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二线电池厂商的艰难突围战

格隆汇 2022-02-22 00:01

二线锂电龙头亿纬锂能最近利好消息不断。

先是有消息传出,亿纬锂能拿下特斯拉4680电池的订单,将于今年量产,目前正在积极扩建厂房中;后有公告称,公司将与磷化工巨头云天化以及锂电池隔膜巨头恩捷股份等在新能源领域展开合作,于玉溪市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采矿产资源。

在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过去两年时间内,亿纬锂能实现了股价两倍的增长。但长久以来,因为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统治地位,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二线锂电池厂商不得不面临宁王吃肉自己喝汤的局面。

宁王过盛的光环,对于亿纬锂能们来说就是阴影。

如何在动力锂电池领域瓜分到更多的蛋糕,是包括亿纬锂能在内的二线厂商日思夜寐的难题。

而从最新的两项动态来看,押宝新技术路线搭上大客户,打通上下游积极扩充产能,亿纬锂能希望借此实现突围。

只是,这场突围战真的如想象中容易吗?

01、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选择多面涉猎还是单一发力,在商业世界也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亿纬锂能明显属于前者。

成立于2001年的亿纬锂能,此前并不是做动力锂电池起家的,而是锂原电池,如消费电子、安防系统、汽车电子、智能表计等。涉猎过的风口则从智能手机到TWS耳机再到智能汽车,甚至是电子烟也捣鼓了一遍。2019年,公司花费4.11亿元从思摩尔国际的大股东麦克维尔手中收购了35.67%的股权,而这一项收购也为亿纬锂能带来了超过22亿元的收益。

对风口四处出击的特性深植于这家公司的基因中,以至于在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领域,与别家主要专攻一项电池技术不同,亿纬锂能采取的是遍地撒网的战略。

其产品线从磷酸铁锂电池到三元锂电池(按正极材料划分),从方形、软包到圆柱(按封装结构划分)均有涉猎。而不同的动力锂电池产品则对应不同的客户需求。比如,公司为戴姆勒和现代起亚提供软包三元电池,为宝马与路虎提供方形三元电池,为商用车、公交车提供磷酸铁锂电池。

相比宁德时代的“赌性坚强”,亿纬锂能的四处布局显得有些劲不往一处使,什么都做却没有一项有明显水花,亿纬锂能留给市场的定位终究是模糊的,而外界对于亿纬锂能的竞争优势也无法拥有更多的感知。但细究之下,亿纬锂能“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或许更多是落后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就像当季流行的时装款式,并非一成不变。此前,比亚迪是磷酸铁锂电池的拥趸者,而宁德时代则押宝三元锂电池。因为耐低温、能量密度高,三元锂电池一度成为市场主流的电池路线选择。

但随着疫情后三元锂电池中其他原材料价格飙升,以及磷酸铁锂续航时间长的特性,市场对于动力锂电池技术路线的选择又从三元锂电池重新回到了磷酸铁锂电池。

既然拿不准哪种技术路线会成为当季流行款,那就每种都做,对于新起的技术路线也并不排斥。四处布局的亿纬锂能希望借此获得对电池技术变化的敏感性,在新主流技术崛起时,一遍快速把握并实现弯道超车。同时,这也尽可能满足不同汽车厂商的需求,以求在宁德时代的统治下,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02、成本、产能两手抓

除了不喜欢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这场突围战中,亿纬锂能还将触角伸向了动力电池的上下游,并且在过去一年时间内,疯狂扩充产能。

对于任何新应用的推广而言,降本增效永远是最快打开市场的方式。在挑战传统燃油汽车时,新能源汽车在价格上更具有优势,才能实现更大规模的推广。而占比新能源整车成本40%-50%的动力电池首当其冲。

想要降本增效,不仅仅需要技术上的突破,还需要通过规模化效应和打通上下游来实现。

过去一年,因为新能源汽车需求猛增与疫情下全球多处锂矿停摆造成供应紧张,上游锂资源供需出现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锂价持续飙升。以锂资源为首的原材料持续涨价,给中游的锂电池厂商们造成不小的成本压力。

2021年,除宁德时代的毛利率较上一年保持平稳外,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的毛利率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

为了避免“巧妇难为无锂之炊”的尴尬,纵使强如宁德时代,也不得不与赣锋锂业陷入锂矿资源的争夺战中,更不用提位居二线的亿纬锂能了。

只是,亿纬锂能在上下游一体化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与其体量不太相符的大胆与激进。

在上游的布局中,亿纬锂能通过与其他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或收购股份的方式,不仅涵盖了锂矿、钴资源、镍资源等矿产资源,还覆盖了电解液、隔膜、三元正极、铜箔等锂电材料。其合作的企业也大多是格林美华友钴业、恩捷股份等各自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在二线锂电池厂商中,亿纬锂能是少数实现了产业链全覆盖的公司之一。

与此同时,在产能扩张上,亿纬锂能也变得大刀阔斧起来。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0.0%和113.9%。

新能源车翻倍的产销量,对应的,却是电池供应不足的缺口。一方面,原材料本身就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下游需求爆发式的增长,电池厂商们的产能无法立即跟上。继缺芯之后,电池荒也变成了一件令整车厂商恐惧的事情。

