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启动第三波裁员:实习生补替,业务线调整

镭射财经 2022-07-01 23:49

新知达人, 新氧启动第三波裁员:实习生补替,业务线调整

作者 | 张清越

来源 | 产业科技

「产业科技」独家获悉,新氧已开始组织第三波裁员,可能涉及数百人,关联供应链、中台、用户中心等业务条线。裁员的同时,新氧陆续补充了大量的实习生。

一位新氧内部人士透露,此前新氧已经完成两波裁员,裁撤20%-30%员工,约从1700人裁到1200人,涉及多个部门,其中技术部门基本上走了一半。“公司在陆续裁员,裁员与补充实习生同步进行,像是在换血。”

2019年上市至今,新氧经历了业绩亏损、股价暴跌和裁员风波,“互联网医美第一股”风光不再。基本面陷入颓势背后,新氧的医美生态乱象丛生,内容社区沦为广告的流量池,医美项目同质化明显,差异化优势式微。

目前,医美行业仍存在规范欠缺、责任边界不明的痛点,尤其是互联网医美市场,生态由平台、机构、用户三方共建,服务路径复杂,消费触点较多,一旦平台审核机制失灵或责任划分模糊,就易引发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情况。

身处互联网医美漩涡,新氧同样等待被医治。

持续亏损

裁员不断,亏损不止。

早在四月份,新氧裁员的消息就不胫而走,彼时知情人士透露,新氧裁员比例高达40%,1700人的团队将被裁至1000人。经过数轮裁员,新氧部分业务线已经换血。

“审核岗全部裁掉,换成了实习生。技术部门重创,但是还接着裁。”有新氧在职员工表示,公司大规模裁员并用实习生替代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收入问题和业务调整,目前个别业务线剩余人数极少,预计7月份新氧会进行部分业务线合并。

与裁员相随,新氧的亏损压力上升。财报数据显示,新氧2021年净利润亏损840万元,同比下滑244.2%;2022年第一季度净亏损6680万元,同期净亏损4500万元,同比扩大48%。

新氧的收入主要来自预约服务费和信息服务费,但二者比例失衡。新氧2022Q1总收入3.003亿元,其中信息服务和其他收入为1.995亿元,占比66.43%;预约服务收入为4240万元,占比14.12%。

信息服务背后,商家竞价排名盛行。打开新氧APP,定位所在地后,便能看到“钜惠商品”、“甄选机构”的选项,这些“热门”产品和机构的排名指标不明,评分、售卖次数/服务人次、评价量都非硬性指标。例如机构A的三项指标远低于机构B,但机构A的排名在机构B之前。

新氧董事长兼CEO金星曾表示,新氧希望打破伪概念,让消费者对医美消费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让医生的价值得到认可。医美机构以广告竞价,争夺平台的优先推荐位,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理性决策,这与新氧初衷略有违背。

用户流失,预约服务收入下跌。2022年Q1新氧平均MAU为440万,较去年同期流失400万;预订服务收入为4240万元,较2021年同期下降48.2%,信息服务和其他收入同比下跌28.2%。to C端的收入下降更甚于to B端,付费用户减少,新氧的营收支柱需依赖商家广告投放。

品牌依赖营销,获客成本高。2021年新氧的销售及营销费用占总运营成本的56.72%,2022年Q1这一比例为46.85%。电梯间、社交APP、综艺节目冠名,随处可见新氧APP投放的广告。广告虽能吸引新用户,但距离转化成活跃用户并引导消费,仍存在距离。

平台治理滞后

社区评价大量造假,平台生态混乱,建设优质内容社区难落地。

造假刷评,“消费者评价”实际是披着客观外衣的广告。2019年7月,曾有媒体报道,有商家对新氧平台的“美丽日记”造假,明码标价2000元一套,手术前后对比图数百元一套,已形成灰色产业链。2021年,因编造虚假评价,新氧被市场监管总局点名。

社区内容涉黄,未成年人保护不到位。新氧曾被官媒点名,社区帖子中有大量身穿内衣的美女展示整形、丰胸成果照片视频,留言秽色情。APP缺乏基本的未成年人审核机制,未成年人可以在APP浏览任何内容,包括上述涉黄帖子。

医美产品、机构问题频发,平台难辞其咎。

未经专业审核,上新风险项目。2021年5月,新氧APP上,多地医美机构上新“小腿神经阻断术”,声称可达到瘦腿效果。此手术存在致残风险,相关话题在微博热搜曝光后,新氧经过讨论评估后予以下架。若缺少了舆论监督,新氧是否会如期下架风险项目,项目上新前如何通过审核,这值得新氧反思。

医美事故发生后,迅速下架涉事机构,撇清责任。2021年7月,杭州网红小冉抽脂感染死亡。涉事医院——杭州华颜医疗美容医院,自2018年成立便入驻新氧APP,三年成交单量1700+。事故发生后,新氧APP立即下架该医院,撇清事故关系。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新氧平台治理不占优势。

继垂类医美APP后,美团、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公司也相继开辟医美服务。这些互联网公司有强大的用户基础和长久的平台治理经验,是新氧等互联网医美平台的强劲对手。

治理平台乱象,还用户理性抉择空间。2021年7月,美团医美开展“至美行动”,共打击6万条医美相关虚假评价,处罚130家评价作弊商户,拦截1622个违规商品。相比被监管部门点名后整改,平台主动治理更易得人心。

美学观念待更新

医美机构,困在凝视女性的场景。

热衷八卦营销,放大容貌焦虑。打开新氧微信公众号,不见严肃科普,只见娱乐营销。“木村拓哉女儿21岁脸就垮成这样了???”、“很久没有见过这么油腻的女明星了”等夸张标题数不胜数。新氧为博眼球引流量,大肆渲染明星容貌缺陷,过度贩卖焦虑。

广告文案惹争议,背离女性消费者信任。2019年,新氧曾发布广告文案——“整整整整,女人美了才完整”。中国妇女报对此点名批评,称“一派胡言,还要占据价值高地,活该被骂。”依赖女性消费,却打心底不尊重女性,新氧可谓两面三刀。

部分项目受传统观念禁锢,违背基本人权。在包括新氧在内的多个医美平台上,能搜索到“处女膜修复术”。该手术的用户评价中,许多用户以取悦男性为目的,与“贞洁”联系在一起。被全世界共同反对的手术,在我国的医美平台上,多家机构的此项手术竟有过百的销量。

今年年初,英国政府计划禁止处女膜修复手术,并将其定为刑事犯罪。部分网友热议:“在地球上居然还没被禁止”,“我甚至不知道这种事还没被禁,简直是耻辱”。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一致认为这种手术侵犯人权。医学专家表示,处女膜修复术具有侵入性、虐待性和不科学性。

新氧的风险和观念,是当前医美行业的缩影。当狂热变美降温后,用户回归理性,医美服务自然难逃一场标本兼治的自我救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