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验证高增长逻辑,中国建筑兴业(0830.HK)BIPV第二增长曲线或已跑通
商业的本质就是不断卖出产品,赚取利润。这也是任何企业生存、竞争与发展过程必须要下功夫的地方。而落脚到投资,基本常识往往会告诫我们,关注企业的业绩,不要忽略掉那些正在展现出强大增长势能的成长型企业,以及研究其背后支撑的增长逻辑。
归根结底,业绩增长才是股票市场里的永恒主题。尤其是对于以业绩为圭臬的港股市场,其每年两度的“业绩浪”基本上都会发挥出马太效应,汰弱留强,刷掉那些缺乏可陈的平庸者,并进一步凸显及抬升能够维持强劲增长的优质企业的市场地位。
近日,笔者一直关注和跟踪的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建筑兴业交出了年中成绩单,这份颇让人惊喜的业绩,再度印证了笔者在上一篇研究《高速度、高确定性、高持续性:中国建筑兴业逆市增长的秘诀》中指出的高速度、高确定性及高持续性等公司业绩增长的成长特征。
除此之外,新一期的业绩数据具体如何表现,有哪些新的变动?不妨再来跟踪更新一下。
1
营收净利持续保持高增长定力,逆势成长凸显稀缺性优势
2022年上半年,面对国际政治风险上升、疫情迁延反复,企业遭遇阶段性停滞运营等多重内外部因素冲击,中国建筑兴业仍然抗住了压力,录得超预期的逆势增长表现。这也令其延续了过往高速度、高持续性及高确定性增长这几大特征,成长性释放的逻辑不断得到有效的验证。
按公告所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8%至38.06亿港元;归母净利润录得3.22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42.5%;公司毛利润录得5.36亿港元,同比增长40.6%;新签合约金额约60.09亿港元,同比也维持在32.1%这一相对较高的增长水平。
根据2021年3月份公司管理层所提出的短期经营规划目标以及十四五经营目标:短期目标看,在未来2-3年内,净利润预期将保持年均40%以上增长;而“十四五”经营目标提出至“十四五”末(即2025年底)公司净利润规模预期将超过10亿港元,由此所对应2021—2025年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速度(CAGR)高达39%,也接近40%。
因此可划定“40%”的同比增速为公司内部规划的长期增长参考线。
返回最新公布的中期业绩上,从整体表现来看,公司盈利增长基本上能够稳守在40%的计划增长参考线之上,保持高增长定力,此份成绩单理应获评A级。
另从各分部业务的营收增长来观察,今年上半年,各分部业务线条全面出击,营收均录得同比正的增长,合力推动公司整体收入也同比大增逾四成,并一举超过去年同期的增速,呈现加速特征。其中,幕墙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6.5%,该分部利润更同比大幅增长112.0%,成为拉动公司业绩高增的“火车头”。
特别在今年实业经营普遍遭遇阻滞的背景下,中国建筑兴业能够达成整体业务的加速实属难得,而其主营业务的核心部分,即幕墙业务的业绩能够继续录得翻一番以上的增长,强劲的内生性增长动力跃然纸上,这也充分验证公司经营正步入佳境,并不断释放成长潜能。
总的来看,通过这份半年度成绩单,不难看到中国建筑兴业实现了高水平的逆势增长,核心业务亮点突出,在当前市场上多数公司受困疫情等因素业绩乏善可陈的大背景下,也显得尤为稀缺与珍贵。实际上,对业绩马首是瞻的港股市场资金也已经投出了信心票,业绩公布后,中国建筑兴业股价呈现明显走强之势,8月17日盘中一度大涨8%。与此同时,中金公司在对其业绩点评的研报中上调其收入预期,并给予跑赢行业评级。
2
战略落地加速突破,以技术领先与极致品控破局国内市场
2022年注定成为中国建筑兴业战略落地迎来加速突破的一年。实际上自公司提出“扩大港澳、进军内地、收缩海外”发展战略以来,其业绩结构优化一直在持续进行,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能够从其财报数据表现中充分感受到战略实施的提速感。这也正是公司通过集中优势,加大主营业务的贡献比例来达成。
