互联网系列之腾讯分析(一)行业及腾讯发展史

微微价值投资 2024-08-20 08:05

之前文章《开个新专题-聊聊中药行业》 已经说过,我价投重点关注的四个大行业就是消费、医药医疗健康、互联网和先进制造,也是我目前持仓公司所在的行业。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概率的主要投资方向,因而我的主要精力或者说投在价投上的时间绝大部分都是花在这4个行业的公司基本面研究上了。以后我会慢慢的把这四大行业中的好公司拿出来跟大家详细的聊一聊,也是我个人价投的一个投资记录。

前面已经深度的跟大家分享了消费领域可以说商业模式最好的白酒行业以及其中的贵州茅台和洋河股份系列文章,应该也有十几万字了,应该说是尽量做到了全面而又重点突出。后面会继续聊其它的白酒上市公司啊。聊完白酒还会聊聊消费领域的其它优质公司。

近期又刚刚分享完中药及片仔癀的分析,本篇我们再开始个新的专题,互联网行业及腾讯的分析。我计划先把4个行业及代表性龙头公司都先聊完,完了再去慢慢聊行业内的其它具体公司。先把框架搭起来,再去填充内容啊。当然这期间,大家如果有想让我聊一聊的公司,也可以评论区跟我说下,有时间的话后面也会安排的。

老规矩,先上图,看看关键财务数据。腾讯自2004年6月港股上市后的20个财年里,营收除了2022年稍有下滑外,其余年份都是持续正增长的。营收从2004年的11.44亿,增长至2023年的6090.15亿,累计增长了532倍,年化CAGR约为37%

净利润自上市以来,剔除2021和2022年卖出京东和美团获得利润影响外,也只有2022年稍有下滑,其余年份也均为正增长。从2003年的4.47亿,增长至2023年的1617.34亿,累计增长了362倍,年化CAGR也是约34%。这个年化增长还是很猛的,典型的白马成长股。

腾讯上市后营收持续增长

腾讯上市后净利润持续增长

腾讯上市后非国际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可看做扣非净利润)持续增长

那我们再看看股价,股价上涨约472倍(开盘当天收盘价)年化CAGR达到了约36%,股价投资收益率与业绩基本类似,所以价值投资一定要看业绩啊。这个业绩和这个股价走势,是不是像之前聊到的高端白酒,年化收益甚至超过了茅台,可见腾讯的优秀了。(茅台上市21年多以来,营收增长了79倍,净利润增长了187倍,股价增长了375倍,给投资者带来了32%的复合年化收益率。)

腾讯上市后股价走势

但是如果论商业模式的永续经营性,腾讯很明显是不如茅台的,十年二十年以后茅台大概率还在,腾讯在不在实在不好说。虽然其当前的行业竞争地位很强,短期3-5年大概率没有问题,但是毕竟还是处于科技行业这个赛道,这个赛道变化太快。

远的不说,近的如短视频抖音,真的是崛起太快。虽然它不是腾讯的直接对手,但这种几年时间就成长为这么大体量的互联网公司,而且app抢占了用户这么多时间,还是很可怕的。毕竟用户的时间就那么多,被抢占走了,就意味着花在腾讯系产品上的时间就少了。

科技行业,打败你的对手,大概率不是现在的公司,而是新的业态。就像打败柯达的,不是相机公司,而是手机。林园也曾说过,未来的AI巨头,一定不是现在的公司,如果是,那就不算颠覆,一定是新的公司。我是比较认同他这一观点的。所以对于腾讯或者说所有互联网公司,我们投资还是要谨慎的,抱有敬畏之心,不要被短期的垄断地位所迷惑,颠覆只需要几年时间,这种行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未来的变化是最难预测的。对于这种变化比较快的行业的投资,我的建议是密切跟踪,抓住其成长性最好的阶段就好。

这里插个题外话,之前说过,投资要关注不被世界改变和改变世界的行业和公司,很明显互联网行业是改变了世界的行业,因而值得关注。但是我们要知道,所有公司的命运最后都是灭亡,只是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因其商业模式的不同,导致其寿命长短不一样罢了。即便是不被世界改变的行业,但是其中的公司也不会一直存在的。

