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封闭期,又有基金经理离任!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基金还在封闭期,基金经理却离任了……这种情况再次上演。
据公司最新公告,朱雀基金旗下基金经理李洋卸任在管的两只基金,其中一只还是去年9月份才成立的三年持有期基金,且成立以来业绩告负。
而自下半年以来市场持续震荡,基金公司人事变动也很频繁。不到一个月时间已有32位基金经理离任,出现离任小高潮。
又有基金经理在产品封闭期离任
日前,朱雀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李洋因个人原因卸任在管的两只基金,且已按规定在基金业协会办理变更和注销手续。
李洋2019年1月加入朱雀基金,在离任前担任朱雀匠心一年持有和朱雀碳中和三年持有两只持有期基金的基金经理。朱雀匠心一年持有此前系李洋与梁跃军、张璇共同管理,朱雀碳中和三年持有则由李洋和梁跃军共同管理。
公开资料显示,梁跃军从事证券行业超20年,先后在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西南证券、西部证券等公司任职,之后加入朱雀投资,2019年担任朱雀基金总经理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朱雀碳中和三年持有成立于2022年9月7日,目前仍处于锁定期,投资者不可卖出。截至2023年7月21日,其今年来收益率为-2.30%,成立来收益率为-7.95%。
即使该三年持有期基金采用双基金经理制,基金经理之一中途离任也引发一定关注。对于部分持有期或定开产品的基金经理在所管基金封闭期即离职的现象,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其会对基金产品本身运行和基金管理人口碑造成负面影响。事实上,朱雀基金投资团队变动比较频繁。据了解,朱雀基金是2016年以来6家获批“私转公”机构中的一员,其公募的成立日期为2018年10月25日。Wind数据显示,朱雀基金目前有6位基金经理。自2020年6月份至今,张延鹏、翟羽佳、何之渊、柳雯青、李洋等5位基金经理先后离职。其中,翟羽佳跳槽至淳厚基金担任基金经理。
截至二季度末,朱雀基金共有9只公募产品,合计管理规模为168.78亿元。其中,仅梁跃军就管理了8只,在管规模达158.52亿元。
下半年32位基金经理离职
下半年以来市场持续震荡,基金经理离任也出现小高峰。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4日,本月以来已有32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29家基金管理人。估算下来,平均每天至少离职1人,其中东吴基金有两位基金经理离职。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47位基金经理离职,在基金经理变更频繁的4月份有37人离任。按照目前的趋势,本月离任基金经理数有望超过4月份。
最近离职的基金经理中,不少还是颇具知名度的基金经理。7月24日,兴证全球基金发布旗下产品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称,因个人原因,自7月24日起,陈红不再担任兴全汇虹一年持有混合、兴全汇吉一年持有混合、兴证全球兴裕混合的基金经理,三只基金分别由基金经理朱喆丰、刘琦、翟秀华接管。此次卸任后,陈红目前暂无在管产品。
根据资料,陈红,历任金元比联基金管理公司产品研究岗,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管理部、固定收益部投资经理;加入兴证全球基金后,先后担任专户投资部总监助理、固定收益部副总监等职务。
7月1日,易方达战略新兴产业股票、易方达创新成长混合、易方达新兴成长灵活配置同时发布公告显示,基金经理刘武因个人原因卸任在管基金。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刘武管理规模超过120亿元,任职期最佳回报近177%。据记者了解,刘武下一站或将奔私。
不到一周后,另一家公募大厂旗下一位知名QDII基金经理离职。他从2016年11月开始就管理基金产品,前后一共管理过五只产品,所覆盖的类型包括了QDII、指数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
基金经理离职的同时,基金公司也在加速补血。据Wind统计,7月以来共21家基金公司增聘基金经理44位。不难看出,公募人事变动频率呈现持续走高态势。
震荡市下基金经理压力大
从批露的基金经理离任原因来看,以“个人原因”及“个人发展原因”居多。华南一位公募人士表示,“个人原因”通常包括“公奔公”、“公奔私”、“业绩不佳未通过考核”,以及公司治理问题。
他表示,2023年公募半程排名赛告一段落,上半年的成绩会影响到基金经理接下来的去留。“一方面,业绩较好的基金经理可能会趁着‘高光时刻’跳槽,前往自己更心仪的平台。不难发现,最近离职的基金经理大多来自中小型基金公司,一些业绩确实不错的,可能主动去或被挖去更大的公司。”
“另一方面,业绩不好的基金经理可能会在考核压力下离开。尽管公募倡导长期投资,半年度的排名也很关键,一些业绩长期没有起色、上半年业绩也不佳的基金经理,可能会被‘下课’。”上述公募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的结构性行情对基金经理形成考验,下半年持续波动的市场更是拉大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差距,不少基金收益很难看。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年初以来已有179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上百家基金公司。据了解,结构性行情中基金业绩大面积分化,短期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考核压力加大。而连续两年业绩排名靠后的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可能直接劝退。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表示,有些基金经理离职是为“奔私”。近两年来市场环境向好,公募基金高管和基金经理“奔私潮”再起。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不少高管和基金经理离职创业,成立私募基金。“当然,不排除有些公司是5、6月份发年终奖。领完年终奖后,有跳槽意向的基金经理就会离职。”他补充道。另一方面,券商资管也从公募基金挖角。在其外部引入的基金经理中,由公募基金的成熟投研老将“转会”而来的数量较多,比如东方红资产管理今年以来陆续引入来自摩根基金、中信保诚基金的数位知名基金经理。
一位大型券商基金评价中心主任表示,基金公司开始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公募通过事业部、股权激励等手段已留住一部分核心人才,部分人才甚至从私募流向公募。但是,多数公司基金经理培养机制仍有待完善。
编辑:乔伊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