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IPO:三年合计亏损约44.7亿元,卖一辆“亏”6.5万!资本还会为风口买单吗?

国际投行研究报告 2022-08-31 08:05

文 | 杨万里

编辑 | 德小强

零跑汽车或成为港股第四家上市的造车新势力。

8月29日,零跑汽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与二级市场的距离进一步缩短。

成立8年,从一家不为人知的冷门品牌上升为造车新势力“老四”,零跑汽车脚踏新能源东风,成为了一匹“黑马”。

零跑汽车的亮点在于销量快速提升,但不足是依赖单一车型产品、交付跟不上订单、业绩持续亏损等。而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背景下,赴港IPO获得造血能力已成为发展必然。

零跑汽车会被资本追捧吗?

Image

崛起、放豪言、隐忧浮现

2015年,朱江明(大华股份创始人之一)在西班牙旅游时,看到马路上停着一些电动车,他发现了一个商机。欧洲之旅结束后,他决定“二次创业”。

朱江明回国后,成立了零跑汽车,并推出了第一款车型-S01(智能纯电动轿跑)。尴尬的是,在长达三年时间里,销量竟然不到3千辆,数据十分惨淡。

2020年5月,零跑汽车推出了定价精品小车T03。凭借这款车型,该公司终于“崛起”。2021年,零跑汽车合计销量为43748辆,同比增长4.4倍。

进入2022年后,零跑汽车的销量继续扩大。今年1月-7月,该公司销量约为6.4万辆,位列造车新势力第四位,并超过蔚来。

Image

或许是信心大幅提振,2021年,朱江明曾对外豪言称,“3年内,智能驾驶领域超越特斯拉”、“2025销量80万”。

该言论一出,引起网上热议,外界称其为“中国最狂造车人”,零跑汽车也成为了“最狂车企”。

实际上,零跑汽车崛起背后,主要是T03产品做贡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T03销量为40245辆,占总销量比重超过89%。今年前2月,T03销量占总销量比重超过55%。

T03大卖背后,并非是品牌价值高,而是在消费者看来“便宜”。有关数据显示,T03定价在在6.8-9万元之间,处于低端车型产品。从数据看,T03占据了零跑汽车一半以上销量,对单一车型产品依赖度较高,这是第一大隐忧。

当然,零跑汽车也在发力中高端市场。今年5月10日,该公司宣布全智能多场景电动轿车C01开启预售,预售价格为18-27万元。

不过,在15万元-30万元的中国中高端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早已是群雄争霸局势。

比亚迪、吉利汽车、小鹏汽车、特斯拉、极狐汽车等车企或品牌早已推出相关产品,零跑汽车的“中高端梦”能否实现,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零跑汽车的另一个隐忧是交付跟不上订单。招股书显示,去年该公司交付量低于4000辆,交付比例低于18%,这也是消费者在黑猫平台频频投诉的主要原因。

虽然零跑汽车跻身造车新势力第四名,隐忧仍有不少。

资本会追捧吗?

至于零跑汽车为何上市,两个字:造血。

造车是一个烧钱的生意,而且国内众多车企处于持续亏损情形中,所以需要大量资金支撑。

以零跑汽车为例,2019年至2021年期间,该公司经营亏损7.31亿元、8.7亿元、28.68亿元,三年合计亏损约44.7亿元。

2021年,零跑汽车交付约4.37万辆新能车,按亏损28.68亿元计算,相当于卖一辆车亏6.55万。

Image

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1.6%,随着行业快速发展,谁有充沛的资金,谁能活更久。

看看其它造车新势力的“准备”,今年一季度蔚来的现金储备规模超过530亿元,今年二季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的现金储备规模分别超过410亿元、530亿元。

从2016年1月份至今,零跑汽车累计融资7轮,合计融资金额约为120.6亿元。与其它造车新势力一样,零跑汽车也需要更多资金做准备,因此赴港上市成为拓宽融资渠道的理想方式。

不过,在当前背景下,造车新势力选择在港股上市,资本会不会追捧也是个问题。

一方面,港股的流动性偏弱,而且经过2021年以来一波大调整后,资金信心偏弱;另一方面,港股的估值往往低于A股,比如相同一家公司在两地上市,给的估值也是不同的。

在2021年1月,零跑汽车B轮融资了43亿人民币;彼时,有网传消息称投后估值达220亿元。2021年8月份,Pre-IPO轮又融资了45亿人民币,估值或进一步提高。

Image

至于零跑汽车具体值多少,目前暂不能定论,但有两个参考维度。

先看造车新势力最新情况:截至8月30日,小鹏、理想、蔚来在港股的总市值在1200亿港元至2700亿港元之间。

再看市场份额情况:2022年1-7月,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市场份额分别为29%、9.1%、7.5%。此外,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广汽埃安、长安汽车、小鹏汽车、哪吒汽车、长城汽车市场份额在2.6%-4.9%之间。目前已经上市的长安、长城、比亚迪、吉利等,总市值均在1500亿以上。

零跑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黑马”,近两年销量表现突出,但公司在市场份额、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相比同行仍有差距。未来要想得到资本追捧,还得拿出更好的数据说话。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