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价暴涨,乳企该怎么买?
大A股的特点是:大盘下跌,就买大消费。
春节到现在,安井食品翻倍,妙可蓝多上涨超过80%,千禾味业和三全食品上涨超70%,还有很多食品饮料类股票创新高。
食品饮料是刚需消费,公司的业绩稳,股价也稳。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说大消费防御性强的原因。
而在最近,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乳制品涨价了。
截止5月份,全球脱脂奶粉暴涨,美国和欧洲脱脂奶粉6-7月期货价格涨幅都在14%以上。
作为我国乳制品的龙头企业伊利,从上市到现在,股价上涨了278倍,茅台上市至今涨幅大概也就190倍。
那么奶价为什么会涨呢?乳业各个细分板块该怎么选择?今天君临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
1
一开始,由于牛奶可保存的时间短,因此谈不上什么乳制品市场。
直到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巴氏杀菌法,让牛奶得以在低温状态下保存3到10天,从而让牛奶走进城镇居民的饮食。
再到1940年前后,超高温瞬时灭菌法(UHT)问世,让牛奶可以在常温状态下保存1到6个月。这样牛奶就可以长途运输,打开了牛奶市场。
可是直到1949年,我国奶类年产量仅为21.7万吨,人均年用奶量仅为0.4公斤。2018年,我国奶类产量3176.8万吨,是1949年的146倍。
如此巨大的飞跃,我国乳制品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
目前,国内市场形成了蒙牛和伊利双寡头的局面,一直延续至今。根据2019年数据,伊利的营业收入是902亿,蒙牛的营收为790亿。
2
从蒙牛的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告很重要。
实际上无论是蒙牛还是伊利,都非常重视广告。
例如在2018年,伊利的广告营销费是110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3.8%,而蒙牛的广告宣传费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0%。
蒙牛有超级女声 ,有航天员专用奶。而伊利是2008年奥运会独家乳品供应商,现在还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官方合作伙伴。
在2019年,伊利和蒙牛的毛利率都在37%以上,但是公司的营业净利率却都是在8%以下。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司经营费用过高,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广告费用。
从蒙牛和伊利的实力对比来看,虽然蒙牛的总资产规模比伊利高。但是如果考察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其实伊利的实力更强。
在蒙牛678.8亿的总资产中,其中商誉和无形资产就占了123亿。而伊利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合计也就14亿元。如果去掉商誉和无形资产,其实蒙牛的资产规模并不占优。
另外,从伊利和蒙牛的收入结构来看,可以明显的发现主要收入来源是液态乳。例如伊利的液态乳2019年产量为876万吨,液态乳收入占公司收入的81.8%,而蒙牛的液态乳收入占公司收入的85.9%。
从行业上来看,乳制品消费占比最大的都是液态乳。例如在2018年,全球液态乳消费量占比高达67.38%。毕竟奶粉的市场主要是婴幼儿,而液态乳却是人们日常的生活饮食。
另外,经过多年的经营,伊利积累了大量货币资金。在今年一季度,伊利的货币资金高达169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24%。
由于伊利拥有大量的货币资金,因此分红也很慷慨,例如今年拟10派8.1元。
3
可能大家会发现一个特点,无论是伊利还是蒙牛,都是崛起于内蒙古。
说到内蒙古,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大草原,适合养牛。
但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奶牛主要以荷斯坦奶牛为主,这种奶牛怕热。所以我国牛奶主产区在内蒙古、新疆和华北等北方地区,从而形成北乳南运的格局。
全世界养奶牛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大概有5600多万头,而中国排第四。我国奶牛大概有690万头。
另外,新西兰国土面积不大,但是养的奶牛不少,新西兰大概有400万头奶牛,排在第六位。
新西兰天然牧场和农场占国土面积的50%,虽然养的奶牛全球排第六,但由于人不多,所以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
我国虽然奶牛规模不小,但主要是饲养在千家万户,全国平均饲养规模在5头左右。
我国最大的原奶生产企业是现代牧业(01117.HK)。
现代牧业虽然是国内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但是公司的奶牛存栏数仅占我国总存栏量的1.7%,可见我国奶牛养殖高度分散。
现代牧业有26个牧场,和其他奶牛养殖企业比起来,这样的牧场数量并不算多,但是公司的奶牛存栏量却是最大的。
现代牧业成立于2005年,是全球第一家以奶牛养殖资源上市的公司。
2019年,现代牧业的营业收入为55.14亿元,净利润3.41亿元。现代牧业颇具规模,不过公司的业绩并不稳定,所以股价也便宜。
2019年现代牧业总资产为157亿元,净资产71亿。而截止5月29日公司的市值仅为55亿港币。
在A股,西部牧业(300106)是唯一一家乳业上游上市公司,也是新疆最大的原奶供应商。
新疆有5725万公顷天然草原,在全国排第三。新疆天然草原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占新疆总面积的34%,所以是个养牛的好地方。
新疆天山北坡是公认的全国最优质天然牧场之一,而西部牧业就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中心,就连娃哈哈和旺旺也来这里建厂。
西部牧业拥有80万亩天然牧场,2万头奶牛,每天产奶超过120吨。除了自己生产牛奶,西部牧业还与当地养殖户签约协议奶牛3万头,每天产奶超过100吨。
2019年西部牧业营业收入为6.5亿,亏损0.6亿,历史业绩同样不稳定。
在港股,中国圣牧(01432)是国内最大有机奶生产商,也是中国唯一一家符合欧盟有机标准的奶牛养殖公司,公司有奶牛大约12万头,其中有机奶牛占比达到77%。
不过中国圣牧一直以来业绩比较差,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25亿,净利润0.28亿,而在2018年公司亏损22亿。目前公司有66亿的总资产,22亿的净资产,但是市值仅为13亿港币。
如果对牧场上市公司进行一个归纳,那么明显的特点是业绩都不好。
这告诉我们,养奶牛的公司确实不如牛奶加工企业赚钱。
这主要的原因在于——
牛奶加工企业靠近下游,需求稳定,护城河足够深,赚的是品牌的钱;
养奶牛的公司靠近上游,类似资源型企业,而且行业分散,定价能力弱,价格波动大,赚的是周期的钱。
一季度,全球疫情蔓延,消费需求萎缩,新闻里甚至出现了上世纪大萧条时才出现过的倒牛奶事件!
