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在天花板,割在地板上”|投基金一样追涨杀跌?

大马哈投资 2021-10-14 23:50

不少知名投资人在阐述其投资理念时,“不随市场起舞”及“保持定力”这一观点会被反复提及,但凡事知易行难,面对每日行情的起起伏伏,绝大多数投资者要做到这一点是难上加难。

趁大家还记忆犹新,回顾下今年以来跌宕起伏的市场,也许能给大家对“保持投资定力”多一份思考。

今年以来大家对明星基金经理的态度随着业绩变化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年初不少投资明星基金经理因优秀业绩得以封神,管理规模暴增,张坤和刘彦春以逾千亿的管理规模成为明星基金经理中的典型。然而无一例外的是,一旦基金经理被封神,业绩就走上了下坡路,今年春节以来至九月中旬,张坤和刘彦春的代表作回调了近30%。

在明星基金经理业绩回撤的过程中,不少投资者对于明星基金经理未来的投资业绩开始由坚信逐渐变得愈发怀疑,其理由大多绕不开“规模“二字。很多人认为,这些明星基金经理今年以来之所以业绩不好,是因为他们的管理规模过大,随着行情发生变化,他们没法保持灵活性,因而业绩表现不佳。正是因为这些质疑,很多投资者弃明星基金经理们而去。正当投资者的关注度从明星基金经理们身上转移后,这些明星基金却出现了显著的反弹。9月23日至今,正当小盘股开启连续下跌模式之时,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优质精选反弹了9.43%,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鼎益反弹了12.35%

回顾大家今年对明星基金经理的态度变化,“追在天花板,割在地板”的经典戏码又一次上演。究其原因,我认为本质就是基金经理的业绩不可能一直好到天上去,而投资者则时时刻刻希望有满意的投资回报,从而对基金短期业绩的表现好与坏进行所谓的“认真分析“,找到买入和卖出的理由,可这些反思事后看来大多数都是错的。

比如,今年年初,“茅指数“过去两年的极致表现使其成为大家心目中永远的神,买龙头成为大家的一致共识,哪怕是跟踪中小盘指数的量化基金也跑过来凑热闹,然而调整却来得猝不及防。可见,市场没有永远的神。

再比如,随着明星基金业绩出现调整,管理规模影响业绩论盛行,认为明星基金不再适合投了。在我看来,如果把视野放长到几年的时间里,管理规模确实会对业绩形成制约。不过如果把业绩考察时间压缩到短短几个月,对于大多数明星基金经理而言,规模严重影响到业绩则属于无稽之谈。大多数明星基金经理们秉承自下而上的投资理念,不太会因短期行情的波动而进行所谓的调仓换股。就像张坤,他一直秉承投资高质量公司的投资理念,哪怕他的管理规模由1000亿降低至10亿,我认为白酒股依然会成为其组合的心头好。如果认真读过他的访谈,不难发现今年流行的市值下沉、周期股及新能车很难进入其投资视野。

至于明星基金经理为什么今年表现不好的这个问题,我此前在今年基金业绩分化的原因找到了!一文中有过详细的收益率拆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

除了明星基金经理,今年另一市场热点就是中小市值板块。

随着明星基金业绩陷入调整,不少投资者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今年5-8月份,中小市值板块持续稳步上行,基于中小盘指数的指数增强基金同样表现突出。当时市场普遍的看法就是,中小盘的长牛行情已经到来,是时候进行市值下沉了。

在这一背景下,很多投资者开始寻找优秀的中小盘指数增强基金以及聚焦于中小盘股的主动基金经理,像西部利得盛丰衍、华安刘畅畅、交银杨金金、中庚丘栋荣受到了非常多投资者的追捧。此前我在半年报最新数据:哪些基金经理重仓了中小盘?一文中对聚焦于中小盘的基金经理进行了整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予以关注。

在大家憧憬着中小市值行情的继续爆发时,市场似乎又跟大家开了一个玩笑。最近短短十来个交易日,中证500等中小市值指数却调整高达10%,聚焦于中小盘的基金业绩自然难以幸免,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与此同时,之前被大家抛弃的不少明星基金却开始了可观的反弹。面对市场突如其来的变化,看好中小盘的声音似乎少了很多,很多七八月份转向中小盘的朋友也开始变得不知所措,心里想着是不是中小盘没机会了,是不是还是要选择明星基金?

不论是一个月前看好中小盘长牛的投资者,还是现在对中小盘抱有疑虑的投资者,大家都是对短期行情过于敏感了。中小市值板块的基本面在这几个月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唯一变的是行情本身,从而影响了大家对市场的判断。要是中小市值继续低迷一段时间,“高吸低抛“说不定又会在这一板块上上演。

不管是今年的明星基金还是中小盘基金,追涨杀跌的人性似乎从来没有变过,个股投资时的人性弱点在投资基金时同样展现得一览无遗。通过这两个例子,相信大家对于“不随市场起舞”及“保持定力”会有更为深刻的体会,投资中还是要适当保持钝感力,“慢就是快”也许并非虚言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