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能否赚钱,最重要的因素是啥?答案很简单,很多基民却不知道
2021年马上就要结束了,2022年开年后马上就要进入传统的新发基金销售“旺季”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基金销售“开门红”,预计又会有一大批新基扑面而来。
众所周知,新发基金的规模往往与行情成正比。过去几年时间,一共出现了两次股票+混合型新发基金规模的高点:一次是在2020年7月,另一次是在2021年1月,分别对应的就是两次阶段性行情的最高点附近。尤其是2021年1月的高点,就出现在上一波价值股抱团行情破灭之前,期间甚至还一度出现了单只基金认购金额超2000亿的历史记录,相信很多基民现在都还记忆犹新,而那波高点前后新发的基金赚钱效应普遍较差。
图1:沪深300指数与新发基金规模对比
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1年12月10日
我们再看看新发基金的数量与行情的关系。首先,数量与行情基本上还是成正比的,行情好的时候股票和混合型新发基金的数量通常也更多。其次,最近2年基金公司新发的数量明显增加了很多,有不少基金公司都在疯狂发新基。尤其是2021年以来,虽然行情没那么好了,销售规模也下去了,但新发基金的数量竟然还保持在历史高位,只是爆款少了很多。
图2:沪深300指数与新发基金规模对比
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1年12月10日
“好做的不好卖,好卖的不好做”是基金圈内公认的事实。如果你问我影响新发基金短期赚钱效应的最主要因素是啥?那我觉得就是“基金发行的点位”了。
这里以沪深300为例,我们定义沪深300的PE估值大于15倍的时候估值偏高;沪深300的PE估值小于12倍的时候估值偏低;其他时候的估值视为不高也不低,我们来看看不同时间段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发行情况究竟如何。
(一)当市场处于高估状态时
无论是从发行数量还是发行规模的角度来看,排在第一的都是公募一哥易方达,其他排名靠前的也都是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大公司,比如广发、嘉实、华夏等。那么这批基金的赚钱效应如何呢?数据显示,表中20家公司在高估时期发售的基金,获得正收益的概率在80%以上的只有3家公司,最差的1家发售了近20只新基,但正收益概率不足40%。
表1:沪深300高估时
新发基金规模排名前20的公司
数据来源:Wind,2016年-2021年12月10日
不过其中还是有一些公司值得褒奖的,比如兴全的正收益概率达到了100%,平均收益21%;再比如中欧虽然正收益概率只有78%,但平均收益却有45%;还有易方达,虽然发行的数量多、规模大,但其实正收益概率也有77%,平均收益超15%,也不算差了。
考虑到直接看新基成立到今年12月10日的收益,可能会因为部分新基的成立时间太短而导致数据偏差较大。我另外又看了下,成立满1年的新基收益数据,发现20家公司中竟然有13家达到了100%,中欧的平均收益更是达到了104%,只有少数2家公司的正收益概率低于50%,可见长期投资还是有效的,如果你在这些基金高位发行下跌后的一段时间,适当补仓,也许还能赚更多。
(二)当市场处于低估状态时
如果按发行规模来看,,在低点发行基金规模最多的依然是易方达,看来公募一哥真的很喜欢发新基。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一些与市场高估时明显不同的地方:
首先,市场低位发行的规模,明显比高位要小很多。其次,市场低位发行的基金的正收益概率、平均收益率也要高得多。所有新基拿到现在,几乎都赚钱且收益率都不太差。
表2:沪深300低估时
新发基金规模排名前20的公司
数据来源:Wind,2016年-2021年12月10日
国人投资都喜欢买“新”的,包括抢新房、打新股等等,就连买基金也喜欢“新”,而新发基金也基本成为基金公司规模增长的最主要来源,真正能靠持营老基金把规模做大的基金公司,其实也就是兴全、中欧等少数几家走精品店路线的。基于上述原因,大家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今年以来新发基金数量居高不下了。
这里我也不是说新发基金不能买,而是希望大家后续在买新发基金时,要更“理性”一些,多在市场低点、无人问津的时候买,而不是在市场高点的时候一股脑冲进去“抢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买的便宜”才是硬道理,也是影响大家赚钱的最重要因素。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收益。
- 招商中证白酒指数(LOF)A(161725)
- 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005669)
- 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001475)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