这种情况下,受打击最大的,不仅有航空公司和能源公司,也有养奶牛的公司。
当然,养奶牛公司虽然缺乏定价权,利润率低,不是一门值得长线投资的好生意。
但只要及时跟踪,在价格反转的时候买入,仍然有很好的边际收益 。
最近正出现类似的积极信号,由于欧美疫情进入下半场,多国放松管制、重启经济,原奶也迎来了一波涨价浪潮。
乳制品行业,或许正在迎来难得一遇的困境反转周期。
4
牛奶生产出来之后,就是灭菌,然后进行销售。
而在文章的一开始,我们谈到灭菌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巴氏杀菌法,另外一种是超高温瞬时灭菌法。
两种不同的灭菌方法,催生了两个不同的市场,具体是怎么回事?
巴氏杀菌法是将牛奶加热到70度左右,杀死大量细菌,然后再急速冷却至4到5度,这样绝大部分细菌都会被杀死。不过还是会有少部分无害细菌保留下来,所以巴氏杀菌法即使让牛奶在4摄氏度左右保存,保质期也就是3到10天。
而超高温瞬时灭菌法是将牛奶加热到135度到140度,加热时间是4到10秒。通过这样的灭菌处理后,牛奶可以在常温状态下保存1到6个月。这样牛奶就可以长途运输,也适合超市销售了。
根据不同的灭菌方法,奶制品市场分为常温奶和低温奶两大类。常温奶采用的是超高温瞬时灭菌法,低温奶采用巴氏灭菌法。
可能你会想:这还用问,全用超高温瞬时灭菌法不就得了吗?干嘛还有低温奶的存在?
其实低温奶的新鲜度、营养价值和使用风味比常温奶更好,所以低温奶其实附加价值更高。但同时由于低温奶保质期短,所以只能在有限范围内销售,而且是采用冷链物流运输。
对于蒙牛和伊利这样的大企业来说,考虑到全国销售和运输成本,自然会以常温奶为主。所以,低温奶很多情况下是地方乳企来做。
在2018年,我国常温奶销售额142亿美元,占饮用奶销售额的75%。常温奶销量更高,一方面与运输条件有关,另外一方面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关。
中国人不管是哪里不舒服,有一句万能的关心话:多喝开水。
很多人认为吃冷的食物不利于消化,容易得病。所以从文化而言,对低温奶的需求会低一些。但是在日本,低温奶就非常受欢迎。
另外一方面,相比于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冷链物流还有一定差距,所以低温奶的销售半径受到较大限制。
既然常温奶被蒙牛和伊利这样的大企业占据,那么地方企业往往就更愿意深耕低温奶市场。
2018年,我国低温奶零售额47亿美元,消费量243万吨,占全国液态奶消费量的25%,虽然占比不是很大,但增长速度更快。
在国内低温奶市场,形成了三大龙头企业,这三大企业分别是光明乳业、三元股份和新乳业。
光明乳业在低温奶的市场份额是12%,全国占比最大;其次是三元股份,大概占9%的市场份额,新乳业占6%。
光明乳业(600597)成立于1996年,公司既养奶牛也做奶制品,业务范围主要集中于华东市场。
在2010年,光明乳业以3.82亿收购新西兰Synlait(新莱特)51%股权,新莱特业务包括乳制品还有奶粉。
2019年,新莱特总资产为66亿,净资产为24.8亿,营业收入50亿,净利润3亿。
而当初光明乳业收购新莱特51%股份的价格还不到4亿,值!
