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的三个风险和一个机会!
时间进入6月中旬,离本轮行情见底反转的4月27日已经有一个半月时间。
这一轮的上涨力度非常坚决,完全是单边上行,不带休息的。
但后面,行情进入三季度,可能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目前的指数3255点,已经回到了3月中旬上海疫情刚刚爆发时的位置。
这就意味着,由疫情解封所带来的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交易,正式结束了。
接下来的行情,将由经济基本面的修复、业绩的回暖进度所带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了。
第二,未来的经济修复,肯定不是单边上行的过程,而将是一波三折,充满了风险与泥泞的过程。
今天,我们重点讲讲下半年可能面临的几个风险。
1
今年的疫后修复,注定将更缓慢而艰难
回顾2020年,当时的疫后修复有几个有利点,是今年所没有的。
第一,出口。
出口的动力来自于外需,2020年的外需形势是历年罕见的:
1)由于海外疫情爆发,大部分国家处于停工停产状态,于是由工业国、东南亚代工国家的订单需求,都转移到了复工复产的中国,这是前所未见的机遇;
2)发达国家普遍推出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带来消费的旺盛需求,比如美国,三轮财政刺激政策总共向美国民众提供了近 5 万亿美元的补贴,这是十年一次的机会。
第二,库存周期。
经历了2018年的经济低迷,2019年的休养生息,2020年初的中国,恰好处于一轮库存周期的底部。
在这个时候,无论有没有疫情,补库存的行情都是存在的。
也就是说,经济恰巧处于上行区间,疫情的干扰使得需求修复变得更强烈,向上的斜线更加陡峭。
第三,消费信心。
2020年的中国,失业人口更少,对疫情的预期通常以2003年为参照,因此钱包更鼓,信心更足,消费起来也就没有后顾之忧。
————
以上这三点,今年统统都消失了。
另外,更加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也将会限制经济修复的速度。
虽然常态化核酸检测,能够大概率保证不再出现类似3月份上海封控这样的严重事件。
但是,其副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第一,奥密克戎病毒传播力超强的特性没有改变,下半年的疫情有可能以小范围、高频度的模式出现,伤害依然有。
比如本周,北京酒吧传出聚集性疫情,各种线下活动暂停又开始出现了。
第二,常态化核酸检测成本较高,将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如此花到稳增长和社会福利上的支出就减少了。
————
因此,复工复产不等于经济复苏,如果消费不能复苏,那么结果只会是产能过剩。
2
2020年的出口机会,在2022年却是最大风险。
今年以来,大多数月份的出口数据都是环比下滑的,同比增速更是从去年 12 月的 20.8%下行至 4 月份的 3.9%。
别看5月份的数据反弹了,同比出口回到了16.9%的高位,好像很振奋人心的样子。
其实,这个数据是由于4月份停工停产,耽误了,5月份大家赶工追进度的结果,两个月的数据合并到一个月,当然好了。
下半年的趋势并没有变。
今年的美国货币政策就是要压制通胀,收缩不可避免。
刚出炉的美国5月份CPI数据,高达8.6%,创出1981年以来的最高值,可以预期接下来的加息力度还将增强。
一季度美国的 GDP已经陷入负增长,现在利率还要不断升高,再加上美国库存周期已经进入高位,财政刺激结束需求去杠杆,接下来的经济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美国一旦进入衰退周期,全球经济都将被拖下水。
这对出口制造业、周期资源型行业的打击,都是显而易见的。
补充一点:虽然下半年中美关税有下调的可能,但这对出口制造业的利好很有限,并非是反转的支撑条件。
3
科技成长股面临盈利和估值下调风险。
这是一个很多人会忽略,或者没有意识到的风险。
6月过后,马上就将进入中报发布时间了。
这段时间,政策进入真空期,中报数据和未来盈利预期,将左右A股的估值。
从历史经验来看,科技成长股的中报盈利预期下调是一个普遍发生的规律。
有券商统计了过去十几年的数据,自2010年以来,仅有2010年、2017年、2021年这三年的中报盈利预期数据出现了上调,而其它9年的盈利预期数据都是下调的。
也就是说,75%的年份,盈利预期都下调了。
尤其是经济压力大的年份,比如2012年和2020年,下调数据的幅度都很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主要是因为券商分析师在做业绩预测的时候,通常会习惯性的高估企业的盈利预期。
并且,时间拉的越长,偏差就越大。
一般情况下,分析师都是根据去年下半年的财报数据,进行线性外推的。
这种情况下,就会面临几个问题:
第一,一季报还好一些,因为时间近,偏差不会太大。
到中报的时候,由于基本面的变化,偏差就会变得很大了。
第二,价值股和消费股的增速比较稳定,增速也相对较低,偏差还不至于太大。
科技成长股就不一样了,由于去年下半年的业绩,有可能刚好处于高位,普遍都是50%、100%的增速。
到今年中报的时候,这种局面通常都不可持续。
于是偏差就会变得非常离谱。
一旦盈利增速下滑,估值也得跟着下调,双杀之下,风险会骤然加大。
4
总的来看,时间进入三季度,虽然由经济修复带来的上行行情,大方向是正确的。
但由复工复产带来的,盈利最丰厚的一波,应该是结束了。
接下来,风险将加大,不确定性因素变多,注定将是个犹犹豫豫、一波三折的向上行情。
在目前高层的政策没有进一步加大之前,震荡难免。
大概率的走势是这样的:
小疫情出现——调整,出政策刺激一下;出口下行——调整,又出政策刺激一下;
某个黑天鹅突然又冒出来,再调整,政策再加码……
不断反复。
风险可能从各个方向袭来,但政策可刺激的,只能是面向内需的基建地产和消费医疗。
虽然大环境艰难,无论政策如何刺激,大消费也很难有令人惊艳的反转。
但其实这不重要。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市场关心的,从来都是相对景气度。
假设由于未知原因,科技成长股出现业绩的大幅下行,从50%以上的业绩增速一下子掉到负增长的水平,而消费股的业绩增速只是从零增长上调到10%的低增长。
资金依然会大幅调仓,纷纷从科技股撤出,转向消费赛道。
于是,一轮由景气度变化带来的市场风格轮换就出现了,估值的上行将使得消费股的超额收益率大幅跑赢科技股。
从历史经验来看,在经济困难的时候,消费股通常能跑赢科技股,就是由这种估值切换所带来的。
参考研报
研究报告:光大证券-2022年A股中期策略报告:“愁”因辗转起,“兴”待深秋发-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