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江湖暗潮涌动,再闯港交所的嘀嗒,如何脱颖而出?
近日,据港交所披露易显示,嘀嗒出行(以下简称“嘀嗒”)于2020年10月08日在港交所递交的上市申请状态为“失效”。这意味着嘀嗒首次IPO之旅折戟港交所。
虽然嘀嗒首闯港交所并不顺利,但并不气馁。4月13日,嘀嗒再次提交了IPO申请书。
随着再度闯关港交所主板的申请的发出,嘀嗒最新的经营数据、财务数据公之于众,公司最新的业绩亮点及潜在的风险点也逐步浮出水面。
嘀嗒再度递表背后,运营数据下行,业绩反增
2014年5月,被业界誉为“谷歌渠道之父”的宋中杰成立了嘀嗒前身嘀嗒拼车。顾名思义,主要提供1对1的顺路拼车模式。
随着嘀嗒拼车功能的不断完善,如IM、拉黑、摇一摇、物急送等个性化功能,短短两年,嘀嗒拼车用户数就突破6,000万,车主达1,000万,遍布全国394个城市。
2017年10月,嘀嗒拼车进军出租车市场,推出线上出租车业务,即出租车网约车服务。于2018年1月,嘀嗒拼车品牌升级为嘀嗒出行。
据招股书显示,现阶段嘀嗒主要经营顺风车平台和智慧出租车服务,其中顺风车为公司核心业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嘀嗒89.2%的收入来自顺风车业务,出租车网约服务仅占总收入的4.9%。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嘀嗒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2,070万名注册私家车主。其中,1,080万名私家车主已认证。成立至今,嘀嗒已为约4,200名顺风车乘客提供了服务。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嘀嗒的收入分别为1.18亿元、5.81亿元及7.9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8.9%;毛利分别为6,890万元、4.61亿及6.6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8.6%、79.5%及83.5%,呈现递增态势;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亏损10.67亿元、盈利3.16亿元及盈利3.43亿元,连续两年实现盈利的良好态势。
但是,良好业绩表现背后,核心运营数据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表现要弱于往年不少。2020年,顺风车交易总额为人民币80.69亿元(单位下同),较2019年85.10亿元下滑5.2%;顺风车搭乘次数达1.46亿次,较2019年的1.78亿次下滑17.9%。
此外,如下图所示,2020年四个季度平均每月活跃顺风车私家车主和乘客,较2019年均不同程度下滑。
在核心运营数据趋于下滑之际,嘀嗒业绩却逆市增长,很大程度上与其他新经济公司一样,如某团。减少用户补贴力度,提高服务费。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收取的平均服务费率(主要是向私家车主收取的服务费)分别为4.1%、6.3%及8.7%。除此之外,用户奖励及补贴,分别为9.38亿元、1.05亿元及1.56亿元。
身背44宗官司未结,涉及索赔金额超1,200万
虽然嘀嗒能上演运营数据下行,业绩反增的好戏,但公司在促成的顺风车搭乘过程中的汽车事故数量却逐年递增。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嘀嗒促成的顺风车搭乘过程中的汽车事故数量分别为27宗、216宗及419宗,均涉及身体受伤及私家车主的责任。
随着汽车事故数量的增加,嘀嗒也卷入多起诉讼案件。据招股书显示,嘀嗒顺风车平台服务的用户遭遇89宗牵涉诉讼的重大事故,内容与私家车主和乘客之间的汽车事故或争议有关。
截至2021年4月3日,嘀嗒仍有44宗诉讼并未了结。据招股书显示,嘀嗒44宗未决诉讼中,有41宗与私家车主及乘客就顺风车出行发生的汽车事故及争议所导致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有关,总索偿金额约为人民币1,260万元;一宗与嘀嗒因技术故障未能退还由顺风车乘客支付的搭乘费用的合约纠纷,总索偿金额约人民币530元;一宗与私家车主要求嘀嗒提供顺风车乘客的个人资料以及相关顺风车旅途记录有关的合约争议;一宗为专利侵权争议。
此外,近两年嘀嗒面临的行政处罚明显增多。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收到行政处罚的有21宗,包括合肥14宗、深圳4宗、眉山、珠海、潍坊各一宗。2020年,收到行政处罚数量攀升至56宗,包括合肥的47宗、北京6宗、广州、重庆及眉山各一宗。每宗罚款行政罚款由人民币5,000元至人民币30,000元不等,截至2021年4月3日,嘀嗒行政处罚合共207万元。
行政处罚多数与运营执照有关。嘀嗒在招股书是这样表示:“我们偶尔会遭若干地方交通运输机关处以行政罚款,指称基于欠缺适用于网约车服务的发牌制度所发出的相关执照,大概是由于顺风车与网约车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除了诉讼及行政处罚外,近年来,嘀嗒用户投诉明显增多。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2021年4月15日,嘀嗒投诉量达到6,677宗,多数投诉与私家车主和乘客有关。
嘀嗒赴港IPO的背后,面临的挑战重重
2019年,按照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中国顺风车CR5市场份额为97.7%。其中,嘀嗒名列市场第一,占据66.5%市场份额。
虽然嘀嗒现阶段为顺风车市场的老大哥,但随着吉利、阿里等巨头的加入,行业呈现出混战的竞争格局。在2018年滴滴顺风车、高德顺风车业务经历暂时下线之际,吉利的曹操出行、阿里的哈啰出行等品牌于2019年蜂拥加入顺风车业务,顺风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市场竞争日益严峻之际,嘀嗒的劲敌滴滴也在寻求上市。据路透社4月9日报道,滴滴已经委托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来牵头其IPO,计划本月秘密提交纽约上市申请,预计最快将在7月挂牌上市。
滴滴的竞争优势要明显强于嘀嗒。滴滴业务布局非常的广泛,覆盖了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共享单车等多个领域。倘若滴滴先于嘀嗒上市筹得资金用于扩大共享出行业务版图,嘀嗒在顺风车领域的霸主地位势必迎来巨大挑战。
除了行业竞争外,安全管理问题悬挂在顺风车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具体而言,近些年,顺风车服务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安全出行等问题也困绕着行业前进的步伐。顺风车平台被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门约谈时有发生。比如,2020年12月7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对嘀嗒、哈啰等顺风车平台公司进行了提醒式约谈。
提醒指出,近期媒体多次报道嘀嗒、哈啰等顺风车平台公司产品有关问题,主要是“附近订单”功能偏离顺风车本质,涉嫌以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业务,用户头像显示性别、开展长途城际服务等方面存在安全风险隐患。
究其原由,目前,顺风车行业缺乏明确的安全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未来行业将面临怎样的监管及变化,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给顺风车平台带来怎样的考验均是未知数。
对此,嘀嗒在招股书中指出,今后监管机构可能会提高对顺风车平台的监管审查水平,同时新法律及法规的出台可能对嘀嗒的业务有影响。嘀嗒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该等变化,且可能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合规成本。
文: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