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消费亮点频频:报复性消费的曙光乍现?

寿司英雄 2020-05-04 23:51

五一假期消费亮点频频:报复性消费的曙光乍现?

作者:寿司英雄

今年的五一假期有些与众不同。

在新冠疫情的侵袭之下,这是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迎来的第一个五天小长假

随着国内疫情不断趋于平稳,人们虽开始习惯于“线上生活”,但也憋不住开始出门散散心,买买买之声似乎呼之欲出。

旅游、家电成为亮点

五一才过去三天,包括旅游、家电等在内的部分领域的消费热度却十分惹眼

首先来看旅游方面,显然疫情的限制让短时间内人们无法放飞自我,毫无顾忌地出门旅游,尤其是基于海外疫情还未有效受控,人们的远行计划只好暂时搁浅,但由于我国疫情日趋平稳,“国内行”便备受青睐。

五一期间,故宫开馆信息一经发布,门票便瞬间售罄;

截至5月1日16时,西湖景区各公园迎来中外游客、市民18.37万人次,为最大承载量的22.5%;

根据九寨沟景区官网显示,5月1日、2日、3日售出门票均已达到疫情防控期间每日最大限量10000人次...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的数据,五一假期前三天全国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8499.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350.6亿元;同时,全国A级旅游景区开放8498家,约占总数的70%(严格落实游客流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30%左右的要求)。

“2019年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3.7%;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1%。”——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虽然这对比上一年的数据不可同日而语,但还是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出游踏青的热情得到一定的释放,今年首个真正的旅游小高峰或将由此显现。

与此同时,除去旅游板块出现一定的复苏现象,家电消费需求也受到引爆,尤其在五一期间,全国多地迎来升温,包括空调在内的家电产品开始成为消费者的宠儿

根据京东平台统计数据显示,京东家电五一狂欢节期间,5月1日全天销售额高达去年同日的两倍,其中,1日0-24时,空调品类开场4分钟销售额破亿。而就品牌来看,格力全天销售额同比增长170%;美的无风感空调全天销售额达到4月日均的20倍;奥克斯销量同比增长150%;海尔空调销售额同比增长高达3倍。

而在我国多地降级为低风险地区的背景之下,围绕家电的相关上门安装、维修、服务类需求也与日俱增,根据京东大数据显示,家电服务类需求搜索量环比上升223%;安装维修等家电服务环比上升254%

与此同时,除了热门产品空调之外,其他品类的增长也不容小觑。其中,冰洗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65%;电视品类销售额较日均增长500%;厨卫电器销售额同比增长89%,创出历年五一销售的新高;主打C2M反向定制的“京品家电”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50%,新品销售达到高峰,是4月日均销售额的1.5倍。

而随着旅游、家电等细分板块的热度飙升,不禁让人好奇,在疫情这只黑天鹅所带来的阴影覆盖之下,所谓的“绝地反弹”——报复性消费的拐点是否已至,毕竟在现今,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已然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其元气能否得以恢复乃是重要的发展议题。

但就现今而言,报复性消费拐点已至这一结论的得出或许言之过早

报复性消费VS报复性储蓄

目前,无论是部分消费股创出新高,还是家电等相关消费品种迎上热度风口,主要还是基于其具备一定的消费周期属性,再加上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在疫情的影响下呈现负面表现的势头不大。因此,可以说局部报复性消费的苗头显现,但整体而言,报复性消费拐点的出现并未出现

一方面,被寄予厚望来促进消费的消费券只是权宜之计

事实上,消费券的发放对于经济的拉动具备“乘数效应”,根据相关数据,此前杭州发放的消费券已核销2.2亿元,带动消费23.7亿元,乘数效应达10.7倍;郑州首期发放5000万元消费券,发放两日核销1152.4万元,带动消费1.28亿元,乘数效应达11倍。

基于此,我国多地在“五一”期间发放消费券,旨在通过一定的金额去引爆更多的消费能量。

郑州此前宣布发放1.6亿元社会消费券,已在4月28日上午10点整准时发放;

