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连线丨利好财报推动纳指涨超2%,供应链问题或于今年三季度缓解
速览全球市场,聚焦最新热点。
重播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00:00
进入全屏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施诗广州报道
速览全球市场,聚焦最新热点。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全球财经连线》。
美联储加息在即 美股持续上涨
当地时间2月9日,美国股市延续反弹,受大型科技股推动,纳指涨超2%。
美联储加息在即,美联储官员表态备受关注。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周三表示,或许没必要一开始就在今年3月加息50个基点;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表示,个人倾向于加息四次,希望尽快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
那么,美联储今年究竟将加息几次?对资本市场有何影响?我们来连线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
《全球财经连线》:美国通胀数据即将出炉,你对美联储加息节奏和幅度有怎样的预期?
王昕杰:昨夜美股市场主要是延续了中国春节期间的反弹趋势,反弹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美国四季度企业财报好于预期,其中科技股盈利大幅超出预期,带动科技股反弹。
另外,美联储官员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表态,打消了市场对于美联储会激进加息的预期,也就是说,原来市场在1月份时甚至预期美联储有可能在今年会有5次加息,若加息5次,那么今年美联储有机会将基准利率抬高到1.5%以上。不过,我们看到近期的市场反应,对美联储官员的讲话其实已有较好的消化。
过去一周有非常多的数据支持。我们认为,美联储并不会在这一次的加息周期中采取更激进的做法。我们的基本观点是,今年美联储应该还是会加息3次,而目前的市场仍然预期会加息4次左右。我们认为只会加息3次,很大原因是经济增速和目前看起来较高的通胀都有可能会在下半年出现放缓。
我们的一个基本预判是,整个消费品的需求或财政政策相对的紧缩,有机会在二季度到三季度之间出现放缓,如果没有那么高的通胀,经济表现也偏弱,事实上加息的预期就会相对出现放缓。
所以我们认为目前的一个过度担忧,包括美股在1月大幅放缓,其实都基于比较高的通胀预期或加息预期。随着经济数据的变化,事实上加息速度可能会弱于预期。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其实目前的市场已经把加息幅度较大的定价反映在股票上,未来一段时间,股市还有机会迎来加息预期修正的一个反弹。
《全球财经连线》: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王昕杰:过去两三个月,投资人的确面临不同的宏观层面的不利因素,从外盘美联储加息、提前缩表的讨论,到各个股票估值偏高,甚至是新冠变异毒株、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都使股票面临较大的冲击,波动加大、回调,甚至讨论是否会有技术性熊市。不过渣打仍然认为,从宏观角度来看,这样的短期调整,其实并不会影响到整个大市的表现。
我们仍然认为,在现在的一个环境下,股票会跑赢大盘。主要的原因包括,我们认为今年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增速会高于长期趋势,而且这样的表现会支持本地经济,企业盈利会持续增长,这跟过去几轮的周期一样,盈利增长抬高股票估值,虽然有加息的干扰,但只要美联储不是非常快速抬升基准利率,其实对于企业盈利的冲击相对有限。我们认为在盈利增长兑现预期的情况下,股票的反弹会持续。
而且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美联储在加息周期的初期,不管是第一次、第二次,基准利率仍然维持在1%以下时,其实不太会影响股票跑赢整个大盘的表现。因为加息的初期仍然是经济良好的情形,只有政策过于紧缩,加息速度过快,基准率抬高到1.5%以上,才可能会对经济造成比较直接的冲击。目前还没到那样的情景,所以短线来讲,货币政策上过于紧缩或疫情的反复,对于目前的经济或股票市场、风险资产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只要没有发生类似的情况,在宏观经济支持下,整体的投资我们仍然偏向风险性资产。
但对于投资人来讲,仍然要把握几个投资要诀,比如在投资的过程中,不要过度偏重在单一资产或单一风险资产,应多元配置资产,来保护总体资产。在股票配置中,也应该尽量配置经济正周期资产,然后部分地去配置一些防御型板块,如必需消费品或医疗保健,在高通胀的背景下,这些防御板块会优于周期性板块。
只要通胀出现回落,事实上你持有的周期性板块,包括原材料、非必需消费、制造特别是国内的高端制造、新能源相关的题材,仍可能会有比较突出的表现。把握这两个原则,去做分散配置,然后在风险资产中周期、防御做互相的搭配,就可以度过短期因为宏观不利因素带来的波动,然后持续地让资产保持平稳增长。
中国经济形势开年如何看?