下游新能源车企们缺货严重时,打爆中游锂电厂商们的电话是常态,甚至还有的亲自到工厂门口蹲守。

拥有足够的产能,这时也变成了一项核心竞争力。包括亿纬锂能在内的多数锂电池厂商,去年在产能上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

2020年底,亿纬锂能的产能仅约为18GWh,而去年,公司先后与成都市、荆门市政府签订了产能扩张的战略投资协议。

其中,计划于成都建设共计5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计划于荆门投资305.21亿元,建设年产152.61GWh的荆门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随后继续计划于荆门投资62亿元,建设20GWh的乘用车大圆柱电池生产线与16GWh的方形磷酸铁锂的电池生产线。三项投资项目相加,计划扩张产能已经合计达到238.61GWh。

庞大的扩产计划,足以看出亿纬锂能在动力锂电池领域上的勃勃野心,但这份野心能变成现实吗?

03、4680电池或成破局点?

截至2022年1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场份额依然呈现集中度较高的状态,CR10、CR5、CR3分别为94.8%、87.1%和78.6%。也就是说,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LG能源前五家便占比高达87.1%,而亿纬锂能仅仅排名第十位,市场份额仅1%左右。

对于动力锂电池厂商而言,装机量的大小往往与其合作的整车企业销量密切相关。

装机量市场份额第一的宁德时代,背后是特斯拉以及小鹏、蔚来等国内一众造车新势力;而比亚迪则靠自给自足,通过旗下新能源车的销量带动了自家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甚至于二线厂商国轩高科,都已获得大众投资。

相比之下,亿纬锂能显得有些“无所依靠”,此前主要合作的客户也多为戴姆勒、宝马、起亚、路虎等传统转新能源车企,在市场销量上与特斯拉、蔚来等纯电动车企相比,还是逊于一筹。如若能搭上特斯拉这个销量大户,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市占份额也就能够被带动起来。

特斯拉是第一家吃4680电池螃蟹的电动车企。此前,马斯克曾大力推广这项电池技术。五倍的电芯容量,可将续航里程提高16%,并降低14%的成本,这是马斯克认为4680电池相比此前2170电池的优势所在。

据悉,4680电池将于今年量产于特斯拉的Model Y车型上。上周末,特斯拉的加州工厂也宣布称,已经生产了100万块4680电池。但问题是,亿纬锂能能从特斯拉的4680电池市场化中吃到多少市场份额?

国外供应商方面,松下近期已经小规模试点量产4680电池,LG新能源与三星SDI也在研发中;而国内供应商方面,除亿纬锂能外,据消息称,特斯拉的老伙伴宁德时代、以及专攻圆柱电池的比克电池都已加入这场4680电池的争夺战中,届时亿纬锂能也必将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

事实上,近些年来,通过激进的扩张方式夺取市场份额,不仅是亿纬锂能一家,而是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现状。残酷而又激烈的比拼中,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增加的负债压力。

此前,凭借消费级电池业务的补血与对电子烟巨头思摩尔国际的投资,亿纬锂能的资产负债率在同行中相对较低,2020年时仅为35.1%。但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其资产负债率也已经攀升至46.8%。总负债为171.06亿元,流动负债达到124.04亿元。

2021年,公司在荆州的项目已经投入资金86.11亿元,已建成产能为28.5GWh,剩下的124.11GWh产能预计还需要继续投入超200亿元。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公司的流动资产仅为144.13亿元,继续融资投入可能将成为亿纬锂能难以避免的选择。

此前,亿纬锂能就因为在2015年至2016年融资过于频繁,2017年发行可转债时未获得证监会通过。而在过去三年,公司的融资密度有过之而无不及。2019年与2020年分别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融资25亿元,2019年发行中期票据4亿元。

去年11月,在收购思摩尔国际后,亿纬锂能通过将自己持有的思摩尔国际股权作为质押物,在港股公开发行了3.5亿美元的可交债,所募集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与公司运营。

与此同时,其他国内厂商也在这场产能扩张战中明争暗斗。除了亿纬锂能外,二线厂商中航锂电、蜂巢能源、瑞浦能源、欣旺达等都在积极扩张产能。

中汽协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了19.1%。而20%的渗透率,往往是一个新兴行业增速变化的标志。在过去一年高增速的基数条件下,加之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想要实现如一年一般的高增长数据概率较低。这也意味着个厂商产能的比拼可能最后会因为过剩变成成本的比拼,这一过程中也极有可能产生难以熬住的企业。

04、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锂电行业与光伏行业很像。技术仍未完全定型,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但又由于市场份额第一的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布局与产能扩张,拥有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可以赢得更为优质的客户,便构筑了宽厚的护城河。而二线厂商们想要虎口夺食,往往很难。

亿纬锂能们想要突破,往往也只能沿着这条路径往前走,押注新技术,实现产能扩张,以赢得优质客户。幸运的是,当下诸多整车企业也希望分散对供应商的依赖,这对亿纬锂能们来说是机会。但能否把握住机会,就又是另一番厮杀了。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