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对基金经理买错产品,基民“择时”需重点关注产品估值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1-10-27 00:03

红周刊 作者 庄正

买对基金经理却买错基金,这正成为今年前三季度内地公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对于只管一只基金的朱少醒不存在这样的困扰,但是对于张坤、刘彦春等一众顶流来说,今年这样的困扰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业绩出色的新星崔宸龙,目前他所管理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和新经济混合,今年的净值增长率都已突破90%,同类排名前五;但是同样是他管理的沪港深非周期股票,浮亏却超过13%。

管理规模超过百亿、十年期回报率大于15%

这几年,投资者称金字塔尖的基金经理为顶流,但是具体的标准却莫衷一是。各家公司发新品时都会包装拟任基金经理,仿佛买到他们的产品就是赚到。但是只看广告营销的宣传未免片面,选择基金一定要综合基金经理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好的掌门最好满足以下几点:从业时间长;管理规模大于100亿以上;期间年化回报大于15%。

首先是从业时间,从业时间长,代表其经历的风格轮动转换多。此外,牛市和熊市的转变也是风格轮换的一种,基金经理穿越牛熊的次数越多,经验也就越丰富。而通常情况下股市一轮牛熊的时间是8年,所以我们认为基金经理从业时间最好大于10年。

其次是在管基金规模,规模太大和太小都不好,规模太小说明市场不认可,规模太大基金经理可能会不容易管理,排名压力大;因此最好的范围是100亿以上,上限600亿元左右。最后是收益率,通常来说过往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在未来大概率会保持下去,我们认为十年期回报率大于15%,那就是经过市场检验的优秀基金经理。根据以上条件,我们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基金经理(见附表)。

从表中可见,上述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产品都能在长期取得可观年化回报,并且投资风格稳定可预期,他们基本在各自的“能力圈”中表现较好。

或许有些基民会认为,优秀的基金经理“一拖多”情况比较普遍,而基金经理的精力有限,导致产品业绩参差不齐。经过我们统计,以上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多只产品,相互间的长期回报率偏离并不大,相反有的基金经理中途接手他人的产品,业绩还有所提升。例如上述的胡涛,他管理了一款嘉实成长混合A,该基金近5年回报率为8.47%。然而这是他于2019年11月接手的,自接手以来的年化回报率达到24.29%。

培养基民择时能力殊为关键

实战中很多基民确实遇到一介入就亏损的情况,这可能是基民对基金的择时出现问题。数据显示,如果在2007年的指数最高点申购偏股型基金,在2014年底牛市到来前,只有26%的基民能赚钱。但如果是在指数2000点申购,99%的基民都能赚钱。

因此基金的择时对于基民来说非常重要,正确的择时,是要根据自己的风格偏好,树立合理的收益目标,选择合适的基金经理和基金。在合适的时机入手,并且在持有过程中,定期观察市场行情和基金走势,果断进出。

很多基民并不擅长择时,他们看到某位基金经理只是因为押中了某个板块,导致短期排名上升,就去申购他们的产品。而此时,热点板块已经处于高位,风险逐渐变大,结果刚一买入就遇到所选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处于调整阶段,从而导致接下来追涨杀跌。

即便是顶流的基金经理,在操作权益类基金的时候难免会遭遇很大幅度回撤,如果基民在最高点介入相关基金,很有可能遇到宽幅震荡调整,这对于大多数基民来说心态会很崩溃。比如像今年各个板块风格轮动较快,相关的权益类和主题类基金都出现剧烈的波动和宽幅回撤,基民持基体验下降。例如两位千亿顶流张坤和刘彦春,目前年内交出的答卷都是在管产品全线亏损。

那么如何做好择时呢?重点是不追热点板块,选择合适的板块。最有效的方法是看基金的估值,估值百分位在30%以下,属于低估区间;估值百分位在30%~70%之间,属于合理的估值区间;估值百分位大于70%,属于高估区间;如果属于最后一种且追求稳健的话,此时就可以赎回了,而很多申购基金的平台都会给出“估值百分位”这一指标。

(本文已刊发于10月23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基金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