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星球内有一篇会员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对于定期记录投资经历的意义和必要性。
我也一直觉得没有记录的思考是没有意义的。虽然都经历过,但如果缺少记录,回忆过去时,大概率难免会凭借感觉而不是客观事实来总结和分析。
转发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
本文作者:求正
定投君在以前的文章里总是建议大家在投资时多做些记录和总结。对此,我一直是不以为然的,因为我一直觉得,我自己又不写公众号,投资中的定期记录与总结,对普通个人投资者来说是没什么意义的。这么说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整体投资的过程都是自己亲自参与的,所有经历、感觉都感受到了,所以没必要非得记录下来。
第二,我觉得这些发生过的数字即使记录下来,也没有什么实际用途。毕竟,历史也不会重演。
不过事实还是让我醒悟了。我从2020年末开始记录,经过了2021-2022整整两年的投资记录与总结之后,我的认识彻底变了。
对于上面说的第一点,我认为我其实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不得不承认,我们大多数人其实是很健忘的,用“鱼的七秒钟记忆”来形容当然是夸张了一些,但上个月的事情未必记得清楚,至于几个月以前。只能说往事如烟了。因此,“记下来”,是我们日后回看与总结的前提。否则,只是“一切凭记忆”的话,其实到头来就是“一切凭感觉”。
对于第二点,过去发生过的数据真的没用么?我觉得,产生这种想法,或是因为过去的数据积累还不够多,或是因为我们对这些数据的观察和思考还不够系统,因此这些数据尚不足以提供经验性的实际帮助。当数据的积累到一定程度,而我们又能系统地观察与思考的时候,那么这些数据就足以为我们日后的行为提供有效的指引。
我以为我记住了事实,其实完全是感觉!
我之所以会产生上面的感悟,其实主要是源于对最近市场的观察。2023年开年以来,市场进入反弹,到1月19日为止,我的基金账户已经反弹超过了6%。
凭感觉来说,我当然很高兴,毕竟2022年感觉一直跌,这回反弹了不少。然而当我回看一下去年的记录,我却惊奇地发现这个反弹其实还不算什么。
去年5月反弹了4%,去年6月反弹了7%。所以说今年1月份开年到现在的反弹,其实还没有超过去年的6月份的一个月。
这个结论给我的震惊还在其次,最令我不敢相信的是,去年6月的事,我才经历半年,竟然完全没有印象了!
而对于去年4月的下跌恐慌,五、六月份的反弹,当时的我还信誓旦旦地认为自己会永远记得。看来还是对自己高估了不少。
可以想见的是,今后的投资中,如果自己的行为完全凭感觉,全靠记忆,而没有数据做支撑的话,将会做出多么严重的误判!
2021年的基金,到底挣不挣钱?
去年2022年一年,大多数人感觉是基金不赚钱的,不仅不赚钱,而且大亏钱。在这个印象的干扰下,很多人的记忆也会被影响,觉得2021年也是不赚钱的。至少,对我这个2020年下半年入场的人来说,我确实产生了“这两年买基金不赚钱”的印象。对此,定投君好像多次在文章和群里为大家纠正这个印象。
不过呢,别人说的远不如自己记录的真实,今天无意中看了一下我2021年的记录,每个月的盈亏金额与收益率,赫然在目。我惊奇地发现,其实2021年一年其实没怎么亏,即使是在2021年春节高点跟着建仓的养鸡场3号,到年底竟然也是盈利900多块钱。
不仅如此,2021年一年的最大跌幅其实也没有多少,最低点的记录发生在10月1日,算上2020年的收益,那一天,我们整体盈利还有一万多块。这就是说2021年其实只是没有涨,但绝对是没有跌。
投资预期的波动
人的感觉太容易受近期的邻近事件影响了。表现在投资上,就是以短期感觉代替长期事实。想明白这一点,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投资预期,从2020年到2023年竟然也始终随着近期的经历波动。
我在2020年下半年入场买基,那时候行情好,预期当然是很高,觉得一年10%根本不算什么,翻倍才是常态。
经过了2021年春节后的打击,2020年的激情早已消退,觉得一年10%是个不错的收益。
2021年一年是震荡行情,在此基础上,我竟天真地以为买基金的亏损最大只有不到5%,由此认为定投君总说的20%的亏损只是危言耸听。当然,2022年仅用四个月的时间,就让我彻底改变了这个认识。
今年初,在经历了2022年一年的下跌后。在我的投资感觉中,基本就只剩下“亏损”这两个字了,似乎“回本”才是买基金的唯一目标。
如果不是翻看之前的数据记录,我已经忘记了我曾在遥远的2020年竟然还怀揣着翻倍的梦想,曾在遥远的2021年,保持着一年的盈利状态。
可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记录与总结在投资中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