2019年光明乳业营业收入高达226亿元,净利润5亿元,规模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在地方乳企中算是出色。
光明乳业主要的问题是,由于业务中既有下游的奶加工,又有上游的养奶牛业务(光明乳业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光明牧业有28个牧场,9万头奶牛。),导致其资产重,净资产收益率较低,过去的发展远比不上伊利和蒙牛。
另外一家低温乳企是三元股份(600429),业务范围主要集中于华北市场。
三元股份除了做乳制品,还做食品,例如三元股份投资了北京麦当劳,投资价值高达10.6亿,占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99%。
2019年三元股份来自麦当劳的投资收益高达2.35亿元,比公司的净利润还高,所以目前的情况是麦当劳成了公司的业绩担当。
另外,三元股份为了做大做强,这些年进行了多次收购,积累了16.8亿的商誉和42亿的无形资产,光是商标就高达38亿元。公司无形资产加上商誉占了公司总资产的44%。
所以对于三元股份来说,减值和摊销是投资者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尽管三元股份做了诸多努力,公司的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但是公司的利润却最终都被这些乱折腾的投资给吃掉了。
目前,三元股份的年收入已经做到了80亿以上,但是净利润始终维持在1到2亿的规模。
另外一家低温奶领先企业是新乳业(002946)。
新乳业的前身是新希望集团2006年成立的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
截止目前,新希望集团持有新乳业1.34亿股,持股比例为15.74%,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新乳业的第一大股东是Universal Dairy Limited,这家公司持有新乳业5.6亿股,持股比例为65.6%。
而Universal Dairy Limited实际控制人是刘永好和他的女儿刘畅,所以本质上还是刘家的企业。
新乳业公司做乳制品,也养奶牛,目前公司自有牧场12个,奶牛1.9万头。
2019年新乳业营业收入为56.7亿,净利润2.44亿,公司低温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已超过60%。从收入上讲,公司已经颇具规模,而且是一家典型的低温乳企业。
除了以上三家龙头低温奶企业,燕塘乳业(002732)和天润乳业(600419)也是做低温乳的重要公司。
燕塘乳业主打广东市场,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乳制品生产企业之一,产品包括乳酸菌饮料和冰淇淋等产品。燕塘乳业来自广东地区的收入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95%以上。
而天润乳业的主打市场是新疆,2019年公司低温乳收入为9.4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8%。公司来自新疆的收入是10.4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64%。
5
除了低温乳和常温乳,在液态乳里加入各种配料、干燥和杀菌后可以做成奶粉。
在2008年之前,我国奶粉市场大部分来自于国产品牌,仅有少数高端奶粉靠进口。
但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奶粉市场份额大幅下滑。先不说事情发生之后国产奶粉质量是否真的跟得上,关键是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产生的不信任危机是空前的。
三聚氰胺之后,进口奶粉大幅增加。2008年中国奶粉进口量是14万吨,而2009年激增到31万吨,直接翻了一倍多,之后继续维持高增长。
2019年我国进口奶粉24.7万吨,其中进口自新西兰约7万吨,占比20%。
在高端奶粉市场,洋奶粉占比高达80%以上。为何国人对洋奶粉这么信任?
答案是洋奶粉监管严,欧美对奶粉残留物的监测指标有4000多个,但我国还不足300个。
三聚氰胺之后,国产奶粉占比从2008年的70%降低到2015年的30%,之后才得以慢慢恢复。
国产奶粉占比之所以能够在2015年之后渐渐回升,很重要的原因是在2016年我国出台了史上最严奶粉新政,也即是《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对奶粉配方的管理由备案制改为注册制,把奶粉当成药品来管。
企业必需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申请配方注册,需要考察奶粉配方科学性和安全性等多项内容,没问题之后才能注册,而且有效期是5年。
另外,从2016年开始,我国对奶粉的抽样检验由每个季度公布一次改成月月抽检和月月公开。
到2018年,我国奶粉消费量66万吨,国产奶粉市场规模大概在1070亿元。伴随消费者信心的恢复和严监管,国产奶粉重新进入快速增长周期。
目前国产奶粉排名第一的是中国飞鹤(06186),公司营收主要来自高端奶粉。
1962年,飞鹤乳业建立,2003年在美国上市。2013年进行私有化之后,2019年又在港股上市。
在2019年,中国飞鹤营业收入137亿元,净利润39亿。飞鹤超高端及高端奶粉收入占比69%,而“飞鹤”品牌也位居我国奶粉行业之首。
国内奶粉企业很多是在港股上市,在A股除了伊利,也只有贝因美和三元股份算是做得不错的奶粉企业了。
贝因美(002570)是一家专业做奶粉的公司,2019年奶粉收入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90%以上。
2008年三聚氰胺导致很多乳制品企业被查处,而贝因美的产品则完美达标,这让他获得了一次绝佳的成长机会。
只是成功未能持续,2016年,贝因美与雅培共同卷入1.7万罐假奶粉事件,导致消费者对贝因美产生信任危机,元气大伤。
对于做奶粉的企业,君临认为务实最重要,千万别作假。因为一旦作假被发现,要想再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几乎难于登天。
6
总体来说,乳制品行业在大消费中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板块,产业链的不同环节适合不同风格的投资者——
想要行稳致远,做长期价值定投,买伊利就是最好的选择;
想要押注困境反转,博短线超额收益,现在就应该关注西部牧业等原奶标的;
如果想押注消费升级主题,做1-3年的中线趋势投资,低温乳和国产奶粉公司都有不错的机会,这两个行业的增速要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