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合远基金:老兵新私募的愿景、价值观

点拾投资 2022-06-19 23:55


导读:提到上海合远,许多人或多或少对这家新成立的私募基金感到新奇。那么合远这两个字代表了什么,合远是一家什么样的私募,其长期的发展愿景又是什么?带着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我们也在近期与合远投资的两位合伙人兼基金经理管华雨、庄琰一起做了访谈交流。先给大家做一些总结:

合远代表什么?合远代表“共享成长”,这也是公司的价值观。无论对持有人、内部员工,还是外部合作机构,合远都秉承着“共享成长”的基本理念。

合远的长期愿景是什么?成为一家值得长期托付的精品资产管理公司。私募的收费、申赎条件要比公募基金更高,客户专业性更强,投资额更大,因此对管理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点上合远是清醒的,合远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于给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那么如何打造成一家精品店呢?一是投资业绩是王道,规模上合理控制,顺势而为;二是能力先行,管好风险;三是展业上奉行共赢主义。

合远的内部文化、团队建设、组织架构有几个特点:全面的学习型团队,比如在投研团队,基金经理同样要做大量案头工作、参与调研和分析讨论,相互滋养共同提高;高效完善的组织架构,各个部门都有资深人才领衔,合伙人和骨干身先士卒;尊重专业、求真务实的文化,内部不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资历深浅论对错,而是以专业评价为准绳。

另一位合远合伙人庄琰在公募基金期间就和管华雨博士共事,同他的交流中,也不难发现合远整个投研一致的投资理念和价值观。庄琰同样秉承成长价值投资体系,注重对公司壁垒的研究,挖掘中长期成长机会,并且会把景气度作为个股重仓的重要维度。

以下,我们先分享一些本次访谈的一些投资“金句”:

1. “合”代表共享,“远”代表成长。“共享成长”这四个字,基本上代表了我们公司的价值观

2. 如果把我们比作一个农夫,我们更愿意去做“弯下腰摘草莓”的事,而不是做“跳起来够苹果”的事情

3. 我们在管理上,特别看重两句话:1)要求别人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我们内部有着强烈的求真务实和尊重专业文化。谁讲得对就听谁的,不分年龄、资历、职级的高低

5. 我们所有的重仓股,基金经理都必须深度参与案头研究、深度调研和访谈、标的分析讨论,团队共同学习提高,而不是把研究的工作都扔给研究员去做

6. 在资本市场面前,自己时时刻刻都是小学生,要敬畏市场、尊重同业

7. 净值回撤控制机制要求减仓操作,从而降低风险暴露,更有利于基金经理打破思维定式,更加客观理性去看待市场环境

合远=共享成长

朱昂:能否先谈谈,为什么你们的新私募取了“合远”这个名字?

 管华雨  “合”代表共享,“远”代表成长。“共享成长”这四个字,基本上代表了我们公司的价值观。

成长共享的含义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与持有人成长共享。公司将净值曲线视为生命线,希望持有人能够长期陪伴我们成长,并且在这过程中有扎扎实实的收益。

二是公司内部成长共享。建立扁平高效公平的管理和分配机制,让大家有收获,有成长,心情愉悦,充分实现公司和员工的和谐发展。这也是企业能够吸引优秀人才的根本原因。

第三个层面,与外部成长共享。我们将和合作机构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朱昂:管总也是资产管理行业的投资老将了,能否谈谈对于这一次新成立的合远基金长期的愿景?

 管华雨  合远基金的长期愿景是成为一家值得长期托付的精品资产管理公司。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我觉得和两个思考结果有关。

首先,从业务模式上,私募基金的收费、申赎条件要比公募基金更高,客户专业性更强,持有人自然会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业绩表现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上海合远定位于做精品店,推崇工匠精神,把为客户实实在在赚取收益放在第一位。

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公司发展的根本。如果纯粹按照公募基金的打法去做私募,产品的收益和波动特征和公募基金没有差异,那么大家为什么不去买申购赎回更方便,费率更低的公募基金呢?我正好是2015年A股市场大幅调整之时奔私的,虽然当时自己并未管理产品,但市场起伏和权益产品的净值波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客户财富损失,客户经理和基金经理承受的巨大压力对我触动很大。对此反复深思后,我逐渐形成了自己对私募业务的理解。

其次,私募基金持有人的平均投资金额远高于公募基金持有人。在交银施罗德时,我最高管了100多亿的基金规模,扣除大约40%多的机构投资者之外,个人客户平均持有份额不到两万份。但是私募基金的起步金额就是100万,净值波动带来的盈亏绝对值放大了很多倍,对持有人的影响也更大。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决定坚持精品店战略。上海合远的初心是尽心尽力为持有人做好净值曲线,并达到持有人、管理人、合作机构的共赢,形成可以长期持续的经营模式。

从三个方面打造私募精品店

朱昂:那么如何实现成为精品店私募的长期愿景呢?

