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时,券商投行调整“舞步”

国际金融报 2020-05-31 23:58

5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消息称,近期重磅推出11条金融改革措施,涉及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和新三板转板上市等领域。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多位分析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注册制和新三板精选层的政策落实是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给券商投行带来增量业务,但同时对投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加剧行业分化态势。就科创板而言,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头部券商手中。

同样在注册制下,中资券商投行在对标国际大投行发展时,要坚持发挥自己的特色,同时,也要学习海外先进的经验。

1

投行迎增量“蛋糕”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注册制和新三板的制度变革,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在科创板的基础上有所改变和创新。而新三板是类注册制,精选层及转板制度将提高其市场地位,也是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改革举措,有利于提高市场化程度,减少政府干预。

长江保荐一位投行资深人士王磊(化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创业板注册制是在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科创板的审核经验之后,对注册制审核制度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为后续注册制的推广又迈出扎实的一步。新三板精选层也可以看做是注册制改革的一部分,在审核和监管方面也会延续注册制的理念和具体要求,不止扩大了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更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册制下IPO的审核节奏会更快,审核标准不会降低,但会更加宽容,为企业提供了融资选择,必然也会给保荐机构带来更多的业务和机遇。”王磊表示。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创业板注册制和新三板精选层改革,给券商投行提供了大量业务机会。尤其是创业板,涉及存量市场的再融资和重组业务,所以总体上利好投行。

2

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

就科创板而言,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少数头部机构“占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5月28日,科创板一共迎来105家上市企业,除华熙生物外,其余104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承销保荐费合计69.63亿元,涉及33家保荐机构,“三中一华”服务机构数量靠前,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依次保荐数量为14、10、9、5家。此外,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国泰君安保荐企业数量分别是6、6、5家。

大部分项目储备也集中在头部券商机构手中。截至5月28日,共有308家申报科创板上市企业。中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国泰君安为前五大保荐机构,保荐企业数量分别是34家、26家、24家、20家、18家,海通证券、民生证券、招商证券等保荐数量均超过10家,大部分机构的保荐数量为个位数,保荐企业数量为1家的有13家券商。

拟上市创业板项目市场集中度也较高,头部券商和部分中小券商项目储备靠前。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创业板IPO排队企业共有203家。就保荐机构而言,中信建投以17家服务企业数量排名第一;中信证券和民生证券服务企业数量均是14家,并列第二;海通证券排名第三,为12家。此外,华泰联合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中金公司保荐企业数量分别是8、9、6、6家。

中小券商表现令人瞩目,国金证券为10家拟创业板上市企业提供保荐服务,长江保荐、东兴证券、安信证券、东方证券保荐企业数量依次是8、7、6、5家。

申万宏源在研报中指出,截至5月26日,168家公开表达精选层意向的新三板公司有58家督导、保荐辅导券商。其中,项目数量排名前十的券商占比达到45.8%,已申报的36家公司有22个保荐券商。新三板精选层业务对投行的挑战初步显现,承销能力更关键,在网下询价对象小而散的情况下,对战投寻找能力、研究定价能力、余额包销能力、方案制定能力等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3

投行业务面临多重挑战

创业板注册制和新三板转板改革在给券商投行带来增量业务的同时,对券商投行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注册制改革进一步发挥了券商投行在保荐承销上的积极主动性,在进行信息披露、定价以及服务投资者方面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对投行提出了重大的业务能力挑战。”桂浩明表示,经受住了挑战,投行业务能力也将增强,并会取得相应的收益。

王磊指出,投行业务将面临几大挑战:一是进一步加强项目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注册制下项目的管理判断职责进一步前移,保荐机构的责任更大。二是需要加强行业研究,对发行人的投资价值能够做出合理的评估,改变重保荐轻督导的局面。三是对于发行人IPO条件的判断要做到胆大心细,既要关注细节更要整体把握,做好价值判断,从选择“乖孩子”到选择“好孩子”。

资本市场改革对业务能力提出要求,也将加剧行业马太效应。“从科创板新股的承销商分布来看,高度集中在少数头部券商,可以看出券商竞争激烈。新三板同样会给券商投行带来新机会,也对券商承销、定价能力带来考验,机会和考验是相辅相成的,预计市场份额会继续向头部券商集中。”桂浩明进一步表示。

“注册制改革也带来了一些变化,对券商发行定价、对企业价值挖掘,以及整个公司各业务部门间协同作战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剧行业马太效应。”王骥跃认为,投行格局分化趋势明显,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改革会更加速行业分化,排名前十的券商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拉大。

“各券商还是要结合自身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针对性在竞争力较强的领域展开竞争。未来的格局可能是头部券商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各地方券商会重点开发本地市场,有些券商会专注于某几个行业,也会有券商以新三板为主要方向。”王骥跃建议。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投行也将加入战局。“中资券商投行和国际大投行相比,确实还存在较大差距,资金规模、盈利能力明显不足;定价能力、配售发行股票、融资能力偏弱;市场化管理程度不够,优秀人才欠缺。”桂浩明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中资券商还是要坚持发挥自己的特色,同时也要学习外资投行先进的经验。

桂浩明建议,监管制度等方面要给予券商更大支持。外资投行最大的优势是银行和证券是合在一起的,因此中资券商在对标外资券商发展时,也需要一些制度上的改革和配合。

王磊认为,中资券商要加强项目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内部不同业务协同的深度,加强行业研究和价值判断能力,加强对投资者的分类管理和持续服务,进一步提高承销能力。

记者 朱灯花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