我们投资要做的,就是抓住公司企业从1-100的某个成长阶段就行,这里的某个阶段,大概率是从其到行业龙头开始算,打个比方比如从50-100,因为前期从1-50这个阶段竞争格局不明朗,百花齐放,很难判断,只有这个行业跑出了龙头,开始介入,继续享受龙头的成长,确定性才更强。为什么不是从0-1,这个就更难了,就像iPhone发布前,谁也不知道,手机还能做成这样,包括曾经的手机龙头诺基亚。

好了,关于腾讯我们继续往下聊啊,后面我们聊一下这些数据背后的故事啊。

简述互联网行业

之前聊中药行业的时候说过,很难一概而论中药行业,因为每一家公司甚至同一家公司的不同中药品种所处的细分行业都有很大差异。只能在介绍不同中药产品的时候再去详细叙述其所在的细分行业情况,这样才更有针对性。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互联网行业。

这一点大家应该可以体会到的,现在互联网可以说涉及到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社交、购物、外卖、游戏、新闻资讯、视频、搜索、旅游、AI等等。所以只能在介绍不同的互联网公司的时候,再去详细讨论其所在的细分行业的情况,才是准确靠谱的。

这里我也还是想大致列一些数据,简述下互联网行业,让大家整体去看一下整个大的互联网行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和未来的一个大致发展趋势,好有一个宏观的基本判断。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主要是跟随于美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而来,而且中国的互联网行业科技属性偏弱,应用属性更强。说白了目前存在的各领域龙头互联网公司,主要做的就是应用,关乎老百姓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需求,基于中国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大消费市场,因而各互联网大厂规模都很大,这主要是互联网行业的赢家通吃的商业模式决定的,因为可复制,边际成本太低导致的。

比如十几亿人的通讯需要微信,购物需要淘宝、拼多多和京东等,外卖等本地生活吃喝玩乐需要美团,新闻资讯需要搜狐、网易、腾讯、头条等,游戏需要腾讯、网易等,长视频需要腾讯、爱奇艺,短视频需要抖音、快手、视频号,信息搜索需要百度,旅游订机票和酒店需要美团、携程等,AI大语言模型需要文心一言、混元等,基本上可以想象到的生活场景,基本都有对应的互联网公司提供服务。

这个大家也都比较熟悉,因为基本手机上都有对应的app,可以说PC互联网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很快就被智能手机普及所带来的移动互联网狂风暴雨式的革命所席卷。在当前,智能手机已经基本人手一部了,那么对应的互联网app产品也已经基本失去了人口红利了,各细分领域龙头也基本上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可以说,整个互联网行业,经历了2021和2022年后的国内宏观环境变化和政策监管常态化,使得互联网板块逐渐趋向规范和理性发展,基本上进入了一个需要精耕细作并进一步提升市占率的成熟稳定发展过程,说白了,偏向于“弱增收,强增利”阶段。除非后面科技领域特别是AI会颠覆式的改变人们的生活,互联网行业肯定是第一批跟进的行业,玩AI的,大概率还是那一帮人。这可能会给互联网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曲线。不过每个细分领域也还是有区别的,不是完全一样的。

互联网行业各细分领域行业空间和竞争格局

来源:交银国际证券

参考交银国际证券的互联网行业各细分领域行业空间和竞争格局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几个点啊。

1)游戏市场国内主要头部玩家就是腾讯和网易,且二者市占率接近75%。但是游戏领域的成长进入慢速增长的状态,约6%。而国内游戏出海,做得最成功的还是要数腾讯,且预期国外市场的游戏增长速度是要略高于国内市场的,约9%。这从最新的腾讯二季报也可以看出来。

2)广告市场,目前头部玩家主要是抖音、腾讯、百度、快手等,随着短视频的崛起和AI技术的加持使得广告推荐更精准,广告市场预计还会有不到2位数的成长,约9%。

3)文娱包括短视频,音乐和视频付费、直播,目前短视频主要是抖音、快手和腾讯视频号,预计还会有两位数的增长。音乐付费主要是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这块预计还会有两位数的增长。视频付费主要是爱奇艺、腾讯视频和优酷等,这一块增长预计缓慢,甚至可能受短视频的冲击出现下滑。直播的话,主要也是抖音、快手和视频号,这块增长也会放缓。

