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5G芯片论可休矣!三大标准影响消费者购买5G手机

磐石之心看财经 2020-01-07 19:52

随着5G正式商用,5G网络的覆盖也越来越好,5G信号盲区越来越少。如果说2019年是中国5G元年,那么2020年将是5G的爆发年,是时候换一部5G手机了!

近日,除了搭载麒麟990芯片的华为和荣耀5G手机上市之外,搭载高通骁龙765G的OPPO Reno3 Pro更是备受关注,因为这是首款搭载高通5G芯片并在发布之后,短时间内便开启首销,无论是产品成熟度还是备货的充足度,可见的是OPPO正有意将5G手机推向全民时代。

随着越来越多的5G手机上市,消费者该如何选择?手机企业如何才能推动全民换用5G手机呢?

5G手机唯芯片论可休矣,不卖期货才是真实力

2019年上半年,5G手机陆续上市,这时候"真假5G"的讨论甚嚣尘上。当时所谓的"真假5G"衡量的是手机的 5G芯片是否支持5G独立组网(SA)和5G非独立组网(NSA)。

但是随着多款支持NSA和SA的5G SOC陆续上市,继续以5G芯片是否支持SA来评判手机是否"真5G"早已过时,5G芯片无法作为手机企业领先对手的门槛。

在5G芯片门槛消失的时候,5G手机是卖现货,还是卖期货?5G性能孰优孰劣?这些问题才是消费者关心的,也决定着能否打动消费者换用5G。

首先,5G技术专利储备,决定着5G手机的成熟度和推出时间。

据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4月份,全球5G专利来自中国的就占了近4成,其中中国通信厂商华为占据5G标准必要专利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手机厂商OPPO也凭借不俗的实力,成为5G标准制定贡献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终端厂商之一。

据悉,截止2019年6月,OPPO已经向3GPP提交了超过2600篇技术提案,并拥有全球超过2000族专利申请。在Reno3系列5G手机发布会上,OPPO副总裁沈义人说到,在以手机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中,OPPO的5G专利排名第一。

得益于5G技术的积累,OPPO的5G手机一直走在行业前列。2018年8月,OPPO采用R15 5G版样机在中国首次打通了5G信令和数据链路连接,并于10月首次实现了5G上网。2019年2月23日,在2019 OPPO创新大会上,OPPO展示了其首部5G手机,解决了天线设计、基带、射频、功耗等多方面挑战,拥有完整的通信能力。

4月,OPPO在瑞士苏黎世举行发布会,正式面向市场推出了Reno 5G版,这是OPPO首部正式发布的5G手机;5月,该手机在瑞士正式开售,成为首个在欧洲上市销售的5G商用手机。

此外,OPPO在5G应用方面也一直积极探索,在5G视频通话、5G云游戏、5G多人视频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尝试。

也正是因为拥有更成熟的5G技术,和大量5G手机、5G应用的研发经验,让OPPO Reno3 Pro成为首款搭载高通骁龙765G芯片的5G手机中,唯一实现"发布即首销"的产品(2019年12月26日召开新品发布会,仅5天后的12月31日就上市销售)。

除了成熟的5G技术支撑外,OPPO强大的供应链能力,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和出色的产品销量保证都让其比同样搭载高通骁龙765G芯片的手机拥有更强的备货能力,实现"发布即销售,不卖期货"的承诺。

其次,5G手机相比4G在天线设计、信号的处理上,都有更高的难度,核心技术关系到手机的5G通信能力。

得益于拥有更多5G专利和技术积累,这让OPPO Reno3 Pro支持5G+WIFI双通道、360度环绕式天线、智能天线轮切技术,让5G下载速度提升了30%。

也许是尝到了拥有更多5G技术的甜头,OPPO还宣布在未来三年投入500亿元在5G研发上,并已经开始做6G方面的研发。

因此,推动消费者购买5G手机的第一个要素就是"不卖期货",同时5G基础通信性能要更强大,而这都是由手机企业在5G上的专利技术积累决定的。

5G手机的基础性能应保持4G体验

目前,很多5G手机除了芯片是5G芯片之外,手机体验上甚至不如4G。随着网络通信数据量增加、功耗、散热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5G手机基础能力如果做不到提升,将会倒退到不如4G的体验。

通信技术升级,伴随的不应该是体验的倒退,5G手机应该在外观设计、屏幕、内存、续航和散热等基础体验方面都比4G提升一个等级,这才能给消费者换机提供足够的理由。

首先,5G手机拒绝"傻大黑粗",必须做到超薄美观。现在,手机早已成为人体"器官"一部分,超薄和美观,是手机消费者最基础的要求。

笔者看了当前上市的多款5G手机,发现很多都不太注重手机的美感,比如,厚重的机身、塑料感极强的后盖。

这可能是因为5G手机既要考虑天线的位置,也对续航、散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很难做到超薄。目前发布并上市的5G手机中,最薄的是OPPO Reno3 Pro,厚度仅为7.7mm,重量为171克,而且丝毫没影响它拥有4025Amh的大电池。

