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荣膺:ETF管理看似简单,更考验综合能力基金经理系列访谈

证基风云 2021-03-19 00:00

(摘要)公募行业中的指数基金经理数量没有显著增加,但是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基金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容,指数基金经理普遍面临“一带多”的现象。为了让ETF在市场高效运作,需要做到非常精细化的管理,这对基金经理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春节过后,市场行情突变,重仓抱团股的主动权益类基金领跌。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春节以来,多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至少跌去20%,惊慌失措的基民犹豫要不要赎回基金;同时,有机构投资者坚定买入ETF,股票型ETF份额增长超过250亿份,主要流向科创50、创业板50、芯片、食品饮料、医疗等ETF。

相比主动权益基金,近两年来指数基金的业绩稍显低调,但从资金对ETF为代表的指数基金交易需求来看,具有鲜明风格特征和流动性优势的ETF依旧是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配置的重要工具之一。

与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相比,指数基金经理的工作更为精细化,更加懂得基金运作的一整套流程,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同时,还要时刻保持对市场行情的敏感。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指数基金经理?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高级副总裁、基金经理荣膺近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ETF的管理不仅仅是投资相关的工作,还对基金经理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要求。

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高级副总裁、基金经理 荣膺

从产品经理到基金经理

入行十余年,靠着专业的优势和对行业的喜爱,荣膺在指数化投资市场身经百战,拥有丰富的指数基金管理经验。公开资料显示,她目前在管的指数基金数量达到20只以上,截至2020年底,总规模合计超过370亿元。

与传统公募基金经理成长路径略有不同,荣膺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硕士毕业后,于2010年7月加入华夏基金,最初的岗位是产品研发,负责ETF这种创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出于对投资领域的兴趣,两年后荣膺转岗至数量投资部,先后担任投资经理、基金经理助理等岗位,于2015年成为基金经理。

会计学专业出身的荣膺,所学的知识并不只是传统的财务做账,更多的是实证会计的研究,主要研究财务报表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这与量化投资里财务基本面因子研究十分相似;荣膺还拥有统计学背景,与其目前从事的指数投资工作内容十分接近。

3月4日,荣膺管理的华夏科创板50ETF联接正式成立,该联接基金投资于跟踪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的华夏科创50ETF,首募规模达到32.7亿元。截至3月16日,华夏科创50ETF规模已达176亿元,它首发时限额50亿元,吸引了超过450亿元的资金认购,认购金额和认购户数都曾创下ETF发行纪录。

与其他倾向于管理消费、医药主题基金的女基金经理不同,荣膺管理的这只指数基金主要聚焦于科创板市场,主要涉及半导体、计算机、电子硬件等科技领域。荣膺认为,男女基金经理在性格上会存在一些天然的差异,偏向消费或医药的女选手,原因在于其研究员期间就从事类似的研究工作,但这并不代表女基金经理在科技板块上的能力会不如男基金经理,在华夏基金也有很多从事科技行业投资的女基金经理。

“科技赛道上的女性选手正在增加,除了公募行业外,VC/PE领域也有很多女选手加入。科技行业除了研发相关的领域外,实际上,行业研究也要讲究市场的逻辑,而在商业模式的理解上,女性的嗅觉似乎更加敏感。”荣膺说。

对于科创板的市场表现,荣膺认为,从长远看,很多科创板公司从成长性来看,它的价值相对低估。跟主板同样的公司对标,其实人气和热度没有那么高,因为毕竟主力多为机构,绝大部分散户被拦在门外,所以定价相对来说比较理性。未来两三年,科创板会涌现出一批业绩增速相对更喜人的企业。

ETF更考验综合能力

近段时间,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几乎是全网讨论的焦点,基金频频登上热搜推动了行业的“破圈”进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基金经理有关的一切,过往业绩优秀、规模庞大的主动基金经理被迫站在“聚光灯”下。相比之下,指数基金经理的关注度略小,但这并不代表指数基金经理没有工作压力。