4)电商包括传统货架电商、直播电商以及跨境电商。货架电商,主要是淘天、京东、拼多多以及新晋抖音,这块预计增长也是个位数放缓增长。新兴的直播电商,抖音、快手、视频号以及淘宝直播,会有快速的增长,预计两位数。跨境电商,主要是亚马逊、阿里、SHEIN、拼多多的TEMU,这块预计增速会很快。

5)本地生活,主要包括外卖、到店和非餐饮类的即时零售。这几块基本都是美团是绝对老大,这几块业务预计仍然会有两位数的增长。

6)OTA是指在线旅行服务,包括境内游和境外游,这块主要是机票、酒店和门票购买等,携程是老大。随着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预计未来会有两位数的增长。

以上还有些没有统计到,如社交和搜索等,不过社交和搜索这两个也不用统计,基本就是腾讯和百度一家独大,未来用户增长,前边也说了,人口红利基本没了,增长也是很有限的了。

好了,以上就是互联网行业的一个简述啊,涉及到的数据参考啊,本身就是预测,只是让大家心里有个概念,下面继续聊腾讯。

腾讯的基本面

腾讯,全称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1998年11月,由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五位创始人共同创立。2004年腾讯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公开上市(股票代号00700),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是马化腾。腾讯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PC互联网时代依靠QQ成为最大的社交通讯服务商,移动互联网时代又依靠微信成为移动社交通讯龙头。基于这两个社交平台,腾讯拥有了庞大的流量入口,并依托于庞大的流量,开展了增值服务、网络广告服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其它如投资等四大核心业务。

增值服务是腾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主要包括网络游戏、视频号直播服务、视频付费会员服务等。

网络广告是腾讯另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媒体广告、社交及其他广告等。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是腾讯近年来增长迅速的业务领域,主要包括商业支付、金融科技、云服务等。

其他业务如投资、为第三方制作与发行电影及电视节目、内容授权、商品销售及其他活动等。

★腾讯的发展史

腾讯从1998年成立至今,已经有26年历史了。这26年,又何尝不是我们80后,从懵懂童年到青青少年,再到激荡的青年,再到即将步入的沉沉中年,应该说是人生最美妙的近30年时光。可以说qq和微信陪伴了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腾讯这只小企鹅的成长。

可惜的是,过去的这些时光里,一方面因为没有接触到价投,另一方面也是经济不宽裕没有过多的闲钱,错过了投资身边的这只大牛股,错过了这么好的财务自由的机会啊。都是泪水啊。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我们当地街上开的第一家网吧,我就进去第一次接触到了电脑。然后学着大小孩的操作,打电话付费申请了2个qq号码,一个号码好像是8毛,还挺贵的,其中一个现在还在使用。那时候能够有个qq号码,真是太时髦和流行了。特别是网吧里,那小企鹅滴滴的声音,哈哈,真是让人难忘啊。后来大了,加陌生好友聊天,那种期待、好奇和激动的心情,也是至今难忘。

后来玩qq空间,各种装饰摆酷,还玩qq空间里的各种小游戏偷菜等,以及天天挂qq升级,跟别人比级别。再到后来的qq斗地主、劲舞团、跑跑卡丁车、穿越火线等游戏。再到后来的微信,王者荣耀、朋友圈、视频号等等。腾讯真的是利用社交流量,做娱乐休闲做得很成功,那种对社交人性的把握,游刃有余。社交产品做得好,娱乐休闲也做得好。这一路相伴相随,应该说,我们也是为腾讯的成长,贡献了营收的。

哈哈,多么美好的回忆啊。80或90后的你们,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经历啊?大家可以评论区分享出来啊。另外,真要感慨时间过得太快了,我们也慢慢变老了,青春渐行渐远。

