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银行净利增速首现负值 “回A”之路或再延期
自承接包商银行重组后的相关业务、资产和负债后,徽商银行进一步扩大了业务和区域发展空间,但集聚的风险也在逐步释放。
近日,徽商银行(03698.HK)发布2020年年报,当期营业收入为322.90亿元,同比增长3.63%;归属于该行股东净利润为95.7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2.54%,这是徽商银行近五年来首次出现净利润负增长。
此外,徽商银行旗下承接包商银行改革重组事宜的子公司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商银行”)净利润亏损34.94亿元,是徽商银行已披露业绩子公司及参股公司中唯一一家净利润亏损的公司。
2013年11月12日,徽商银行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并于2014年启动回A计划,却一直无实质进展。近年来,徽商银行频现高层变动、股东内斗,更是成为其“回A”之路的“绊脚石”。
五年来净利首现负增长
4月26日,徽商银行发布了2020年年报。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徽商银行归属于本行股东净利润为95.7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8.19亿元下降2.49亿元,同比下滑2.54%。这是自2016年以来,徽商银行净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年-2019年,徽商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1.52%、10.83%、14.87%、12.25%,均是10%以上的增速水平。
截至2020年底,徽商银行总营收为322.90亿元,同比增幅为3.63%,同样是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年报显示,2016年-2019年,徽商银行总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3.22%、7.60%、19.74%、15.62%。
另外,进入2020年,徽商银行资产质量出现较大压力,资产质量大幅下滑,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均达到近五年来最高值。2020年年报显示,徽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13.58亿元,增幅为135.89%;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0.94个百分点至1.98%,创五年来新高;拨备覆盖率为181.90%,较上年末下降121.96%。
截至2020年底,徽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0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9%、资本充足率为12.12%,均低于银保监会披露的全国商业银行同期平均水平。
盈利能力方面,徽商银行的净利差、净息差等多项指标均出现下滑。年报显示,2020年徽商银行实现净利差2.17%,净利息收益率2.42%,分别较2019年同期下降0.16%和0.13%。
光大银行金融分析师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包商银行部分资产收购处置不可避免对徽商银行资产质量、经营状况构成影响,但去年整体宏观经济、政策环境特殊,该行还受到疫情冲击、实体让利、加大不良风险处置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导致该行不良“双升”、拨备大幅下滑、净利润下滑。
蒙商银行净利亏损
徽商银行拥有四家附属公司,即徽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徽银金融”)、徽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徽银理财”)、无为徽银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和金寨徽银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寨银行”),同时参股奇瑞徽银汽车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徽银”)和蒙商银行。
其中,蒙商银行于2020年4月30日成立,5月25日正式对外营业,是为有效化解包商银行信用风险,经银保监会批准,由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等区内八家发起人会同存保公司、建信金融和徽商银行在内蒙古共同发起设立的城商行。
近期,徽商银行在2020年年报中披露了蒙商银行的经营业绩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蒙商银行总资产1990.43亿元,总负债1785.86亿元;营业收入5.74亿元,净利润为-34.94亿元。
同时,年报披露,截至2020年末,徽银金融、徽银理财、奇瑞徽银、金寨银行全年净利润分别为6.19亿元、1.09亿元、7.73亿元、2090.90万元,其中蒙商银行是徽商银行已披露业绩的子公司及参股公司中唯一净利润亏损的公司。
徽商银行并未提及2020年蒙商银行亏损原因,然而,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20年底,蒙商银行主动充分暴露不良资产,并提足拨备。同时,对非生息资产也计提了较高的减值准备,主动地消化了风险。”
上述金融分析师表示,“徽商银行承接包商银行重组后的蒙商银行面临着不少挑战,例如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二者管理的融合,包括新包商银行内部管理,合理制定银行发展战略,加快培育优秀经营团队等。”
高管被查、股东内斗 “回A”计划受困
近年来,徽商银行高管变动较为频繁。
2021年4月6日,徽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吴学民辞任董事长一职;2021年1月21日,李锐峰请求辞任该行股东监事及监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同日,该行外部监事杨锦之亦递交辞呈;2020年4月21日,职工监事、监事长张友麟向该行监事会递交辞呈;2019年10月25日,独立非执行董事胡骏递交辞呈。
而在2020年年报中,徽商银行还披露了一项重要人事变动。其中“夏敏先生因涉嫌违规违纪,有关部门正在核实了解”。夏敏为徽商银行总行行长助理、徽银理财董事长,自1997年起即在徽商银行工作,据《证券时报》报道,2021年1月14日,夏敏被纪检部门带走调查。
除高管频繁变动,徽商银行多名部门负责人曾在去年被罚。2020年12月25日,安徽银保监局连开11张罚单,因徽商银行同业业务专营部门管理不到位、同业投资严重不审慎、同业投资风险分类不实等,其中九名相关责任人因负有管理责任被罚款5万元-30万元不等,涉及该行金融同业部、研发中心、风险管理等多个部门。
此外,徽商银行股权变动纠纷也成为“顽疾”。2020年8月,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定增的方式,成为徽商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数为15.59亿股,持股比例为11.22%,原第一大股东中静集团退居第二大股东。
而中静集团对徽商银行投资的持股主体——中静新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静新华”)与徽商银行另一大股东杉杉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杉杉控股”)多年“内斗”不断,去年二者因股权纠纷引发诉讼。
诉讼之下,中静新华持有的2.25亿股徽商银行内资股、杉杉控股名下合计价值13亿元的存款及杉杉股份股票资产已分别被相关法院冻结。
2013年11月12日,徽商银行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并于2014年启动A股上市计划,但一直没有实质进展。2021年3月26日,徽商银行发布《建议延长A股发行方案及授权议案的有效期 》的公告,将A股发行方案和授权议案的有效期再次延长,即延长期限自2021年6月30日起至2022年6月29日止。
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向记者表示,“高管频繁变动肯定会涉及到业绩是否达标,能否‘回A’更多要看业绩水平,要想改善业绩很多情况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比如资源整合。”
上述金融分析师则表示,从该行近年暴露的一系列内部管理问题,反映出该行股权结构、内部治理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近年来的经营业绩看,其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个内部治理完善、资产质量良好、资产负债结构合理、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并具有较好成长性的银行,资本市场的大门永远是敞口的。”
记者就上述问题致函徽商银行,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来源:花朵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