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肯尼斯•格里芬:程序化交易天才,打造最成功的对冲基金
肯尼斯格里芬(Kenneth C. Griffin)这个名字,或许对于投资圈以外的人来说,并不那么如雷贯耳。
但这个身高1.83米,1968年出生的后起之秀,管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有权势的基金之一——拥有超过300亿美元资产的城堡投资集团(Citadel Investment Group)。
依靠程序做交易
与许多资本圈大佬一样,格里芬也是在年轻时代便显露出过人的天赋。
1968年10月15日,格里芬出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他的父亲曾是通用电气公司(GE)的项目经理,由于工作性质,常年在外奔波。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供应公司,全家定居在波卡瑞顿。
小时候,格里芬的母亲经常开车带着他去当地的一家电脑天地商店,他在那里向销售人员学习,一待便是几个小时,很快就成长为一名电脑高手。
读高中时,格里芬在 IBM 做兼职程序错误排除工作。“格里芬不是成天在电影院游荡的那一类 17 岁少年。”他在电脑天地那段时间的一位朋友丹韦克斯勒(Dan Wechsler)说。“他的朋友们通常都比他年龄大。而格里芬知道自己的方向。他总有很多主意。”
但是在电脑领域颇有天赋的格里芬没有追寻盖茨、乔布斯的道路往IT方向发展。1986年,刚刚年满18岁的格里芬偶然在《福布斯》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从此对投资产生浓厚兴趣。
在哈佛大学就读期间,格里芬发起了2只基金,来号召哈佛的学生把钱给他进行投资,还在宿舍外面装了一个卫星接收器来接收实时股票行情,又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大约26万美元,建立了自己的一个可转换债套利组合,并用自己编写的程序取得了不俗的收益。
肯尼斯•格里芬从哈佛毕业(图源:维基百科)
3年后,格里芬从哈佛大学毕业并获得了经济学学位,格里芬被引荐给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对冲基金人士——芝加哥格伦伍德资本投资公司的创立者弗兰克C迈耶(Frank C. Meyer)。
格里芬的热情和优秀的业绩记录打动了迈耶,他邀请格里芬为自己工作,并破例将100万美元由格里芬自主管理。而格里芬也不负众望,他通过程序交易使得这笔资金在一年之后获得70%的投资回报,这使得迈耶都禁不住鼓励他开创自己的基金。
于是,1990年11月1日,在格里芬22岁生日派对的3周后,他用420万美元建立了自己的基金公司——城堡投资集团( Citadel),取该词“动荡时期的魄力”之义,寓意基金即便在市场动荡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强大实力。
自成立之日起, Citadel就表现突出,平均年回报率高达30%。2006年,Citadel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只承销债券的对冲基金,当年的金融时报评论格里芬是“华尔街最令人惧怕的人”。
程序的建立在交易之先
格里芬是典型的交易型对冲基金管理者,他不关心股票的基本面或内在价值,只关心价格波动,通过大量信息以及各种数学模型来分析交易心态,从中寻找机会。
Citadel是一个数量分析类基金,其两大明星基金——肯星顿全球策略基金(Kensington Global Strategies)和威灵顿基金(Wellington)都依靠程序做着交易。该公司的首席信息官说:“Citadel首先是一个科技公司,然后才做交易。”
在Citadel最核心的部门数量研究部,有80多名前数学教授和天体物理学家共同开发出的数学模型,为交易员提供支持。Citadel大楼的37层有一个被称为“博士排”的区域,从地板到天花板都布满了写满各种复杂数据公式的白板,连窗玻璃都不例外。
Citadel 芝加哥总部(图源:维基百科)
在格里芬的办公室里,也有这种供随时涂写的白板,他常常会在上面写上一些程序代码,或是为可转换债券和抵押类证券编写定价模型。技术渗透到Citadel的每一种业务类型,并迅速渗透到格里芬新添加的业务。
Citadel 是唯一以做市商身份开展期权业务的对冲基金,也是首批拥有自己的股票借贷能力的基金之一。它也有一个精细的后台部门,这个部门是金融公司枯燥的内部处理机构核心,负责处理交易、执行订单等工作。
“公司有些风险管理的偏执倾向。”一位前高层管理人员说。“它就像北美导弹军事司令部一样。”所有这些技术,旨在保持公司高度敏捷。格里芬也因此能够“评估和把握各种机会,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闪电般的速度部署自己的团队”。一位前交易员如是说。“其他的对冲基金都没有这种能力。”
Citadel 的投资者、摩根-克里克资产管理公司(Morgan Creek Asset Management)的马克尤斯科(Mark Yusko)称赞道。“他能比任何人都更快地整合大量的信息。”
“格里芬是一个才智超群的创新者。”供职于 Citadel 多年的前明星交易员亚历克李托维茨(Alec Litowitz)说,“它改变了对冲基金的定义。”
格里芬野心勃勃。像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和SAC资本的史蒂文科恩(Steve Cohen)那样的对冲基金传奇人物的名声还无法让格里芬满足。
一位曾经在Citadel供职的经理人曾这样描述:“似乎格里芬想成为像J.P.摩根或约翰.D.洛克菲勒那样的人。”他的真正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相当于高盛或摩根士丹利的多元化大型金融机构。
