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资本弘财:小米多次回购但股价却依然找不到底
中财资本弘财分享最新互联网IT科技新闻资讯!接下来中财资本弘财、候伟宁、名道老师带你关注IT、科技、VR/AR、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创业、站长等领域的IT科技!
9月3日,小米集团发布自愿公告称,小米董事会将行使此前股东大会授予的股份回购权利,在权利有效时间段内,将按照不超过120亿港元总价,不定期从公开市场回购股份。
今年以来,小米已经多次回购自家的股票了,1月份回购,5月份回购,如今9月份继续回购。
虽然多次回购,但股价却依然找不到底。
不仅如此,就连表现喜人的中期财报发布后,股价依旧翻绿,跌幅超过5%。
似乎不管业绩如何,资本市场始终对其业绩如何始终表现出一种不信任、不认同的态度。
从破发之日算起截止9月2日,小米集团股价较发行价跌去过半,年初迄今累跌超35%,市值蒸发3300亿元。
在资本市场人士看来,目前该公司还缺少想象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雷军目前并未向市场透露小米未来的清晰定位。
小米的业务很多元,但问题就是没有突出的主业,什么都做,但竞争力都不太强。你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才是决定业务的天花板和公司的估值的关键。
对雷军来说,继续把小米包装成互联网公司,还是说包装成一个物联网企业?还是说继续接受被认为是硬件企业?
小米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推120亿回购呢?
其实,小米上半年的业绩并不差。据其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小米总收入957亿元,同比增长20.2%,调整后净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49.8%。小米CFO在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上半年总体处于稳健发展态势,净利润超市场预期。
但是,市场并未对此给出正面回应。半年报业绩公布后,依然未能止住公司股价下跌的趋势。回购之前,小米的股价跌至最低8.28港元,市值跌破2000亿港元。
小米上市之后,最高价曾达到22.2港元,以其总股本240亿计算,总市值达5328港元,也就是说去年7月初上市的小米集团在过去不到14个月的时间里,市值蒸发了3300亿。要知道,小米刚上市的时候,雷军曾说,小米的估值可达2000亿美元。当估值的预期差来到如此之大的时候,回购的选择也就不足为奇。
另外一个原因是,此前8月26日,小米向港交所提交公告称,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从8月21日开始,连续三天出售小米股票,累计超过4131.34万股,总计约3.7亿港元。
在香港上市一年后,公司原始股股东进入解禁期,多年前以极低成本获得股份的高管们,总有着减持套现的冲动,林斌选择了用于“慈善公益”这个似乎更高大上的理由。
业内人士认为,林斌在这价位减持股份,或许是出于对雷军的不信任, 对小米未来前景的担忧。事后,林斌虽然承诺未来一年之内不再减持股份,但林斌此举却极大的打击了市场信心。
要提振股价,要树立信心,雷军才会在此刻推出重磅回购计划。那么这一计划又是否真的能够提振市场信心呢?
9月3日回购计划发布后,小米股价闻声上涨,截止收盘,报8.7港元。但9月4日,小米股价又下挫至8.62港元。
在小米的招股书上,小米将自己定位为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雷军一直标榜小米是家互联网公司,雷军路演时认为小米的估值应是苹果x腾讯的市值,也就是至少千亿起步。
互联网公司好说故事啊,市场会给予高估值溢价。但上市短炒一波之后,股价就不断下跌了。
上市的时候小米还没开始盈利,负利润的时候PE也是负的。当时以为暴跌是市场杀估值,没想到等小米开始盈利了,市盈率也只有13.47倍。看看互联网公司的市盈率,阿里巴巴的市盈率为37.3倍,腾讯为35.31倍 。和格力13.27倍的市盈率比起来,很明显,在港资的眼里,小米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是一家制造业公司。这才是要命的。
事实上,港资这么看也是有缘由的。从业绩报表看,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不高,业务增长速度也不快。比如2019年一季度,其互联网服务收入43亿元,占当季总收入的10%。二季度,此项业务为45.8亿元,营收占比仅为8.82%,而手机电视等硬件收入占比在90%以上。
在逻辑上被认为是硬件制造公司,同时小米的多元化路程又纷纷扰扰让人看不清。手机,智能家居,杂货,厨具,只要市面零售有的小米应有尽有。但 小米现在核心竞争是什么,华为有麒麟芯片,三星有屏幕,苹果有IOS系统,小米有什么?当90后这一批人老去有多少人再去为小米买账?
小米在发展最顶峰的时候上市,相当于落地就是一个巨婴,往下走的路和方向却让人看不清,在业务状态上陷入胶着,它的市值会翻倍吗?估值会增长吗?
今年年初,小米启动了“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当时公司表示将在AIoT领域持续投入超过100亿元。
对小米来说,能不能守住逐步下滑的手机业务,并且将手机与众多IoT设备联动起来,形成一个商业护城河,建立一个清晰的定位和方向,才是未来发展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