言归正传啊,我这里参考长城证券对腾讯发展史的分段来聊下啊。

1998年-2004年,创业初期,定位即时通信服务商。

腾讯诞生于1998年,正值PC互联网蓬勃发展之际,以即时通讯工具为起点,围绕QQ这一核心产品展开研发。相继推出了QQ、手机QQ、移动增值服务(MVAS)、互联网增值服务(IVAS)、QQ游戏平台、QQ邮箱以及腾讯网等众多产品与服务。

2004年6月,腾讯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紧接着在同年8月,QQ游戏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休闲游戏平台,其同时在线账户数曾一度突破100万大关。

第一阶段,1998年-2004年

来源:长城证券

2005年-2012年,提出“在线生活”战略,搭建生态闭环

腾讯提出“在线生活”战略,以社交平台作为出发点,逐步构建起一个包含视频、音乐、游戏和社交的全面在线生活生态圈。为推进这一战略,腾讯对组织架构进行了BU化改革,旨在加强产品部门的创新和领导能力。在随后的七年中,腾讯陆续推出了QQ空间、QQ音乐、腾讯视频、腾讯游戏以及微信等一系列数字内容与社交领域的明星产品。

在此期间,QQ和微信的用户数量显著上升,分别在2010年和2012年突破了一亿大关;而腾讯游戏也在2009年成为中国最大的游戏平台。至此,腾讯“在线生活”的生态基础已基本构建完成。

特别是微信的推出和推广,为腾讯未来抢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阶段,2005年-2012年

来源:长城证券

2013年-2018年,提出连接一切战略,从 PC 互联网转型为移动互联网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和移动端应用的蓬勃发展,腾讯积极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提出了“互联网+”和“连接一切”的战略。为了适应这一转型,腾讯的组织架构也由业务系统制(BUs)调整为事业群(BGs),新设立了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事业群,以体现其战略重心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转移。

在这一阶段,腾讯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其数字内容生态,相继推出了微信支付、微信小程序等创新产品,并成立了阅文集团、腾讯影业、企鹅影业以及腾讯音乐等业务板块。

此外,腾讯还收购了Riot的全部股权,并战略投资了Supercell,逐步在文娱、社交、金融、生活服务、商家服务等领域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腾讯系”互联网帝国。至2018年6月,腾讯移动支付的月活跃用户数(MAU)已超过8亿,这标志着微信已经成为全民社交应用,其用户数量和粘性持续攀升,最终成为了一个现象级应用,并在公司后续建立开放生态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阶段,2013年-2018年

来源:长城证券

2018 年至今,向to B业务转型,转向产业互联网

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腾讯于2018年9月启动了战略升级,致力于“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在这次战略调整中,腾讯保留了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共四个事业群,并新增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负责推进云与产业互联网战略)以及平台与内容事业群(推动互联网平台和内容文化生态的融合发展)。

根据Gartner的报告,近年来,腾讯云在市场上的份额稳居行业第三。总体来看,腾讯正在实现对金融、医疗、教育、零售、工业、智慧出行等多个产业领域的全方位布局,其to B业务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2018年至今

来源:长城证券

腾讯的管理层

★腾讯的股权结构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腾讯的主要股东结构如下:MIH TC Holdings Limited(简称MIH)位居首位,持有28.74%的股份,其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Prosus和Naspers,MIH由Naspers透过其非全资附属公司Prosus控制。紧随其后的是Advance DataServices Limited,该公司由马化腾全资拥有,持股比例为7.38%。此外,马化腾先生还通过马化腾环球基金会间接持有0.99%的股份,也就是说马化腾共计持股比例为8.37%。

腾讯控股主要大股东(截至2023年12月31日)

这里顺便插入聊下腾讯上市前和上市后的主要股东及持股比例的变化情况,资料参考雪球球友根据腾讯招股说明书整理的资料。也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腾讯的发展史。

从下图,2000年3月腾讯初创期股权结构可以看出,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五位创始人总计持股91.4%,剩余的8.6%由林建煌和刘晓松持有。这二人是因为分别帮助腾讯从盈科和IDG获得融资而得到的中介股份,这个好处还是很优越的啊。

