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好的小米,准备怎么迎接未来十年
文/川川
编辑/大风
雷军哽咽着,宣布小米要造车,但小米为什么能造车?或许,其中最大的底气应来源于小米扎实的手机xAIoT业务。
在几天前,小米开了一场史上发布产品最多的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小米11 Pro、小米11 Ultra、MIX 新品、米家生态链新品、小米笔记本Pro、以及自研芯片的重要消息。甚至换掉了十几年未变的logo。
“一直奔向远方的征程上,永远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生生不息的未来。”这是小米官方微博里给出的一句解释。而“生生不息”也成了小米今年的关键词。
2011年北京798艺术中心下午的那场小米1发布会,让小米在很长时间里走上了一条“性价比之路”。之所以说小米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很大的原因在于它以性价比击溃了山寨机。这是小米的成就,但在手机市场格局确定之后,这也成了一道枷锁。
2019年,红米升级为独立品牌,接过性价比的大旗;而小米则吹响了进攻高端市场的号角。这次的“史上产品最多”发布会,是小米再次在国产手机市场扔下了重磅炸弹。
从财报的数据以及市场的反馈来看,小米的高端之路,成果初现。强大的手机业务也为小米集团“生生不息”向前的强大动力。
全新的小米
时隔六年,小米已经再次重回全球前三的位置。相比于2014年以强大的产品整合能力和商业效率冲进全球前三之时,如今的小米已经从一家年轻的手机厂商迅速成长一家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的成熟企业。
2019年,小米就已经进军高端市场,尤其是2020年的小米10系列多次霸榜DXO,小米11则创下了21天销量破百万的旗舰手机销售新纪录。
小米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1.46亿台,位于全球第三,同比增长17.5%,营收达到1522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高端智能手机的销量已突破1000万台,也就是说,小米在2019年开始执行的双品牌策略已见成效,并且高端份额持续扩大。
相比于在市场竞争格局还未形成的2014年,如今的“全球前三”名号是猛攻高端、发展迎合技术下的成果。
遵循着“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这三大铁律,小米去年投入了近百亿的研发,并在今年的第一场小米发布会上带来了三款手机,其中售价4999起的小米11 Pro和售价5999起的小米11 Ultra 分别被称为安卓机皇和安卓之光。
【小米Ultra】
小米在新产品的提升上丝毫不吝啬,在工艺、拍照、续航、散热等方面做了全面提升,小米11 Ultra则拥有多个全球首发,包括三星GN2图像传感器、超级快充硅氧负极电池、全相变散热技术、高透泄压阀等,在多个层面都用上了小米的黑科技。
小米围绕着“手机X AIoT”战略的布局也愈发清晰。
在2019年1月小米年会上正式启动双引擎战略后,IoT产品从扫地机器人、路由器、TWS耳机等扩展至利润更高的白电市场,包括冰箱、洗衣机、空调等,意在“全屋智能”上渗透进消费者的角角落落。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小米电视连续8个季度稳居销量中国第一,小米AIoT平台的设备连接数突破3.25亿台,小爱同学月活用户达到8670万,依旧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手机业务稳扎稳打,AIoT持续领先,小米又开始准备奔跑向新的领域。在30日下半场发布上,小米除了带来一系列智能家居产品之外,还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
小米造车的底气在哪里?