荣膺说,产品岗位出身的基金经理会更加清楚基金的前中后台的整体运作,自己会站在更前瞻的视角去看整个基金行业的发展,这对于ETF的管理比较重要。

ETF全称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不同于普通指数基金,它可以上市交易,投资者可以选择在二级市场买卖份额,也可以在场外通过一揽子股票申赎基金份额。

在荣膺看来,ETF的管理不仅仅是投资,还包括基金运作过程中的风险把控程度,需要基金经理去紧密跟踪指数,由于ETF每天在二级市场有非常大的成交量,也有很大的申购赎回量,为了让ETF在市场高效运作,需要做到非常精细化的管理,这对基金经理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市场总会拿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和指数基金经理做对比,二者究竟谁更能体现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实际上,由于能力级别不同,二者在管理上均承担着相似的压力。

荣膺认为,指数基金的管理非常重视细心程度,需要实现的目标是严格跟踪指数,跟踪误差不能太大。更多的细节体现在资金的运用、成份股的替代、股票仓位和相对指数偏离需要精细到BP(基点)来衡量等方面,这对基金经理对金融板块各个工具的综合运用要求更高。

忙碌与挑战并存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型指数基金经理,工作强度都挺大。”荣膺介绍,华夏基金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每天从早到晚会听研究报告,根据研究报告做分析,还少不了去上市公司调研和收集信息,最后做出投资决策。

目前,公募行业中的指数基金经理数量并没有显著增加,但是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基金数量和规模都在持续扩容,指数基金经理普遍面临着“一带多”的现象。

荣膺目前在管基金数量达到20只以上,这对她在4小时内的盘中交易操作要求很高,从早晨到公司坐下之后,直到A股或港股收盘,基本上把所有组合调仓做完,才能放心离开工位。

“其实,指数基金整个盘中的工作强度和你对市场的反应效率,这个要求可能要比主动管理的基金更高。”荣膺坦言。

收盘之后,指数基金经理的工作还未结束。与普通基金相比,ETF的申购赎回清单(简称“PCF”)非常重要,一只正常运作的ETF需要每天对外公布PCF,对于投资者而言,会根据PCF来准备股票和现金进行申购赎回操作,一旦这个环节出错,就会导致基金无法正常运作,甚至出现一些风险事件。

“我们做清单的工作从收盘后开始,下午五六点有估值后开始做清单,指数基金经理的手机到了晚上都不会关,因为随时有做清单的同事半夜给你打电话核对清单。偶尔会出现凌晨一两点打电话的情况,必须随时做好进入工作状态的准备。”荣膺说,令她印象较为深刻的是,科创板股票在去年底纳入上证180、沪深300等成份指数样本空间,这对ETF的清单系统而言是很大的调整,所有指数基金经理组和负责清单运营的同事会工作到很晚。

除了白天看盘,晚上忙碌清单系统外,各家基金公司都已经开始布局直播,这也是基金经理需要和客户交流沟通的一项重要工作。荣膺坦言,最长的一天可能要忙碌十几个小时。从劳动强度来看,主动权益和指数基金经理承受的压力相差不大,都是耗时耗力的工作。

ETF未来空间广阔

截至2020年末,股票型ETF规模已经突破8000亿元。其中,华夏基金旗下股票型ETF规模超过2000亿元。近两年来,各大行业主题ETF犹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冒出。

在荣膺看来,指数化投资的机会还会很大。回顾过往发展,指数化投资真正爆发是从2018年底开始。彼时A股市场跌至相对底部,机构对权益资产的配置需求开始逐步上升,再加上流动性相对较紧,主动权益基金重仓的个股遭遇大跌,抄底资金更愿意选择指数基金,而不是主动权益基金。

投资ETF赛道的选手也开始大幅增长。据荣膺观察,指数基金自2018年开始爆发式增长后,市场的行情也不断发生变化。步入2019年下半年,指数基金的主力玩家从原来的机构慢慢变成零售的客户。当前行情下,ETF的很多持有人已从当时抄底的机构变成了零售类客户。