腾讯创业初期股权结构(2000年3月)

这一次融资IDG和盈科分别投资110万美金,各自持股20%,腾讯本次募资220万美金,也就是估值是550万美金,如下图。读过《腾讯传》的应该知道,当时的腾讯是不盈利的,虽然QQ用户数量可观且增速很高,但是如果没有这一笔融资买服务器存储等,肯定是运营不下去的。所以这笔投资在腾讯早期发展史上起到了关键性续命的作用。

这次融资,增加了5个员工,这5个员工的股份主要是张志东转让的,也是早期比较重要的员工。这笔融资之后,2001年,腾讯正式开始盈利了。

腾讯第一次融资后的股权结构(2000年7月)

第二次融资MIH入股,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46.4%,如下图。本轮融资,盈科以1260万美金的价格将20%股份全部转让给MIH,这笔操作虽然让李泽楷2年内获利11倍,但是错过了腾讯后期这支大牛股,与MIH相比,少赚了至少几千倍。IDG出售了大约13%的持股。腾讯5位创始人、早期5员工、林建煌和刘晓松一起出售大约13%持股。

这次MIH入股,花了3200万美金,并没有给公司带来新的资金,而是让盈科退出,IDG退出一半多,其余是从其它股东手里买股权。因为此时腾讯已经开始盈利,而且MIH入股是承诺支持腾讯的发展,即便后面遇到困难,也会继续出资帮腾讯续命的。这样看腾讯上市前貌似只融资了220万美金,实际上这轮融资,公司另外还了IDG和盈科当初融资后又借的220万美金,以及本轮融资后,新股东共同出资220万美金,用于公司运营以防意外。所以上市前,腾讯共计融资了660万美金。

腾讯第二次融资后的股权结构(2001年6月)

如下图,2003年8月,IDG退出,股份由腾讯公司回购,回购价格未披露。不知道IDG怎么想的,腾讯已经开始盈利,而且即将IPO,为啥这个时候退出呢。另外,腾讯又从MIH手中回购了大约472万股,两次回购后,MIH持股比例50%,管理层和中介共计50%。

IDG退出后的股权结构(2003年8月)

2004年6月,腾讯开启IPO。如下图,腾讯发行24.16亿股,发行价0.74港币,募集资金18亿港币,约合人民币19亿。IPO后,五名创始股东总持股29.6%,五名早期员工总共持股3.4%,两名融资介绍人持股3.1%,MIH持股36.1%,公众持股27.7%。上市以后腾讯持续盈利增长,靠内生增长驱动自身发展,再无增发募资。后续股本扩张主要由员工期权和限制性股份激励导致。

IPO后的股权结构(2004年6月)

上市后,管理层就开始逐渐减持,马化腾累计减持了5.5%,张志东有披露数据到2013年(2014年退出董事会),累计减持了2.4%。而最大股东,MIH直到2018年才开始第一次减持,距离其入股腾讯,已经持有17年,相比较而言,眼光还是更长远的。可见,管理层虽然更为了解公司,但是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判断也是不确定的。

MIH在2018年减持了约2%,而后是2021年,继续减持约2.3%。随后就是2022年6月,Prosus宣布开启一项长期、开放式回购计划,用以提高集团每股资产净值,回购资金通过Naspers有序小幅出售腾讯公司股票获得。我觉得这都是借口,说白了就是要落袋为安了,可以理解的。2022年减持了1.89%,2023年减持了1.97%。好在这两年,腾讯在持续回购,并加大了回购数目,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大股东减持对股价带来的压力。

尽管MIH身为最大股东,然而在投资腾讯之际,马化腾先生便与MIH达成了一致行动人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南非MIH集团将投票权让渡,从而使得马化腾及创始团队能够操控MIH的投票权。所以,马化腾成为了腾讯的实际掌控者。

身为公司实际掌控者,马化腾先生所领导的管理层对公司运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有利于保证公司在确立关键决策和战略目标时免受其他股东的干扰,进而防止短期资本市场波动对公司决策及研究方向带来负面影响。如此的管理架构预期能提升企业运营效能,并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腾讯的管理层