按照中期业绩公告所示,主营业务收入贡献占比约达到84.2%,同比提升5.0个百分点,而主营业务毛利润贡献占比75.2%,同比大幅提升26.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毛利率也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至12.3%,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维持在14.1%附近,该数值为近5年来的同期高位。
若以业务收入地域进行划分,在2022年上半年,港澳地区、国内及海外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达到59.0%、17.6%及7.6%。值得一提的是海外业务的总营收占比,去年同期数字约为12.5%,今期同比下降近4.9个百分点,降低至个位数比例。
在毛利润分布方面,港澳地区业务占公司毛利润比例的69.5%。据此,港澳幕墙业务顺势成为公司利润来源的最大贡献者。这也充分说明,扩大港澳策略,已实际上转变为确保利润高水平增长的重要手段。
公司的港澳幕墙业务可以用厚积薄发来形容,依托较强的本地竞争优势并得益于市场景气的恢复,其上半年营收入同比增长74.9%,高于幕墙业务整体营收增速。
在其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绝对领先地位的基础上,上半年成功中标澳门银河四期幕墙工程、香港启德新鸿基6551住宅、日出康城12期等具备代表性的行业标杆项目,前者中标金额约为22.4亿港元,相当于公司去年(2021年度)营业总收入的36%,有望成为目前全球单体合约金额最大的建筑幕墙合约。这一大单项目不仅给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反映出中国建筑兴业在全球幕墙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力,并有望进一步巩固了其高端化、专业化、科技与智能等综合优势与“高标”品牌的强势定位。而这也正是公司战略加速突破的第二大证据。
而战略加速突破的第三大证据则表现在内地市场的突破上面。
针对国内市场极度分散且高端领域存在供需错配与缺口的格局特点,公司优先考虑以技术领先与极致品控为抓手,透过打造标杆式的精品项目,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力图快速破局国内市场。
目前其现已探索出双曲幕墙与精品店两大系列,进而锁定了对专业技术要求极高的优质的高端市场,以及对品质要求极高的优质业主客户。而通过此举,也将有助于更好的发挥中国建筑兴业的技术护城河优势与高质量、高水平的品控输出能力。今年以来公司高端幕墙业务在内地市场持续稳健拓展。
上半年内地幕墙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5.4%,仍高于幕墙业务整体营收增速,对其形成拉动贡献。公司在国内市场以“高标”打“低标”,“高频”带动“低频”的干法,极具实用性,业绩的快步增长也验证了战略的正确性。
一直以来,中国建筑兴业拓展国内幕墙市场,特别是其中高端市场部分被寄予了厚望。究其原因,国内市场的巨大市场容量及正待被重塑的行业格局,为公司打开“天花板”,接棒未来高速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动力。
据研报资料显示,整个国内幕墙市场容量高达5500亿元,至2025年底预计将增长至6600亿元,切入内地市场与同业竞争者展开竞争,很容易使得中国建筑兴业能够凸显出其非对称的竞争优势。即使假设内地市场中高端部分占比仅为10%(或以上),对应的高端市场容量预计至少将接近550-660亿区间,该容量相当于公司当前在港澳市场每年获得收入的十倍(或以上)的潜在增长空间,只要在内地幕墙市场的高端部分能够拿下2成的市场份额(或内地幕墙整体市占率的5%)对应的就是超过百亿规模的加总合约订单,未来可预见的增长潜能不可谓不大。
“水大鱼大”是任何行业都会出现的发展规律,从公司交出的业绩来看,香港作为公司业务的基本盘,仍有大量市场空间亟待挖掘,有望乘着香港工程增量提速的东风,在建筑幕墙业景气度提升的大背景下,维持甚至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而内地市场可为公司打造新的增长极,在数千亿内地市场下,公司凭借实力大股东背景、突出的设计和加工优势、数十年积累的中高端市场口碑,我们也是有理由相信一个百亿收入规模级别的中国建筑兴业出现,将是具备确定性的事件。
3
BIPV幕墙开启行业盛宴,跑通第二增长曲线重塑估值逻辑可期