而其他几款5G手机的厚度多为8.8mm,重量为206克左右,长久拿在手里会有一定的负重感。

其次,屏幕不能继续用LCD,AMOLED加90Hz刷新率才是体验的升级。在4G时代,有些手机已经用上了AMOLED曲面屏,并支持90Hz的高刷新率。5G时代,在超高速、低延迟网络下,消费者使用5G手机看高清视频、玩高帧率游戏将非常普遍,在手机屏幕上耗费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多,因此5G手机需要一块更加出色的屏幕。

可惜,在目前发布的几款5G手机上,多采用的是TFTLCD屏,只有OPPO Reno3 Pro采用了6.5英寸双曲面柔性打孔AMOLED屏,拥有比LCD屏幕更高的500万:1对比度和峰值达1100尼特的亮度,而且还支持90Hz刷新率。

更高对比度和亮度,加之每秒可显示90帧画面,比普通的60Hz屏幕高出50%,无论是刷应用、看视频、玩游戏都会更加流畅,不拖影。当你用过这块出色的AMOLED双曲面、90Hz屏幕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再次,快充和散热要处理好。5G手机相比4G手机要更耗电一些,因此快充和大电池必不可少。为了减少发热,5G手机的散热系统也要处理好。

在这两个方面,目前上市的几款5G手机基本都做到了,比如,荣耀V30搭载4100毫安电池,支持40W快充;Reno3 Pro搭载4025毫安大电池,使用VOOC闪充4.0技术,支持30W快充,20分钟充满50%。

综上所述,真正的5G手机不仅仅是拥有5G芯片,还需要更薄更美、更好的屏幕、更强大的快充和散热能力,这些基础配置的提升才能推动5G手机的普及,如果和4G手机没区别,甚至还要差,消费者不会仅为一块5G芯片而换手机。

5G手机要拥有更多5G应用,带来不同于4G的体验

很多人买了5G手机,就满城跑着测速,测一次耗费1.2G的流量。如果5G手机仅仅被用来测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消费者使用5G手机,是希望能够体验到不同于3G/4G的应用。

因此,手机企业必须提前洞察并布局新的5G应用场景。笔者发现一些5G手机似乎并未单独为5G准备应用,仍然把手机拍照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卖点。拍照实力的提升已经接近瓶颈,而且早就是手机的标配能力,并不是5G时代最核心的应用场景。

首先,5G时代,高清视频将大行其道。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6月,短视频行业新安装用户接近1亿,总体MAU 8.21亿。在人均时长方面,短视频月人均时长超过22小时,同比上涨8.6%。

在5G更高网速,更低延迟之下,手机拍摄并上传视频变得更加简单,买一款5G手机拍Vlog将成为许多年轻用户的"刚需"。目前发布的几款5G手机中,OPPO Reno3系列直接定位为"5G视频手机",体现了OPPO对5G时代手机消费趋势的敏锐嗅觉。

其实,早在Reno2上OPPO就推出了视频防抖拍摄功能。Reno3系列又将这一防抖技术升级为Ultra Steady 2.0——视频超级双防抖,不仅支持主摄视频超级防抖,还支持广角镜头的视频防抖拍摄。

Reno3系列的主摄通过光学防抖(OIS)和电子防抖(EIS)的融合,再加上灵敏度高达200%以上的陀螺仪,感知手部细微抖动,同时又进一步通过算法和过滤器来进行矫正,从而实现更稳、更清晰的视频画面。

而且在广角镜头的支持下,Reno3系列新增的视频超级防抖Pro相比前代超级防抖更稳画幅更广,取景画面面积增大了87%。

Reno3系列不仅拍视频稳,手机还自带AI视频剪辑——即录SoLoop,通过AI算法为使用者视频提供转场动画、配乐等,可以大大缩短视频后期时间。

随手拍一段视频,通过SoLoop轻松编辑,一键上传至抖音、快手、微视,分享到朋友圈、微博,成为Vlog达人将变得更加简单。

其二,高清视频通话、多角度视频直播等5G应用将普及。

5G的网速是4G网速峰值的10倍,这意味着在5G时代,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看高清视频,未来4K、8K视频将在手机上普及。所以,一些高清视频通话、多角度视频直播APP将在5G时代得到更广泛普及。

在刚上市不久的Reno3 Pro上,除了视频超级防抖之外,还支持腾讯视频多角度直播、QQ1080P级的高级视频通话。

显然,5G应用丰富的手机,会带来与4G手机不同的使用体验,推动5G手机的普及。

结语

有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5G手机销量将突破1.6亿台,2025年全球5G手机销量将突破10亿台。

2020年无疑是全民5G时代的开始,更多的换机用户会将5G手机作为首选。而打动全民换用5G手机需要满足三大条件:不卖期货、比4G更强的基础配置、5G应用更加丰富。

那些符合这三大标准的手机才能称得上是"真5G手机",也必将为用户换用5G手机提供更加充足的理由,从而推动5G手机的快速普及。

5G手机之战已经打响,到底谁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我们拭目以待吧。

磐石之心,知名评论人,《解密小米》《互联网黑洞》等书作者,专注于金融、科技、互联网、房产等领域的趋势分析。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