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潮来袭!“药界华为”股东套现近200亿,股市可沦为提款机?

财华社 2019-08-22 14:31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前言:

2017年减持新规的落地,一度被解读为补上了此前制度上的一些“漏洞”,给市场吃上了一颗缓释胶囊。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新规仍挡不住股东减持的花式套路,当前二级市场再次迎来密集减持期。其中,有着“药界华为”称号的药明康德股东先后上演的两出减持“大戏”备受热议。

药明康德股东连番套现近200亿

近日,药明康德(02359-HK;603259-SH)发布公告称,公司7名首发前股东计划自2019年8月14日之日起3个交易日或15个交易日(视减持方式而定)后的3个月内,通过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方式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0.74%的A股股份。

对于减持原因,除了HCFII WX(HK)(HCFII无锡(香港)控股)表示是出于股东自身资金需求外,其余6名股东均表示是出于基金投资正常退出。

在上述拟减持的7名股东中,据企查查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多名股东位列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列,持有公司限售流通A股,持股比例均超5%。

由此,股东将手里的股份抛出来,便会在市场上套现不少。若按公告日(8月14日)的A股收盘价70.25元/股计算,此次减持计划可套现约123.5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是上述7名股东的第一次减持,早在今年5月1日,药明康德就曾发布股东减持计划公告,拟通过大宗交易、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11.93%的上市公司股份,其中大宗交易减持期间为2019年5月13日至2019年8月10日,竞价交易减持期间为2019年5月29日至2019年8月10日。

8月13日,公司发布了第一轮股东减持股份的结果显示,截至减持期间届满日,减持股东合计减持8972.91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48%,累计套现66.26亿元。

可见,公司股东在第一轮减持完成后,便无缝衔接地开始了第二轮的减持计划,着急割韭菜的心切表现得很明显了。

然而,这样大额的减持,在市场上往往会使公司股价承压,甚至会将股价直接钉在跌停板上,导致投资者面临重大损失,对此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是一把辛酸泪,无奈至极。

意外的是,从药明康德两轮减持计划以来的K线图来看,公司股价并未受到很大影响,且呈现持续上涨态势。截至8月17日,公司收盘价为71.90元/股,涨5.18%,换手率为1.27%,当日成交12.8万股。

市场对其看好可能源自公司较为优良的质地。

在医药板块,药明康德可以说是一只具成长潜力的白马股。其是全球领先的药物研发服务平台,致力于重塑发现、开发及制造创新药物的业务,总部设于上海,并在中国、美国及欧洲等全球各地设有26个营运基地和分支机构。

公司自2015年在美股退市后,在2018年5月8日回归A股,并于同年12月13日成功登陆港股,成为一家“A+H”公司。如今,公司在A股的最新市值已超过1000亿元,同时已成长为国内CRO市场的龙头企业。

东方财富网显示,2016-2018年,A股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61.2亿元、77.7亿元、96.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9.75亿元、12.3亿元、22.6亿元,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业绩表现持续向好。

A股市场迎来减持密集期

即便药明康德股价承压较小,但股东这样密集的减持行为仍然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因为在A股市场,像药明康德这样大比例的减持行为不在少数。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17日,今年以来沪深两市有1340家上市公司进行限售股解禁。而在8月份,共有252家公司股东进行了增减持计划,粗略统计其中约215家公司股东进行了减持计划。

如主营白酒生产和销售的上市公司今世缘(603369-SH)在8月初公布了减持计划,其股东上海铭大实业有限公司计划自2019年8月27日后六个月内(至2020年2月23日)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合计不超过3136.25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5%。

同时在上述公布减持计划的上市公司中,也不乏有股东计划清仓式减持。

圣邦股份(300661-SZ)为例。此前其发布公告称,持有公司股份3.63%的股东IPV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3.63%的股份,减持原因为基金到期。

除去股东疯狂减持外,今年以来不少上市公司的高管也频现减持,圈钱套现的行为在A股市场可谓司空见惯。

减持理由也是花式百出,有为改善自身生活的,有投资其他需要资金的,也有想通过减持向市场释放一些消息的......

无论是高管还是股东减持,也无论出于什么减持目的,于市场而言,减持泛滥都是一个不太和谐的乱象表现,不光影响投资者信心,还会对股价造成冲击,从而减弱资本市场功能。

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减持制度仍存在“夹缝”,使得不少人在制度边缘试探,甚至以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进行违规减持,试图逃避法律责任。

而反观美国的股市,其对减持泛滥的约束程度就更紧,股东或高管减持违规成本高,减持制度要比我国更为成熟。

这带给我们一些反思,那就是资本市场的定位应该是服务于实体经济,而不应沦为相关利益体的提款机。

作者:冯雨瑶

编辑:李雨谦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