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赔21亿,吉利起诉威马汽车侵害商业秘密原因何在?

财华社 2019-09-04 19:38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前言:

榜首的位子坐久了,要么是躺在功劳簿上,感受“老子天下第一”的尊崇;要么就是殚精竭虑,总是害怕有人会不知不觉间地超过自己。而往往是这种对竞争对手的恐惧,总是会对自己(一个人,或是一个企业)的行为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近日,关于吉利汽车(00175-HK)起诉威马汽车涉嫌侵害商业秘密的事件备受媒体关注。据了解,事件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产权纠纷在2018年的时候已经提交,而案件也将于9月16日前后开庭。不过,由于涉及商业机密,此次庭审或将不对外公开。

作为原告方,吉利汽车要求威马汽车就相关商业侵权行为赔付21亿元。不过,在接受财华社采访时,相关接洽人表示,有关威马的一切都不对外评论,都是以法律的判决为准。

威马汽车,出于吉利而胜于吉利

而作为被告一方,威马汽车则表示,公司没有任何侵权行为,威马汽车对赢得这起诉讼非常有信心。至于吉利为何要在此时起诉威马,这还要从威马汽车的人员构成说起。

汽车行业顶尖人才在短时间内是有限的,以至于威马汽车中很多核心人员都有在吉利汽车工作过的经历: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沈晖,曾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威马汽车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徐焕新博士,此前曾在沃尔沃主导新能源技术;威马汽车CFO张然也曾任吉利执行董事及CFO……

2016年,沈晖曾公开表示,威马汽车当时拥有的200多名核心员工大多数是他以前的同时。如此看来,威马汽车妥妥地是“出于吉利”。

据此可以推测,沈晖和一大票吉利汽车的关键技术人员,尤其是新能源研发团队成员从吉利出走,另起炉灶搞起威马汽车。对于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队伍,一夜之间成为竞争对手,吉利的心情可想而知。

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威马汽车主打的新能源汽车以及车载智能互联技术已经隐隐地有超过吉利汽车的态势。

人民网报道,8月9日,以威马EX5为基础打造的L4级别自动驾驶测试车在上海临港自动驾驶示范区顺利通过模拟完成了行人横穿马路等动态测试场景,以及小雨、中雨、大雨等模式下,测试无人驾驶感应设备在降雨环境中的灵敏度。而L4级别自动驾驶是指能在限定的道路及环境中,车辆可完全不需人为干预,自行完成驾驶。

在测试过程中,威马EX5自动驾驶测试车还在500米长、GPS无服务的隧道场景内,仅凭借自身感知系统和惯性导航正常行进,顺利完成无人驾驶。而顺利通过各项测试,也意味着威马汽车在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探索与应用取得实质性的技术突破。

而在8月31日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威马汽车现场演示了模拟9大常见行车场景的“V2X车路协同技术”。V2X车路协同技术不仅可以促进实现车辆精准定位和导航,还可以实时通讯,全面掌控动态信息,轻松应对道路状况,提升驾驶体验。

作为测试车辆,已经量产的威马EX5同样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19年1-6月,据威尔森监测的上线数据统计,威马汽车累计交付8,536辆(上险数),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一。其中,威马EX5在上海、天津、海口、苏州等8座城市位列A级纯电SUV销量排行榜榜首。

与之相比,2019年1-6月,吉利汽车合计共约售出65.17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5%,而整个汽车业下跌13.9%。换言之,吉利汽车销售下滑之快,已经拖了全行业的后腿。

21亿天价官司上身,威马汽车能否如期融到资金?

另一方面,尽管内地汽车行业下行压力加大,但是内地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非常火热。据统计,2019年1-6月份,内地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1.7万辆,较去年同期上涨49.6%。

这对于主打新能源汽车的威马汽车而言,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发展契机。

也正因为如此,威马汽车正在加快融资速度,以更好地推进研发的进步,产品的更新迭代。2019年7月,在刚刚完成C轮融资之后,沈晖表示积极寻求D轮规模为10亿美元的新融资。

而在2019年3月份的C轮融资中,威马汽车共筹集30亿元资金,在投资来源中,不乏百度、腾讯、红杉资本中国等多家互联网、资本巨头。可见,威马汽车的发展已经被互联网巨头所认可,发展前景广阔。

值得注意的是,区别于绝大多数造车新势力“PPT造车”和代生产,威马汽车在德国、美国,以及内地多个城市设有研究中心,并在温州等城市设有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生产车间,并在2018年2月已经实现了首批量产车的下线。

对于威马汽车而言,卷入与吉利汽车的知识产权纠纷,无疑将会对威马汽车D轮融资带来负面影响。而且,纠纷拖延时间过久,或者处理不当,对于企业的负面影响也会逐渐增加。对于威马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挑战。

目前来看,案件短期内或难以结束,而吉利如何举证威马汽车对其造成与21亿元匹配的巨额损失,将成为决定案件走向的关键所在。是此次案件的关键。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与以往的诉讼维权不同,商业侵权纠纷案件在维护自身权利之外,更是被看做打击竞争对手的一种商业策略。毕竟,对手负面消息越多、资金链越紧张,其竞争力也会削弱,尤其是一些成长型的企业或行业。

从这一点来看,此时曝出与威马汽车的知识产权纠纷,吉利在设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难掩打击竞争对手的嫌疑。毕竟除了销量下滑之外,在一些技术领域,如V2X车路协同技术上,吉利自身的发展可谓不尽人意。

意在“招安”?吉利汽车自身存在较多问题

这一点,可以从2019年4月,在“2019中国汽车论坛”上,吉利汽车研究院副院长刘卫国的演讲中看出一二。

在演讲中,刘卫国透露,到2020年底,吉利希望其所研发的GPILOT3.0系统能够实现L3以上的自动驾驶。而在2019年8月份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威马汽车现场演示了模拟9大常见行车场景的“V2X车路协同技术”,向全世界演示了威马EX5量产车搭载V2X技术的上路实跑。

作为一个造车新势力,在资金和人才储备均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威马汽车居然能够抢在吉利汽车前面完成了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如果此时能够通过这一起知识产权纠纷让威马汽车受重创,甚至是威马核心团队的技术人才能够回归吉利团队,这对于吉利新能源汽车、5G互联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而在以往的内地产权纠纷案例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不过,关键的问题还是在吉利本身。2018年,吉利集团上百万的销量,研发投入只有19.2亿元;而在2019年1-6月份,吉利汽车研发投入为14.87亿元,整体而言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而吉利集团仅2018年用于销售和分销方面的投入就达到了45.23亿元。

或许,在这场纠纷之外,吉利更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为什么这么多的核心人才不愿意呆在吉利汽车,反而更喜欢规模、竞争力更小的威马汽车?

结语

客观上讲,这是首例内地自主品牌车企发起的知识产权侵权案,对于内地汽车行业发展的规范,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都具有极高的促进意义。这场纠纷的最终审判结果也会对国内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这也为内地众多车企提了一个醒:技术竞争或将成为未来车企之间竞争的关键。增加研发投入,强化研发队伍实力,尤其是队伍凝聚力,或将成为车企必须要下决心解决好的问题。

作者:李长祥

编辑:彭尚京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