互联网行业中公司的管理层还是非常重要的,领导人的性格和做事风格,很容易影响公司的文化和发展。特别互联网行业本身就是处于高科技赛道,这个赛道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需要管理层不仅对市场非常了解,还需要对产品技术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整体上,我感觉啊,互联网行业的管理层素质普遍还是很优秀的。

腾讯以马化腾为首的管理层,肯定是属于在互联网行业内非常优秀的群体。关于马化腾的故事,网上有一大堆,大家感兴趣可以找找。马化腾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低调、务实、进取、持续性,这些也是我非常欣赏的管理层品质。

就像巴芒经常说的,优秀的管理层应该是那种智商120,但是自认为只有100的那种。而不是那种智商150,却自认为自己是180的那种人。说白了,就是对自己有客观的认知并保持谦虚、开放、学习的心态。腾讯的管理层这一点上是满足巴芒的要求的。

回顾下腾讯的发展史,我觉得有两个关键点是比较重要的,从中也可见管理层的特质。第一个是QQ刚开始不盈利,管理层想尽办法,最后终于通过娱乐游戏这个点获得了突破,腾讯自此把游戏娱乐作为了主要发展方向,而游戏娱乐确实也是做得非常好,腾讯身上也深深的打上了这个烙印,利用社交属性这一发家强项,懂用户社交心理,尽情做好游戏娱乐的体验。

另一个是微信的诞生。PC互联网时代,腾讯的社交流量入口是QQ,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流量入口在当初是有不确定性的。同时代是有好几个竞品的。而腾讯内部手机社交平台也是采用的赛马机制,微信是在内部赛马中跑出来的产品,放到市场上,也集中了腾讯的所有力量去推广它。才有了今天的微信帝国。

这两个关键点,细细品味,是可以看出来管理层的特质和优秀的。懂产品,懂用户,要说马化腾是顶级的产品经理,我觉得大家也是没啥异议的(据说重要的产品,小马哥都是要经常使用的,甚至凌晨两三点产品研发团队都会收到小马哥对产品意见的回复)。战略制定妥当,每一个关键节点,总能找到突破口并抓住时代趋势,顺势而为,重点突出。再比如当下的视频号,也被腾讯列为了重中之重,假以时日,我觉得视频号也大概率会取得成功。

为什么呢,首先对产品的极致打磨,迭代升级,其次是庞大的社交流量入口扶持。我觉得因为这两点,也使得腾讯无论做什么产品,即便不是第一个做的,当然腾讯也因为抄袭被大家诟病,但往往腾讯是笑到最后的。这种产品的例子就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再比如,投资啊,阿里巴巴投资的企业大多发展都不太好,而腾讯投资的企业大多发展都很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本质上来说,还是两家公司的基因不一样,阿里巴巴的淘天等核心产品都是需要流量进来的,并不能为投资的产品提供流量,而腾讯就恰恰相反,不仅不依赖投资产品来引流,反而为投资产品供给源源不断的流量。这就是腾讯天生做社交的基因决定的。

腾讯的主要高管

腾讯的高管团队汇聚了来自计算机、电子工程和软件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精英人才,他们各自在所从事的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个多元化的团队不仅包括技术领域的佼佼者,为腾讯的技术研发和产品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还涵盖了运营和金融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助力公司在市场拓展和战略投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总之,这些高管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多年,能够有效地引领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成为腾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坚固基石。

腾讯的员工数

腾讯近几年一直在优化员工,精简业务。直到最新的2024年半年报,员工数才有小幅提升,裁员优化势头出现减弱反弹趋势。腾讯约10.5万员工,半年的人员开资是543亿,半年人均薪酬可是51.5万,全年就是接近103万,说明腾讯造就了10.5万的中产以上人群啊。

总结就是腾讯的管理层在小马哥的带领下,还是值得信任和期待的。当然如果哪天小马哥不干了或者退休了,腾讯的发展前景就要重新评估下了啊。

以上算是把互联网行业和腾讯的发展史聊完了,下一篇我们继续聊一聊腾讯的各项主营业务及其细分行业情况。

全文完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