春节之后,A股走出了“三连阳”走势,提振了市场信心。资本市场的表现离不开经济基本面。中科院预测显示,2022年我国经济将稳健增长,经济增长将呈现前稍低后略高趋势,预计全年GDP增速为5.5%左右。
关于中国经济的形势,我们邀请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为大家进行分析。
《全球财经连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增加,你如何看待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
徐洪才:新的一年,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外部形势不利因素在增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近期石油价格又冲上了90美元/桶,加上疫情的影响、供应链的修复还需要时间,以及其他一些影响因素,如低碳绿色发展、逆全球化的思潮。全球需求正在收缩,特别是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在收紧,美联储今年可能要加息3次以上,因此我国进出口增速可能难以达到去年的水平,内需要及时跟进,但目前看来消费是个慢变量,投资可以发挥关键性作用。
我们寄希望于一季度在基建领域、产业转型升级领域、技术创新领域加大投资,特别是政府的资金要尽快到位,带动社会资金及时投入。投资在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同时,消费发挥基础性作用,随着促进消费的政策进一步落地,消费可望有一定的恢复。
整体来看,新的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要往下走一走,我估计在5%以上。但一季度挑战大一些,因为去年的惯性在,同时由于基数效应,去年一季度增长18.3%,因此今年一、二季度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可能比较大,但三、四季度会逐渐走稳向上,全年平均下来预计有5%以上,应该说还是相当可观的。
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挑战和机遇。
从挑战来看,稳就业可能面临很大的压力,因为今年新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会创下新高,同时去年一些行业调整可能还有影响,如校外辅导培训、房地产领域等,另外外贸需求减弱,外贸企业的用工需求可能会下降。新的一年,要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就业稳了以后,收入增长就有了保证,可为消费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当然,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应该是七大政策协同发力,其中稳就业、稳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是重点,因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升了制造业和中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新的一年,积极财政政策还会加力提效。大家已经看到,不仅是扩大投资,而且新一轮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也在路上了。
我认为,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平稳向好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从短期来看,经济下行压力挑战较大,而且美联储的政策转向对我们金融体系也会形成一定的风险。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如果金融出现剧烈震荡,我们也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
但是,中国金融体系体量比较大,经济发展有韧性,基本面稳定,所以抗风险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总体来看,我认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会发生,但对一些局部性的潜在风险,我们也要保持高度关注和警惕。
迪士尼Q1财报好于预期
2月9日美股盘后,迪士尼发布2022财年第一财季报告。第一财季,迪士尼总营收218.19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209.1亿美元;季调后每股收益1.06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63美分。旗下流媒体服务Disney+总订户数为1.298亿,高于前一财季的1.181亿与市场预期的1.2575亿,扭转下滑趋势。财报公布后,迪士尼盘后一度大涨8%。
优步外卖业务表现强劲
网约车平台优步(UBER)也于今日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优步营收同比增长83% 至57.8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净利润达8.92亿美元,上年同期亏损9.68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外卖业务营收在该季度超过网约车业务。财报公布后,优步股价盘后大涨6%。
百胜2021年新增1282家门店
2月9日早间,肯德基、必胜客母公司百胜中国在港发布业绩公告,2021年总营收98.5亿美元,同比增加19%。全年餐厅利润率下滑。门店数量上,百胜中国全年净新增1282家门店,数量创新高,并计划于2022年净新增1000至1200家新店。
马士基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55%
2月9日,全球第一大航运公司马士基发布了2021年的全年业绩。财报显示,马士基2021年全年营收为620亿美元,同比增长55%,全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增长了两倍,达到创纪录的240亿美元。
供应链问题或于今年第三季度缓解
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陷入困境,并导致海运费用高企,航运企业盈利大幅增长。去年以来,供应链问题持续困扰着全球经济复苏。那么,今年供应链短缺的问题是否有望缓解?我们来连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
《全球财经连线》:你认为今年供应链瓶颈是否会得到缓解?为什么?
王国文:我们原本预计国际海运的运费在2022年春节过后,三至四月左右会有大幅回调。现在看来,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回调,但尚未出现大幅度的回调,说明整个全球供应链的紧张状况应该比我们预期持续的时间要更长一些。
原来的预期主要是基于疫情得到缓解、疫苗的普及,整个全球经济的复苏会有比较明显的改观。目前来看,主要是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除了港口装卸的问题,整个内陆的集疏运体系,包括集装箱拖车工人短缺,造成整个供应链复苏非常缓慢。
特别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工作的意愿大大降低。尤其是当人们在家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时,物流行业,特别是装卸、拖车、堆场这些工作领域,人员短缺的情况还是非常明显。因此,全球供应链的链条运行周期依旧非常长。从中国到北美的整个供应链运行周期以前约为30到40天,现在需要70多天。
目前来看,不仅仅是全球海运的运费没有明显的下降,整个供应链循环的周期,也没有缩短的迹象。所以对整个中国也好,或是对与欧美贸易联系较多的企业来说,对全球工业链的费用情况,以及供应链运行的周期,恐怕都需要有一个相对长时间的准备。
现在,我们比较难判断究竟何时能够恢复到比较平稳的状况,但我们希望是在今年八、九月份,新的圣诞季交货期之前,全球海运基本上能够恢复一定的平衡。但有一点我想强调的是,我们想再回到低运费的时代,短期之内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供应链交付周期方面,原来我们寄希望20到30天可以在欧美大陆上完成海运的交付,但恐怕50到60天是一种常态。
《全球财经连线》:为什么我们不能尽快回到低运费的时代呢?
王国文:首先航运有一定周期性。我们说运力短缺的问题,在疫情暴发的初期,可能就像金融危机,很多船公司是封出了一部分运力。但是现在看来,临时恢复船员的供给,增加船舶的运营,仍难以解决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是欧美,特别是美国航线压港的情况,迫使船公司采取跳港的办法。跳港意味着不能按照原来的既定航线挨个靠港,它被迫可能要甩掉一些港口,实际上也变相减少了船公司的运力,增加了船公司运行的成本和周期。目前来看,在整个美国西岸和东岸,压港的时间仍保持在十几天这样一个水平。所以国际航运的恢复不仅仅是一个运力的恢复,比如新的订单、两年半到三年会加入的新的运力。
此外,陆上的集疏运体系的配送过程对全球工业链的交付周期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因此,目前的供应链瓶颈不仅仅是单一的海运问题。整个陆运和铁路集疏运,包括最后一公里配送的体系,是一个大的瓶颈和短板。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责任编辑:和佳 杜弘禹 赵越 实习生 李依农
制作:李群 袁思杰 黄丹虹
设计:林军明
拍摄:袁思杰
音乐:梁远浩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 禧 黄达迅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作者:施诗 编辑:和佳,李振)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