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基金如何选?
7月行情收官,年内A股市场跌宕起伏,基金业绩分化明显。步入8月,投资者该如何挑选基金?
业内人士指出,短期的高收益或让人心动,但挑选一只基金,还需考察其3-5年的长期业绩表现。此外,还需要看它的抗跌能力,回撤也要控制得好,投资者还需从多维度来分析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82只基金3年收益率涨逾200%
首先,让我们来看下近三年基金收益情况。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近三年,有681只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收益翻倍,82只基金三年收益率涨逾200%。其中,农银新能源主题近三年收益达到355.86%,成为了近三年主动权益类“冠军基”。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农银新能源主题最新规模235.28亿元,现任基金经理为邢军亮,近三年的最大回撤为39.04%。
2022年二季度,农银新能源主题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4.71%,前十大重仓股为:宁德时代、璞泰来、当升科技、振华科技、天赐材料、隆基绿能、恩捷股份、科达利、闻泰科技、新宙邦。
截至7月29日,农银新能源主题年内没有实现正收益,基金净值下跌8.94%。该基金2021年、2020年和2019年收益率分别为56.2%、163.49%、34.64%。
刘重晋管理的中金瑞祥A近三年收益328.66%,位居业绩榜第二位。此外,施成掌管的国投瑞银先进制造混合和国投瑞银进宝混合、陆彬管理的汇丰晋信低碳先锋A、陈富全和魏刚共同管理的农银研究精选混合近三年收益均涨了超300%。
记者统计发现,排名靠前的基金多数是中型或者小型规模基金。
三年业绩前20名基金规模大多在100亿元以下,只有农银新能源主题、华夏能源革新股票、汇丰晋信低碳先锋A三只基金的规模超过100亿元,分别为235.28亿元、205.41亿元、105.75亿元。
从今年的基金二季报来看,近三年收益率排名前列的基金产品,大多重仓配置了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板块。
33只翻倍基金最大回撤低于20%
考查一只基金,还需要看它的抗跌能力,特别是在震荡行情中,投资者避险情绪增强,基金最大回撤率就尤为重要。
从最大回撤来看,共有33只三年翻倍基金最大回撤在20%以下。
在近三年收益超过100%的基金中,共有10只基金最大回撤控制在15%以内。其中,綦缚鹏管理的国投瑞利LOF近三年收益率108.87%,最大回撤为11.13%。其管理的另一只三年翻倍基国投瑞银瑞源A最大回撤率达到13.66%。
林英睿掌管的广发睿毅领先混合A和广发多策略混合近三年收益率分别达132.61%、101%,最大回撤率分别为12.46%、14.11%。
此外,冯汉杰掌舵的中加转型动力混合近三年收益翻倍,最大回撤率为13%。
在近三年收益超过300%的基金多数经历了大幅回撤,6只基金中有5只基金的最大回撤都超过了35%。其中,国投瑞银先进制造混合近三年收益324.35%,最大回撤为50.22%,国投瑞银进宝混合、农银新能源主题、汇丰晋信低碳先锋A近三年最大回撤率分别达47.36%、39.04%、37.72%。
近三年收益超过200%的基金中,有14只基金的最大回撤率控制在了30%以下。其中,工银战略转型股票A收益达211.75%,最大回撤14.26%。华夏兴和混合和交银趋势混合A最大回撤均控制在20%以下。
“基金投资者在选择一只基金的时候,还需从该基金经理3到5年的收益率、最大回撤率和夏普比率等多维度来分析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某公募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优质成长或成为主要投资机会
那么,站在当前,基金经理看好哪些投资方向?
“站在当前,我们更倾向于‘优质成长’将成为后续市场的主要投资机会。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以及科技创新的时代趋势下,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优质的成长行业和公司(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医药、新消费、TMT科技等),因为产业需求爆发、全球市占率提升,新产品放量或者进口替代等原因,整体行业空间较大,公司竞争力日益加强,未来几年有望实现较快的复合增速。”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经理陆彬在今年二季报中表示。
国投瑞银进宝基金经理施成在二季报中指出,从美林时钟来看,经济周期从衰退——复苏——过热——滞涨,复苏阶段制造业更好,过热阶段资源品优势更大;从行业传导来看,下游订单上升——中游排产提高——上游资源短缺。只要是上游资源品供给有限,下游需求旺盛,那么这个演绎就是一个时间问题,最终行业轮动要回到上游。在目前经历了新能源中下游股价的大幅上涨,我们认为从流动性到行业基本面都支撑上游迎来行情。从行业来看,投向仍然集中于光伏、锂电、半导体等具备快速增长动能的行业。目前来看,市场对于新技术方向的设备改进和资本开支更有热情。这是我们未来会重点关注的方向。
“仓位配置方面,我们通过仓位调整减弱了市场风格的风险,仓位结构依旧聚焦在高端制造方向。‘碳中和’势在必行,能源行业是突破口。发电及供热是我国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约占到总排放量的一半,能源电力行业控排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从能源变革角度来看,风电光电是未来电力生产侧主力军,逐步迈向存量替代阶段;电网侧方面,碳中和转型支撑,助力能源结构转型;用电侧方面,车辆全面电动化,推进碳中和。”农银新能源主题基金经理邢军亮在二季报中表示。
记者 魏来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