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外汇:德银大规模裁员真相,真是因为破产吗?
久久外汇:德银大规模裁员真相,真是因为破产吗?
久久外汇资讯,7月8日早10点,德银伦敦大楼门前,本是上班时间,仅有员工神情黯然地抱着办公纸盒,一个接一个的走出德银大厦。据久久外汇了解,“九大投行”之一的德银没给他们任何的喘息机会,上午11点他们的通行证就将失效。
这样的大规模裁员已不是第一次了。去年4月,德银CEO Christian Sewing新官上任便放了把火,5月德银宣布裁员7000人。
久久外汇了解,金融危机之后,德银似乎一直未能恢复元气,苦苦挣扎。它跨越了1.5个世纪,近年来却负面缠身,被扣上“被九大投行除名”、“下一个雷曼兄弟”等的帽子。
德银也曾经通过出售股票经纪等业务意图重整,奈何无法扭转局面,以至此次进行震动市场的大规模裁员。
根据公布的财报显示,2019年一季度,企业及投行业务的成本/收入比高达95%,而私人银行业务的该比率为88%。作为德国银行业老大,成本/收入比之高,让人目瞪口呆。
近几年,德银的企业和投行业务净收入逐渐缩小,从2018年下半年以来竟转变为负值。成本逐渐增多,给公司整体利润带来沉重负担。
于是,本次裁减的主要为企业及投行业务。德银的目标是,到2022年全球员工总数降至7.4万人左右,减少60亿欧元开支,即运营成本的四分之一以上。德银预计届时成本/收入比例可以达到70%,这一水平当下高达93%。
2019年一季度,德银的员工人数超过9.14万人,净收入71.18亿美元,实际员工人均净利润为2210美元。
对比高盛,其员工数为3.59万人,净收入88.1亿美元,实际员工人均净利润为6.93万美元。德银存在商业银行行业务,这是员工总数较多的原因。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德银仅此次裁员的投行人数就相当于高盛员工总数的一半,侧面可见人员之冗余。
过多的人员和沉重的成本是德银裁员面上的理由,而“开源不利”才是业务重组的根本原因。从2019年一季度的数据看,德银收入同比下降9%,主要业务线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企业和投行业务营收占德银总营收比例超过一半,但今年一季度净收入同比下滑13%。下滑重要原因是股票销售及交易业务,一季度仅取得4.68亿欧元收入,同比大跌18%。这也是本次被裁员的主要部门。
曾经有着雄心壮志的德银在铺开的每条业务线上都发展乏力,确实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德意志银行CEO Christian Sewing今年5月表示,将着眼于“盈利和可增长领域”。这就意味着德银会将力量集中在最具竞争力的业务。
德银希望通过业务重组在2022年之前剥离其不需要的资产,并将核心收入提高10%达到250亿欧元,重组或许是它达成目标的唯一机会。
从2018年报我们可以看到德银的衍生品产品的名义价值为3200亿欧元,不到传言的零头。
资产方占比较高的贷款资产中,大约2/3为零售房贷和资产管理,1/3为公司和投行相关贷款,其中一半是提供给投资级交易对手的贷款。这些贷款资产从类别看风险不高,显示出德银的商行部分较为稳健。
2018年底,德银的普通一级股权益资本充足率为13.6%,达到监管规定,也达到自定的长期目标。
《巴塞尔协议III》规定全球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的下限为6%,而欧洲央行对于德银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有更高的要求。今年2月28日,欧央行将德银的最低资本充足率从10.69%提高到11.82%。
虽然上升的资产充足率要求限制了德银给普通一级股权益持有的派息分红的力度,但这些资产应对风险的缓冲垫作用也更强。
德银此次大规模裁员是为了节流,并非“破产”。关于其衍生品规模的流言蜚语,也充斥着虚假和夸大的成分。人们记得雷曼倒闭后,金融海啸的恐惧,却忘记了同样遭遇危机的花旗银行,在政府救助下的大而不倒。
德银是德国最大银行,其资产占德国GDP接近一半。它的商业银行业务扎实、系统重要性高,并不至于成为下一个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