 管华雨  我们会从三个方面去实现这个长期愿景。

1)投资业绩是王道。在规模扩张上,我们强调合理控制、顺势而为。历史上,我们有好几次主动控制管理规模。在2017年底和2018年初,不少渠道来找我们发产品,我们当时对18年的市场判断比较谨慎,多次婉拒。经历了2018年大幅回调之后,合作伙伴们进一步理解了我们的展业思路,对我们更加认同。另外2020年四季度,我们感觉赚钱越来越难,因此把几个渠道的产品发行计划推后,甚至停掉了一些老产品的追加认购。

2)能力先行,管好风险。我们对市场变化始终抱有敬畏之心。公司经营理念是投研能力和服务能力一定要走在规模扩张的前面。如果把我们比作一个采摘的农夫,我们更愿意“弯下腰摘草莓”,而不是“跳起来够苹果”。我们不愿意采用先上规模,再培养能力这样的经营方式。如果有管理100亿规模的能力,我们才去考虑要不要发展到70亿;有了管理200亿规模的能力,我们才会去考虑要不要往100-150亿走。

当然,果实人人想采,越来越难采怎么办?那就只能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力就好比一个人的身高,你的身高越来越高,弯下腰的高度也会越来越高,自然就能摘到更多的果实。资本市场变换莫测,我们的判断也会犯错,所以投资和管理都必须有冗余能力,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才有可能应对好各种颠簸。

3)展业上奉行共赢主义。公司的愿景是做精品店,讲求言出必行全力以赴,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如果是个“夹生饭”,还不如不做。因此我们希望能够找到相互认同的长期客户和长期合作伙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壮大。

朱昂:能否谈谈合远基金的组织架构?

 管华雨  我们四位持股合伙人都是部门负责人和主要业务骨干,在经营上我们采取比较彻底的合伙人机制。公司员工,包括我们几位合伙人在内,都主要按照工作业绩贡献参与利润分配。未来我们也有明确的扩大合伙人队伍的计划。在相关方的优先级上,上海合远的排序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在具体的管理上,我们有两个特点:1)高效管理;2)尊重专业。公司内部合理授权,让大家各司其职,发挥合力,高效运作。尊重专业是公司的基本准则,大家就事论事,谁讲的对就听谁的,不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资历深浅去决定。

公司每一个合伙人,在业务发展上都是身先士卒。我们在管理上,特别看重两点:1)要求别人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投研为例,基金经理也要深度参与行业和公司的研究、调研、分析讨论。包括我本人在内的所有基金经理,去公司调研或者访谈专家,如果是单独去的,也要自己写调研纪要、专家访谈纪要等,在公司规定时间内发布出来供大家分享。

朱昂:目前团队的个人状态和工作状态是怎么样的?

 管华雨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进入资产管理这个朝阳行业。通过积极向上的成长价值投资理念构建组合,既能实现客户的财富保值增值,也能够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非常有意义。

多年的投研工作让我乐在其中。参与资本市场能让人紧跟社会和时代发展步伐。资本市场的变化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浓缩,一旦资本市场认同了某一个发展变化,往往会在很短的时候内就把三五年趋势的大部分反映出来。想长期做好投资,要时刻站在时代的浪潮之巅,更要求真务实,追求这些发展变化背后的原动力。投资对智力体力的要求都非常高,只有真的享受这种挑战和乐趣,才能长期坚持下去。

最后,我们也努力把生活和工作结合在一起,投身时代大潮,在做好投资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有意义。

我们团队始终保持着追求真理的初衷,求真务实的精神,高度注重团队合作,重视年轻人。大家都一直保持年轻的心态,去体察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最新变化,把投资管理作为毕生的事业。公司发展的同时也充分考虑每一个合远人的个人发展需求,大家的潜力被激发出来,整个团队都拧成了一股绳。