在做智能家居、智能电视时,其就曾将做手机的经验进行复制,并在“手机+AIot”布局过程中积累起了自己的优势——小米生态圈已经具备了针对软件、硬件的研发能力和极强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或许很快就能搅动汽车行业这一池水,在软件技术等方面带来新气象。
同样,智能电动汽车也会补上小米在AIot的重要一角,可以将人机交互的载体从手机、智能音箱、智能家居向行场景延伸。
一个迄今最好的小米,已经为品牌升级做好准备。
用极致技术做极致产品
小米财报发布之际,在和许知远在奥森公园的“灵魂对话”里,雷军就已经预告了要做一个高端产品,“小米手机要上一万块了”,打算用新标签去“对抗”曾经因追求性价比而被误贴的“没有技术”的标签。
这款产品就是在25日重新回归的小米MIX。
在拍照方面,除了1亿像素HM2的主摄和1300万像素超广角之外,还搭载了一颗全球首发的手机液态镜头,这颗镜头的特别之处在于利用人眼仿生学原理,由薄膜包裹的透明流体构成类晶状体结构,代替传统光学镜片。
通俗点来解释这颗镜头的特别之处,可以实现3倍光学变焦、最高30倍长焦,还能拍摄3厘米物体,相当于集长焦镜头和微距镜头为一体。
液态镜头在一些工业场景中已经较为成熟的应用场景,比如电商自动分拣中心传送带上的扫描摄像头,但是用于手机相机上,却是首次。虽然在十年以前佳能、索尼等企业就申请过“液态镜头”相关的专利,但一直没有太多动静。
且不说这颗集合了微距和长焦为一体的镜头对拍摄的效果的提升,MIX FOLD应用了液态镜头直接打破了手机厂商在元器件和算法上的同质化竞争,为如何做移动影像的创新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这也正是MIX系列诞生以来一直在践行的理念:集结最顶尖的技术和黑科技,探索手机的未来。
从初代MIX的全面屏、到MIX
Alpha的环绕屏,再到如今等待了两年的MIX
FOLD的折叠屏,MIX始终都在创造惊喜:2016年首款小米MIX以整机无logo和91.3%的超高屏占比引领行业进入全面屏时代,2017年MIX2以18:9屏幕突破谷歌系统比例限制,MIX
Alpha搭载了“环绕屏”,屏占比180.6%。
可以说,MIX系列一直在突破人们对手机的固有认知,探索手机形态的新可能性。
通过小米10系列进军高端、通过小米11站稳高端之后,本次发布会发布的小米11 Pro和小米11 Ultra和MIX FOLD同样大有深意——前两款用于巩固并继续扩大高端市场,用后者则意在通过极致的技术和极致的产品冲击超高端市场。
更重要的是,虽说小米首款折叠屏手机是目前折叠屏中最便宜的,售价9999起,但雷军在提到过新一代MIX的定价时说,不是因为定价1万,而是因为手机里的科技含量不止1万。
可以看出,小米如今已经从一家为用户提供“性价比”产品的公司,进化成为一家追求“极致技术”的公司——探索技术、追求产品细节的精致,在不同价格带上冲击最极致的配置和体验。
小米造“芯”
在发布会之前,小米说“我们做了个小芯片”,但在发布会上却扔出了一个深水炸弹——澎湃C1。这颗“小芯片”也不是空口白话,已经搭载在MIX FOLD上以带来更准确的自动白平衡、自动对焦、自动曝光和成像质量。
这款“小芯片”来之不易。
小米的造芯之路始于2014年,第一款自研芯片是定位中高端的澎湃S1,仅花了三年时间便问世,还曾经搭载在2017年发布的小米5C上,同时小米也成为了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的第四家能够自主制造手机芯片的手机厂商。
【澎湃s1发布现场】
小米向外界证明了自己的造芯能力,但在这之后,关于小米造芯的规划和进展始终没有披露于人前。
“小米能不能继续做澎湃芯片”一直备受外界猜测。在去年小米十周年时,雷军就在微博回应了外界的诸多质疑:“2014年开始做澎湃芯片,2017年发布了第一代,后来的确遇到了巨大困难。但这个计划还在继续。等有了新的进展,再告诉大家。”
此外,在AIoT上,小米在2019年将旗下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团队拆分组建了南京大鱼半导体,松果继续在手机SoC芯片和AI芯片研发,新公司则专注于半导体领域的AI和IoT芯片与解决方案的技术研发。
自研芯片之外,小米还活跃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之中,通过2018年成立的长江产业基金在芯片行业进行投资。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基金目前完成了70起公开投资事件,包括激光设备生产制造、MEMS智能传感器、集成电路设计研发等领域。
用雷军的话来说,即便做芯片九死一生,但小米还是要做。不仅自己做,还通过投资上游核心供应链企业来增强话语权。发布会上雷军还透露,2021年研发投入预计达到130亿元,将会在供应链能力上推进智能工厂、进行产业投资、大规模招聘工程师等方面进行长期投入。
2020年以来的芯片缺货涨价潮对下游产业的严重影响让国内们企业上认识到,我国在芯片上的产能缺口和在先进工艺上的开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后者,先进工艺研发需要半导体设备、材料等全产业链的配合。
而小米不动声色地在芯片行业做投入,通过自研和投资在全产业链进行布局正在为中国芯片壮大力量。
立足高端、“手机X AIoT”布局清晰、技术持续突破,全新的小米也迎来了全新的“超椭圆”新logo。这是小米在10年来第一次升级logo。用设计师原研哉的话来解释,这个新logo改变的不仅是小米的形状,更是内在精神,Alive。
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但小米在外部挑战和风口面前保持冷静和平衡状态,始终保留自己的特质,以自己的节奏向前奔跑。这是小米生命力的体现,也是小米年度品牌主题“生生不息”。无论是主营的手机业务追求极致,还是坚信长期主义攻克技术难关,以及决定跨行业造车,皆是基于这一新的品牌精神。
而如今,品牌力、产品力、技术力全面升级之后,小米又来到了一个新的“十年”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