近年来,在国家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国内密集发布近零能耗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和支持政策,各省市绿色建筑补贴政策逐步落地,政策的支持力度空前绝后,由于“存量+增量”的市场空间巨大,BIPV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顺势将成为长期受惠的核心领域,是未来最具成长性与确定性的方向之一。
正如卖方研究报告指出,BIPV是少数“双碳+基建”概念叠加的新兴领域,短期获得“稳增长”大基调的加持,今年从政策面、资金面、项目储备层面来看,基建投资加速的确定性较高,BIPV因而短期内有望快速放量。中长期角度,BIPV作为绿色建筑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建筑运行过程中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抓手。
今年, BIPV订单实际上已处于持续放量、快速爆发的过程当中。国泰君安最新发布的研报预期,BIPV市场未来5年有望达复合增速102%高速增长,拉动相关产业链快速步入爆发增长期,比如市场容量巨大的细分领域BIPV幕墙正是其中之一。国内的研究机构预测,BIPV幕墙远期的存量市场空间将超过8400亿,而增量市场空间则达到2800多亿,整体市场潜力或将超越万亿规模级别。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9月中国建筑兴业公告与杭州龙焱能源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产业,今年已在产品研发、项目试点上取得了多重突破,8月更是中标了第一单BIPV商业项目,中国建筑兴业已迅速切入刚兴起的、未来潜力巨大的、长期市场空间过万亿级别的BIPV幕墙市场。本质上这也是其所专注的高端幕墙技术的又一延伸应用,验证公司以技术取得成长的底层驱动逻辑之余,更有望复制过去的成功,全面释放公司作为幕墙行业领导者的综合实力优势,进一步与后来的竞争者拉开距离。
随着新能源、光伏概念在资本市场上的热度攀升,越来越多“跨界光伏”企业涌现,但许多上市公司选择跨界光伏是在业绩承压下的谋变之举,光伏能否一“装”即“亮”,还需仔细甄别公司的商业模式和落地情况。中国建筑兴业在中期业绩公告提到,未来公司将加大力度研发设计BIPV与MIC(组装合成建筑)幕墙系统,并在业绩会中强调公司的优势在于建筑思维下的幕墙单元件设计及加工,可以赋予BIPV产品更优异的建筑实用性和舒适性。目前市场上对于BIPV的关注点多在于光伏发电性能,但忽视了BIPV与BAPV的重要差异就是与建筑主体的融合度。相较于保质年限较短的光伏组件,建筑材料需要耐受更为长期、严苛的耐久性考验。可以看出,中国建筑兴业采取了一种稳扎稳打的策略,并未选择急速突进较为陌生的上游组件产业,更为专注自身优势。
经过探索与实践的双重检验,中国建筑兴业在BIPV领域落地的首单亿元金额合约项目,预计首年可生产绿电24万度,除了能够积极为国家“双碳”目标作出贡献外,更为重要的是,见证了公司在BIPV赛道从研发到实践的首次突破,预示着BIPV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模式已经跑通,下一步等待着它或许就是BIPV项目订单的放量。
如果将开拓国内幕墙市场视为公司“存量”增长要素,那么捉住BIPV行业发展历史机遇,对公司来说便是一个全新的“增量”增长概念,这个足够巨大的“增量”完全能够为公司带来全新的增长空间,并有机会培育为第二个新的增长极。
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曾有这样一个结论:第一曲线创新带来的增长,每年的涨幅约为10%或20%。如果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换成功,第二曲线创新带来的增长,却是指数级、十倍速式的增长。由此回到中国建筑兴业,公司切入万亿空间的BIPV幕墙赛道,继续攀登新的增长曲线,一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已然清晰可见。而后续伴随业绩端持续验证,相信也将为公司价值重估带来强力催化,不妨拭目以待。
- 中国建筑兴业(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