 庄琰  我个人觉得投资这份职业是很有乐趣的。在投资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不断学习丰富自己。在这样一个全球大的社会变迁中,一定能诞生许多优秀的企业。也有许多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用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不断提高自己。

如果能理解一个行业,找到其中的好公司,并且看到市场对公司的认知度逐渐向我理解的方向发展,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不仅能为客户创造价值,也增加了自己的人生阅历。

在我们的投资生涯中,其实是不断去了解社会的进步和行业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我们认知世界,能够带来正向的帮助。

我的投资理念也和管博类似,希望真正找到一些能够创造价值的公司,通过公司的价值创造,实现盈利的增长,最终体现在净值的增长,以及客户的持续认可。这样一个正反馈的过程,才是可持续的投资方式。

一个不断进取的学习型组织

朱昂:你是从公募基金的时候就跟着管博合作,然后一起奔私的吧?

 庄琰  我在交银施罗德的时候,就开始和管博合作。离开公司时,内部已经开始让我考虑做投资的。当时我有两个选择:做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产品,或者做绝对收益的专户产品。我个人一直更喜欢在绝对收益的角度下去做投资。管博开头也提到了,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之间的差异。

一个好的绝对收益产品,不仅要有优秀的长期收益率,在回撤控制方面也要比公募基金产品做得更好,这样才能实现对客户的吸引力。我从一开始,就用绝对收益来要求自己,在获得超额收益的同时,还要把控下行风险,难度也会比相对收益更大。

我觉得通过不断的研究学习,让组合中创造价值的公司越来越多,提升我们选股的命中率,就能从根本上去实现绝对收益的目标。而且,这种投资模式也和公司整体的价值观,私募基金的运作体系是比较契合的。

朱昂:许多私募基金都是单一基金经理模式,和管博合作的体会是什么?

 庄琰  我刚入行是看化工和医药的,后来跟着管博在整个投研配合的过程中,也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随着研究时间的不断积累,对其他行业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从我管理的投资组合也能发现,一开始组合中的医药和化工企业比较多,之后慢慢涉及到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

从研究到投资,也确实需要一个重新跨越的过程。许多行业的研究,可以做到融会贯通。但是投资中不仅是对公司的研究,还牵涉到仓位的控制、风险收益的平衡等问题。这些方面,我最初做投资的时候是比较稚嫩的。好在我们的投研平台是非常扁平化的,管博也和研究员一起调研交流讨论,平时投资的讨论上,都是开诚布公毫无保留的。在持续坦诚的交流中,实现不断的思想碰撞,对于我本人的学习提高是很快的。

我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风险偏好相对低一些,稳妥有余,锐度不够。通过内部投研团队的帮助,更好的平衡了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让自己的投资调整到更合适的水平。

朱昂:作为从事投资工作近6年的基金经理,能否谈谈你是怎么做投资的?

 庄琰  我投资的出发点,也是着重研究公司的阿尔法能力,这个阿尔法能力就是公司的核心壁垒。比如说产品上有没有壁垒、商业模式上有没有壁垒、行业格局是怎么样的、盈利的稳定性如何。大家其实讲到个股研究,也都会涉及到这些方面。我们努力做到在市场的贝塔波动下,投资体系不漂移,不放松对公司的阿尔法要求。

在投资的过程中,保持开放的心态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对公司最初的判断是错误的,那么有了开放的心态,才能在长期跟踪的过程中,修正我们此前的判断。此外,在研究一个新行业时,不要一上来就把一些公司直接否定掉。我更倾向于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公司,投资最后也是自己和公司成长的过程。

最后,是对景气度的重视。我们最关注的公司,大多都是在比较景气的行业里。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也经常做一些行业的景气度比较。对于一些大的高景气度产业投资机会,我们不能忽视。最好的投资,是找到个股阿尔法和行业贝塔共振的机会。

总结一下,个股的阿尔法是我投资的出发点,行业景气度是我投资的重要指导因素。

朱昂:讲到对投资人才的培养,我也想问问管博,许多私募的业绩和创始人能力高度挂钩,一旦创始人投资体系老化,业绩也会下来,你们如何避免创始人老化带来的问题?

