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通胀进入磨顶期?7月CPI微降至7.5%,经济前景仍“阴云密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何柳颖报道 当地时间8月10日,德国最新通胀数据出炉。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德国7月份CPI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0.9%,均符合预期。
能源仍是推动通胀的最主要因素。7月,德国能源价格同比上涨35.5%,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8%。除去能源因素,当月通胀率为4.4%;除去能源和食品价格因素,当月通胀率仅为3.2%。
受俄乌冲突影响,欧洲天然气价格一路狂飙。ICE(洲际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9:50,被视为“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的荷兰TTF天然气近月期货价格站上212.5欧元/兆瓦时的高位,自5月11日的96.191欧元/兆瓦时至今,价格在三个月内飙升了120%。
对于德国各大行业而言,这都不是一个好消息。德国IFO经济研究所8月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分析认为,天然气价格上涨对德国化工行业的打击尤为严重。该报告指出,有一半以上的化工企业表示受到材料短缺的困扰,并预计这种情况至少会持续到 2023 年上半年。
天然气储存方面,按照德国最新的能源安全方案,德国需要在9月1日前达到75%的储气量。GIE(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组织)数据显示,德国目前的储气比例为73.72%,如此看来,储气目标的实现似乎在可预期范围内。只是,目前欧洲多国的能源安全仍与俄乌局势发展密切相连,不确定因素犹存。
7月份CPI同比增长7.5%
德国联邦统计局10日数据显示,德国7月份CPI同比增长7.5%。从近月数据来看,7.5%的通货膨胀率较6月的7.6%以及5月的7.9%均有所下降,但依然站在7%以上的历史高位。3月至今,德国CPI值已是连续五个月保持在7%以上。
统计局指出,自2022年6月以来,一揽子救济计划中的两项措施对通胀起到了轻微的抑制作用,其中包括9欧元月票和燃油税折扣。此前,为应对能源高企,德国政府推出9欧元月票方案(约合64元人民币),凭此票可在境内任意搭乘高速列车之外的普通列车、市内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以此鼓励民众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同时,德国将燃油税进行了下调,计划自6月实施至8月底。
CPI连续两月小幅下调,是否意味着德国通胀或已见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目前德国的通胀或仍在磨顶阶段。
“一方面,总的通胀水平仍然持续数月高于7%,据统计局描述,其针对高通胀而实施的措施仅对7月的通胀水平产生轻微影响,后续的作用仍有待观察;另一方面,从德国公布的通胀分项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来看,当前原油和天然气价格仍居高位,住宅、车辆维护等服务价格依然涨幅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德国通胀难以大幅下行。”明明称。
能源价格显然已是通胀的“难解之痛”,以荷兰TTF天然气近月期货价格作为参考,欧洲的天然气价格现已较三月前已翻了一番,普通居民的能源账单也因此翻倍。德国一家价格信息门户网站指出,按照当前天然气价格,德国普通家庭年均天然气费用猛涨184%,而且很可能会继续上涨。
为帮助民众应对通胀,德国目前正计划推出新的减税措施。8月10日消息显示,德国财政部计划将个人所得税征收门槛从目前的10347欧元提升至明年的10632欧元,2024年提升至10932欧元,同时还计划对最高税率门槛以及儿童补助金进行相应提高。一旦实施,德国明后两年的税收预计将分别减少101.2亿欧元以及175亿欧元。但目前该方案尚存争议。
德国化工行业商业预期降至-44.4
能源阴霾之下,德国企业的沮丧情绪难以掩盖。
8月9日,德国IFO经济研究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2022年7月,德国化工行业商业预期降至-44.4的低点,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值为11.8。IFO称,德国大约一半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俄乌冲突加剧了德国化工行业的紧张局势。如今超过半数的化工企业表示受到材料短缺的困扰,并预计这种情况至少会持续到 2023 年上半年。
“2022年5月,其他无机基础材料和化学品的进口价格同比增加了65%以上,化肥和氮化合物口价格同比增加了170%。”该机构研究员Anna Wolf介绍。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庞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考虑到德国约一半的天然气从俄罗斯进口,且来自挪威、美国等其他出口国的天然气难以补充巨大的潜在供给缺口,以天然气为代表的能源价格和化学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将大幅推升德国化工企业的成本负担并挤占其利润空间,严重影响其经营预期与盈利前景。”
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此前预计,德国今年的化工品产量或将下降1.5%。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行业龙头亦难逃减产旋涡。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德国巴斯夫近日表示,由于天然气价格飙升,公司正进一步削减氨的产量,并可能会对农业与碳酸饮料的生产造成影响。
但从近日出炉的数据来看,德国工业并非“满盘落索”。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经价格、季节和工作日调整后,6月德国工业产出环比上升0.4%。而同期订单量下行趋势延续,6月工业新订单环比减少0.4%,连续第五个月环比下降。
明明认为:“一升一降的数据稍显矛盾,实则一方面显示出德国工业生产在前期饱受俄乌冲突以及能源危机下出现边际修复缓和,但另一方面新订单环比继续下降,则说明企业对德国工业的前景修复仍充满担忧。在地缘政治的扰动,天然气短缺的背景下,未来工业经济修复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后续趋势而言,庞溟认为,“考虑到企业投资开支持续减少、通胀压力仍存、供应链不畅、天然气进口严重受限等制约德国工业稳步复苏的负面因素依然存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德国工业产出和新订单都很有可能继续承压。”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看来,不仅是工业,目前德国的经济下行趋势是比较明显的。“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其制造业GDP占比要比其他欧美经济体高。工业订单量的下降其实折整体经济增长趋势的变化。”刘英还指出,作为欧洲的经济火车头,德国的工业疲软一定程度上可被视作欧洲经济衰退的讯号之一。
能源供应安全尚可?
无论对于经济还是民生而言,能源料将仍是影响因素的核心所在。
当前,德国的两大能源都被划上了减号。8月10日午夜,欧盟设置的120天“过渡期”期满结束,欧盟对俄煤炭禁运正式生效。此前一天,欧盟的削减天然气用量协议也正式生效。在7月26日,欧盟就这一协议达成了同意,在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间,将天然气需求在过去五年平均消费量的基础上减少15%。15%的目标值,意味着,欧盟成员国须节省450亿立方米天然气,德国须节约100亿立方米。
但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永中看来,这对德国的能源安全或不会造成过大的威胁。
首先,煤炭方面。“相对而言,煤炭的替代性比较高,‘禁煤令’不至于令其完全脱煤,德国可以从澳大利亚、印尼、非洲国家等增加煤炭进口,即便成本上升但供应仍算安全。”
天然气方面,“目前天然气供应尤其紧张,还要为冬季做好储备,欧盟的使用削减计划情有可原。另一方面,在天然气实在紧张的情况下,煤炭、核电的补充使用也能派上用场。”王永中指出。从目前的动作来看,德国政府对煤电和核电均持开放态度。
至于目前的储气进度,应该也能让德国稍稍松一口气。根据GIE数据,德国如今的储气比例为73.72%,距离下个月的75%储气目标似乎并不遥远。但后续任务仍重,根据德国的计划,其还需要在10月1日前达到85%的储气量,11月1日前达到95%。
“总体而言,欧洲的能源危机还在愈演愈烈的过程当中。我认为,德国的煤炭最终可以去俄化,但油气方面(基本)无法实现。”刘英表示。
(作者:何柳颖 编辑:和佳)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