4月28日,深圳龙岗区宣布发放消费券1.1亿元,5月1日通过支付宝等平台可领取;且深圳罗湖区于4月30日10时起,在支付宝平台投放500万元家电专用消费券;

此前珠海横琴新区宣布,将发放2000万元电子消费券,首批预约中奖名单将于4月29日晚上20:00公布;

山西太原将采用“政府补贴 平台支持 企业让利”的组合方式,在4月30日至6月30日期间,分8轮发放5600万元消费券。

云南省昆明市宣布将发放1亿元旅游、餐饮、体育等领域的消费券,消费券将于4月28日至30日集中投放,使用时间为5月1日至5月31日。

但消费券的发放虽然产生了一定的效力,但并不是万能的举措,毕竟来自群众的自发性消费动力才有持久性,再加上商家自身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去吸引消费群,才能进一步实现消费、投资和生产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一场疫情的爆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态度,即比起报复性消费,“存钱保命”或许更为要紧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开展的一项面向全国2.8万人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0.2%)的我国家庭在疫情得到控制后有增加储蓄、减少支出的计划,有40%的家庭表示将保持过去的消费方式不变,仅有9.4%的家庭表示或将加大消费支出

“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存款一共增加了6.47万亿元,同比增长4000亿元。”——央行数据

同时,此前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更是印证了这一现象,其中,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2.0%,比上季下降6.0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3.0%,比上季上升7.3 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25.0%,比上季下降1.3个百分点。

从上述一系列的数据可以看出,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影响颇为深刻,直接使得人们为医疗保障或是日常生计开启了预防性储蓄

基于人们多数所持有的保守审慎心态,或将继续使得电影、餐饮等产业受尽经营苦楚,它们所经历的严冬并未过去。

尽管我国疫情进入平稳期,但基于消费者外出频率减少而导致的线下客流量骤减,再加上疫情期间的严格管控(限流等),其景气度的提升并没有回归正常区间,无论是电影院的“开门大吉”暂时按下暂停键,还是堂食客流量的不如以往,其经营业绩或将继续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例如,此前国家电影局召开电影系统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目前估算全年票房损失将超过300亿元;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研究院的调查结果显示,问卷涉及的5451家门店中,超九成餐饮企业客流量较去年下降了一半,营业额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

也许对于它们来说,如今借着线上这一互联网平台而转型升级去“活下去”是目前最为关键的经营重点。

因此,即便是在我国疫情好转的背景之下,比起报复性消费,人们对报复性储蓄的心态或许更为认同,这背后所隐藏的依旧是对新冠疫情的“后怕”

毕竟就全球而言,目前累计确诊人数超过350万人,整体疫情拐点没有到来,一切的疫情防控举措还不能放松,可以说或对人们的消费行为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进而使得居民消费活动受到明显抑制,那么距离报复性消费似乎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热门消费股或继续受关注

虽然在短期内报复性消费现象的出现或将还需时日,但相关个股标的或因其规模优势而乘着消费周期景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可对以下标的继续关注:一为日常食品股,如涪陵榨菜(002507.SZ)、 海天味业(603288.SH)、中炬高新(600872.SH)、恒顺醋业(600305.SH)、康师傅(0322.HK)、双汇发展(000895.SZ)等;二为饮品细分股,如五粮液(000858.SZ)、贵州茅台(600519.SH)、青岛啤酒(600600.SH)、华润啤酒(0291.HK)等;三为家电概念股,如格力电器(000651.SZ)、苏泊尔(002032.SZ)、美的集团(000333.SZ)、TCL科技(000100.SZ)等;四为旅游概念股,如宋城演艺(300144.SZ)、中国国旅(601888.SH)等。

结语

总体来说,本次五一假期的开启直接促成了继疫情防控以来的又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规模流动,这不仅是对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的检验,也将为刺激压制许久的消费需求带来释放窗口

然而,虽然五一期间部分细分领域消费热度频现,但疫情作为最大的“拦路虎”依旧使得人们“如鲠在喉”,难以真正放开手脚消费,因此,所谓的报复性消费是否到来,还得看后续的疫情进展以及相关刺激性政策的出台了。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