 管华雨  从私募基金的发展看,确实主要基金经理的作用很大,如何避免投资方法、体系和能力圈的老化,实现团队的新陈代谢,是大家共同面临的挑战。我们着重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建立学习型组织,团队一起不断学习和进步。这个学习要求不只是针对研究员的,对基金经理同样如此。所有的重仓股,基金经理都必须参与到案头研究、调研、深度分析和讨论中去。基金经理不能把研究的工作全部扔给研究员去做。只有双向输出,互相滋养,大家才能高效合作共同提高。

其次,要有开放心态,乐于拥抱新鲜事物,与时俱进不断拓展能力圈。公司主要的合伙人和骨干心态都很年轻,开放性强,都非常重视年轻人的招聘和培养。青年才俊们基础好能力强,在这个信息和工具极大丰富的时代,他们的学习曲线大大缩短,可以很快成为公司的骨干中坚。

第三,内部有着强烈的求真务实和尊重专业文化。谁讲得对,就听谁的,不分年龄、资历、职级的高低。比如在投研团队里,我们非常希望不时有研究员站出来,挑战资深基金经理的观点,推动投研在接近真相的方向上不断前进。

当然,比较统一的基本投资理念还是必要的。它的背后是共同认可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有利于形成高效沟通和快速磨合。

 庄琰  我们的投资理念,是把握时代的脉搏。每一个公司,都有其时代的特征,如果我们相信时代会发生变化,那么我们自己的心态必须开放,愿意去接受新事物。

我们也喜欢去寻找一些能不断长大的公司,这样的信仰让我们努力去找未来的“明星”,而不是只抱着耳熟能详的大白马。对于一些新公司,我们从一开始就不会用排斥的眼光去看,这样投资的组合也不会过于老化。

我们每一个基金经理,都把自己当做一个研究员去要求。我和管博合作做投研的时候,无论是专家访谈还是公司调研,都问得特别详细。只有自己对行业和公司有深入了解,才能和研究员形成比较好的互动,让研究员的工作价值得到更高效发挥。

热爱才能带来持续的自驱力

朱昂:一个私募基金的老化,也通常和创始人自驱力减弱有关,你们如果在实现了一定的目标后,如何不断保持自驱力?

 管华雨  自驱力最终归结到对投资事业的真正热爱,要从中找到这个事情带来的意义和乐趣我们能坚持做投资那么长时间,肯定是内心享受投资带来的乐趣。

 庄琰  投资本身,就是不断去寻找优秀的公司,挖掘优秀企业的价值;也是不断认知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时代的进步不会因为个人的脚步而停下,一个基金经理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会被淘汰。同样,一个公司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变革,也会出现危机。

我觉得自驱力更像一种性格,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一个人,会有自驱力的“基因”,这些人聚集在一起的公司,就会有自驱力的企业“基因”。

朱昂:能否谈谈两位在资本市场那么多年的一些感悟?

 管华雨  首先,资本市场机会多诱惑也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时刻牢记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是每个人每个公司健康发展的基石。

其次,资本市场就像春播夏长秋收冬藏,有着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对于市场波动要用平常心去看待。坚持以长期正确的方式做事,大概率结果不会特别差。

第三,资本市场参与者众多,水平也都很高,市场有效性也非常强。在市场面前,感觉自己时时刻刻都是小学生,要敬畏市场、尊重同业。所以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充分重视和发挥团队的力量。

 庄琰  我正式做投资接近6年时间,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资本市场是由人构成的市场,所以必然有情绪的波动,做不到时时刻刻都非常理性。在情绪的波动中,作为职业投资人要坚持投资框架。同时只有丰富了自己对公司和行业的理解,才不会被短期市场的情绪所扰动。长期看,市场的波动会回归到企业的价值中枢。

2)中国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企业家,这些优秀的企业家能够帮助企业从一个小公司逐渐成长到一个大公司。我们既要发现这种从小到大的成长股,也要规避伪成长。在我们的投资体系中,坚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式。所有的假设都需要通过不断的跟踪和调研进行验证。

3)对于优秀企业的长期成长要有信仰,不能觉得这个公司今年成长了,明年还成长,后年就不成长了。我们要努力去寻找一个长期有成长价值的公司。持续的高成长确实很难找,但不代表我们不应该这么做。我觉得通过长期的跟踪,是能找到一些真成长的投资机会。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是比较奖励成长股的。

朱昂: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如何管理风险,无论公募还是私募,都经常出现规模最大的时候,就是对应隐含风险最高的状况,你们有什么方式解决吗?