当上述客户带着逐渐上升的交易需求入场,会对行业主题相关的ETF充满兴趣,更倾向于做此类ETF的轮动操作,而不是机构比较擅长的宽基类ETF的配置。

当市场开始意识到投资者对指数基金的选择逐渐偏向行业主题后,这个阶段也发生了一个现象,为什么大家都爱买行业主题ETF?荣膺注意到,在此时间段内,同期宽基类指数的表现明显不如某个行业或某个市场风格的表现。而为了在ETF市场更具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会考虑发行细分行业赛道的ETF,因为它更贴合当前市场的表现和需求。

对比指数基金,虽然过去两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大幅跑赢指数表现,但ETF为代表的指数基金在规模增长上也不逊色。荣膺认为,其实很多主动权益类基金跑赢指数不一定是因为有非常明显的阿尔法,很有可能是因为某个行业风格所致,比如押中科技或低配银行,亦或者坚守成长或白马股,某一种风格的暴露,这使得主动权益基金看起来普遍业绩要比指数好。

实际上,排除上述风格因素后,荣膺表示,可能部分主动投资跑出的“阿尔法”,跟指数收益相比的显著差异程度就有所下降。

荣膺坚信,指数基金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容,未来A股市场的有效性一定会慢慢提升。在此过程中,指数的投资价值应该会慢慢体现,ETF未来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

市场最终的走向可能还是强者恒强。荣膺认为,ETF市场的流动性跟产业一样,都是往流动性好的地方集中,资产管理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在这方面会有天然优势,投资者选购ETF时,在业绩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会更加注重流动性。拉长时间来看,5-10年或更长时间,成交量可能会慢慢集中在一个细分产品上。

医药和互联网平台具备长牛属性

长期来看,荣膺主要看好两大板块:一是医药板块,该板块在国际市场上属于一个长牛的板块,在国内市场有刚需,医药其实属于类消费的属性,品类的价格要能够保持在相对比较稳定的价格上,它不因为科技的进步或者提升使得成本可以大幅下降,如此,企业高利润、高毛利的护城河肯定很快就消失了,但医药板块显然不属于这类行业。相对来说,整个医药研发的投入包括后续的一些市场营销,其实它会慢慢形成行业的一个护城河。另外,药品的价格除了集采以外,创新药的价格其实没有那么容易下降,包括医疗器械的价格。所以,相对来说,这个品类在需求端是具备长牛属性的。

从供给端来看,行业的集中在不断提升,供给端不可能一下全部放量,所以这个板块长期值得关注。

二是互联网平台型企业为代表的板块,该行业在技术上有不可替代的先进性,这个领域会颠覆很多传统产业链,它不再像一个科技创新型企业,可能很多平台化的互联网公司更像一个消费类企业,依靠技术上的壁垒和利用信息之间的不对称,去把服务做得很到位,去进一步提高在某一个品类上的运营效率。

从长远来看,互联网企业的增速能够PK掉没有互联网化的同业,该领域增长可能会相对稳定,可能是未来真正的蓝筹,因为行业已经慢慢走向垄断,形成了稳健的增速,估值可能会下降,可能会是类蓝筹这样的概念。

风险和机会往往是并存的。荣膺认为,短期来看,上述两个板块估值现在都不是特别便宜,短期可能会受到杀估值的风格影响。

对于本轮市场抱团股的集体下跌,荣膺认为,这轮逻辑上属于杀估值,由流动性引起,而非经营业绩下滑。“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企业业绩出现拐点,市场大部分就是在杀流动性,从美国市场流动性的预期已经开始上升可看出,其实是无形当中用市场的力量在加息。”

荣膺表示,目前市场存在一种现象,资金正在积极寻找那些估值相对低位,或者前期机构持仓抱团比例不是特别高的板块,而目前国内参与这类板块投资的公募基金品种基本大部分属于指数基金,也有很多机构受风格影响来不及调仓,所以可选择的品种短期集中于指数基金,这实际上是现阶段在有限的信息内能够做出的最优决策。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机构重仓抱团板块的继续调整,其中一些优质资产会重新回到其长期投资价值的时点,届时市场又会有资金重新买入。

国际金融报记者:夏悦超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