2006年9月,当价值95亿美元的不凋花在天然气交易上因为错误地建立了大量的多头而在一周之内损失了一半资产时,格里芬和该基金展开了频繁的接洽,并和从安然公司精心挑选出来的能源专家团队仔细地分析了市场、交易头寸和风险,最终收购了它的一半资产。
2007年秋天,Citadel宣布计划销售高达20亿美元的债券,这一举动在对冲基金业还是头一遭。为达到这个目标,格里芬还展开了一系列的收购,包括一家抵押公司和一家对冲基金的不良资产。
2007年底,Citadel的辉煌达到了顶峰,公司资产达到200亿美元的峰值,但这样的情形并没有持续太久,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Citadel带来了重创。
从重创到复兴
成立近20年只有一年亏损,加之看似万无一失的风险防控体系,让格里芬变得有些自负,相信自己有能力安度任何市场灾难。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格里芬梦回现实。
在2008年10月24日的一次电话会议上,Citadel 披露肯星顿全球策略基金和威灵顿基金在当年前10个月里亏损了35%。格里芬当时给投资者致信中对“没有预见到在9月发生的金融灾难”表示遗憾。
Citadel 的高杠杆早就给这场灾难埋下了隐患。相关公告显示,该公司的杠杆比例一度高达7.8∶1。格里芬此后在回顾Citadel过往的投资策略时也坦言:“我宁愿当时少用一些杠杆。”
在2008年以前,格里芬常常需要拒绝一部分投资者。该基金的文件显示,成功入围的投资者在支付资产4%至8%的管理费用之外,还要支付20%的利润。但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格里芬和其他高管也不得不给陌生投资者打电话来募集资金。
在巨大的压力下,一向注重运动的他体重曾一下子飙升了20磅。Citadel在交易策略上也做了调整。格里芬表示:“在利用信用违约掉期衍生品保护资产组合上的失败引发我们在组合建立和风险管理上做出了巨大的变革。”
在减持或退出流动性差资产的同时,公司把重点放在了全球股票、可转债、能源和欧美国债等大型市场上。旗下的基金降低了债券的仓位,也退出了流动性较差的新兴市场。
凭借一系列的调整和变革,2009年9月,Citadel 已经赚了50亿美元的交易利润,到了11月的时候,其主要基金涨幅达58%,一举逆转了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颓势。经历了金融危机损失的格里芬,对风险管控及自身也有了更清晰和深入的认识,收复“失地”后,Citadel 的运作也更加稳健。
最重要的是,Citadel 希望把2008年永远甩在身后。格里芬在2008年10月底的致客户信中写到,2008年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过于自负,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安度任何市场灾难。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Citadel 稳步发展,根据彭博社报道,截止2020年末,Citadel 管理着超过300亿美元资产,以62亿美元的收入,排行全球第五,旗舰基金惠灵顿基金收益率高达24%。
而且,随着十年来电子技术的发展,Citadel 利用强大的技术背景和高频交易系统,打破了大型银行或金融机构垄断,逐渐崛起成为美国资本市场最强大的中间人。
目前,Citadel 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最大的指定做市商,经手的交易额占美国整个股票交易市场的26%,占散户交易总量的47%,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散户交易是靠Citadel 来撮合的。
根据纽交所提供的信息,目前指定做市商们共计服务超过2200家上市公司,其中Citadel Securities的客户覆盖了1400多家上市公司,是服务公众公司数目最多的做市商。
以2月22日的数据为例,美国股票市场单日交易总量为147亿股,交易总价值约6338亿美元。Citadel Securities单日经手的交易量为38亿股,处理的交易价值约为1648亿美元,约合一万多亿人民币,相当于沪深两市的成交额了。
除股票及期权外,Citadel 的做市业务涉及美债、利率掉期、信用指数、外汇交易等,为包含资管公司、银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养老金等500多家机构客户提供流动性。
有人形容 Citadel Securities 是交易领域的亚马逊,通过技术实现弯道超车,颠覆行业的同时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疫情以来,市场剧烈的波动更是让 Citadel 赚得盆满钵满。根据最新的投资者报告显示,格里芬的Citadel Securities第四季度的净交易收入为17亿美元,使得全年的总交易收入达到67亿美元,几乎是2018年最高数字的2倍。
格里芬的个人资产也水涨船高,他现在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87位,而就在几年前,他的排名还在第150位。
虽然经历了2008年次贷危机的挫折,格里芬和他的 Citadel 凭借独步天下的量化交易技术,至今依旧活跃在在全球金融市场的风口浪尖。
就像曾经迈耶说过的那样:任何一个经理人都有长处,也存在缺陷。关键就在于经理人如何通过给予那些他们并不擅长的领域足够的尊重来弥补他们的缺陷。拥有这种胸襟和重视他们擅长的领域是一个经理人获得成功所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两项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