 管华雨  全球成熟的基金评价体系大多看重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不会只看收益不看波动。另外,管理好产品的波动有助于持有人保持良好心态,减少中间被颠下车的概率,实实在在获取收益。

但是另一方面,波动和收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组合深刻反映投资经理的性格、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成长经历,有其内在一致性。牛市涨得多,熊市不怎么跌的股神,现实中比较罕见。

我们组合希望做到高锐度中风险。通过行业比较和公司深度研究,在市场好的时候尽量把资金投资于3-4个高性价比的优势行业和公司。在市场惨淡时努力把回撤控制在中等以下水平。希望能够通过长期的大涨小回,实现良好的复合收益率。

控制风险需要在市场重大转折点做出判断。只要团队有不错的经济、金融学基本素养,一定的市场经验,客观理性的分析态度,是可以做出比较靠谱判断的。在实践中,投资者情绪在转折点附近都是反向指标。有了判断之后要敢于做出到位的动作,专业投资者在关键时刻的决断能力,大多是在投资实践中交了高昂学费之后锻炼出来的。大的转折变化一般几年才会出现一次,我们平时不会轻易做仓位调整,但在需要的时候也会做出大力度动作来规避风险。

最后,我们还通过操作纪律去控制风险。如果净值回撤达到一定水平,我们就会有明确规定的减仓机制。减仓动作本身就是实质性降低了风险暴露,更有利于基金经理打破的思维定式。许多时候,一旦错过最佳减仓时机,基金经理容易形成心理惯性,不愿意再做动作。如果确实判断失误或者遇上大的灰犀牛,就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回撤控制减仓机制能促动基金经理从正反两面加深思考,从而更加理性客观看待市场环境,往最优状态方向调整组合。

 庄琰  是的 我们投资框架中一直有宏观择时这个大的要素,是我们整体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在投资过程中,也有严格的回撤控制操作纪律帮助投资经理更客观的评价市场风险。在面临市场波动的时候,我们投研团队也会经常探讨,集思广益,力求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个角度,更客观的评价风险收益比。

- end -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安  昀 | 鲍无可 | 贲兴振 | 薄官辉 | 毕天宇 | 曹  晋 曹  霞 | 曹文俊 | 常亚桥 | 常  蓁 | 常  远 | 崔建波 陈璇淼 | 陈  平 | 陈  媛 | 陈立秋 | 陈  军 | 陈觉平 陈文扬 | 陈  宇 | 陈金伟 | 陈国光 | 陈  玮 | 陈轶平 程  彧 | 程  洲 | 程  琨 | 程  涛 | 崔  莹 | 蔡嵩松 蔡  滨 | 蔡志鹏 | 代云峰 | 邓炯鹏 | 董伟炜 | 董  超 董  梁 | 杜晓海 | 杜  洋 | 冯明远 | 付  斌 | 付  娟 费  逸 | 范  洁 | 范庭芳 | 方钰涵 | 方  纬 | 方  抗 高兰君 | 刚登峰 | 葛  晨 | 顾耀强 | 谷琦彬 | 归  凯 郭   锐 | 郭  堃 | 郭相博 | 巩怀志 | 韩  冬 | 韩海平 韩  冰 | 郝旭东 | 郝  淼 | 何  帅 | 何晓春 | 何  琦 何以广 | 贺  喆 | 侯振新 | 侯  梧 | 侯  杰 | 洪  流 胡昕炜 | 胡鲁滨 | 胡宜斌 | 胡  涛 | 胡  伟 | 胡志利 胡  喆 | 黄  峰 | 黄  力 | 黄立华 | 黄  波 | 黄  晧 姜  诚 | 蒋  鑫 | 蒋  璆 | 江  勇 | 江  琦 | 纪文静 焦  巍 | 贾  鹏 | 金晟哲 | 金笑非 | 金梓才 | 季新星 季  鹏 | 匡  伟 | 孔令超 | 劳杰男 | 雷  鸣 | 李德辉 李  琛 | 李晓西 | 李晓星 | 李元博 | 李耀柱 | 李玉刚 李健伟 | 李  建 | 李佳存 | 李  巍 | 李  竞 | 李振兴 李  欣 | 李少君 | 李  瑞 | 李文宾 | 李  彪 | 李宜璇 厉叶淼 | 黎海威 | 梁  浩 | 梁  辉 | 梁  力 | 梁永强 梁文涛 | 廖瀚博 | 林  庆 | 林剑平 | 刘  斌 | 刘  波 刘  辉 | 刘格菘 | 刘  江 | 刘晓龙 | 刘  苏 | 刘  锐 刘  平 | 刘  潇 | 刘  兵 | 刘  晓 | 刘开运 | 刘元海 刘心任 | 刘志辉 | 刘伟伟 | 柳世庆 | 柳万军 | 陆  彬 陆政哲 | 陆  欣 | 陆  航 | 陆  奔 | 罗春蕾 | 罗世锋 罗佳明 | 骆  莹 | 吕佳玮 | 吕越超 | 楼慧源 | 马  翔 马  龙 | 毛从容 | 莫海波 | 苗  宇 | 牛  勇 | 倪权生 彭凌志 | 潘中宁 | 潘  明 | 蒲世林 | 齐  皓 | 祁  禾 邱璟旻 | 丘栋荣 | 邱  杰 | 钱伟华 | 秦  毅 | 秦绪文 曲  径 | 饶  刚 | 任琳娜 | 宋海岸 | 石海慧 | 石  波 沈  楠 | 沈雪峰 | 史  伟 | 是星涛 | 苏谋东 | 孙  芳 孙  伟民生加银 | 孙  伟东方红 | 孙轶佳 | 孙浩中 | 邵  卓 唐颐恒 | 唐  华 | 谭冬寒 | 谭鹏万 | 谭  丽 | 田彧龙 田  瑀 | 屠环宇 | 陶  灿 | 万建军 | 王大鹏 | 王东杰 王  刚 | 王君正 | 王  涵 | 王  俊 | 王  培 | 王  鹏 王  栩 | 王延飞 | 王宗合 | 王克玉 | 王  景 | 王诗瑶 王晓明 | 王奇玮 | 王筱苓 | 王园园 | 王  垠 | 王文祥 王  睿 | 王海涛 | 王登元 | 王  健 | 王德伦 | 王浩冰 魏晓雪 | 魏  东 | 翁启森 | 吴  星 | 吴  达 | 吴丰树 吴  印 | 吴  渭 | 吴  越 | 吴  弦 | 伍  旋 | 武  杰 肖瑞瑾 | 肖威兵 | 谢书英 | 谢振东 | 徐荔蓉 | 徐志敏 徐  成 | 徐  斌 | 徐  博 | 徐志华 | 徐习佳 | 许文星 许  炎 | 许望伟 | 薛冀颖 | 夏  雨 | 颜  媛 | 闫  旭 杨  栋 | 杨  浩 | 杨  瑨 | 杨锐文 | 杨  帆 | 杨岳斌 杨  明 | 杨晓斌 | 姚  跃 | 姚志鹏 | 叶  松 | 叶  展 易智泉 | 于  渤 | 于  洋 | 于善辉 | 于浩成 | 俞晓斌 袁  宜 | 袁  航 | 袁  曦 | 袁多武 | 余小波 | 余芽芳 余科苗 | 张丹华 | 张东一 | 张  凯 | 张  峰富国 张  峰农银汇理 | 张  锋 | 张汉毅 | 张  晖 | 张  慧 张金涛 | 张  骏 | 张  萍 | 张  帆 | 延鹏 | 张迎军 张益驰 | 张鸿羽 | 张  弘 | 张  寓 | 张宇帆 | 张  堃 张仲维 | 张  勋 | 张  靖 | 章  恒 | 章  晖 | 章旭峰 章秀奇 | 章鸽武 | 詹  成 | 赵晓东 | 赵  强 | 赵  剑 曾  刚 | 郑澄然 | 郑慧莲 | 郑  科 | 郑  磊 | 郑巍山 郑  伟 | 郑泽鸿 | 郑  日 | 周应波 | 周克平 | 周  良 周雪军 | 周  云 | 周  杨 | 周  崟 | 朱  平 | 朱  赟 朱晓亮 | 钟  赟 | 朱  熠 | 左金保 | 赵  蓓 | 邹立虎 邹维娜 | 邹  唯 | 邹  曦

Image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