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还是“先知”?团车和理想两大CEO互“骂”背后……
团车宣布造车的热度还未完全消散,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与团车CEO闻伟的一场“口水战”再次将其推上风口浪尖。
1月18日,对于近期与李想双双频获“热搜”一事,闻伟再次发文 李想回应称“无惧不是盲目,造车不会儿戏”,并附上邀请函邀请李想出席其首次产品发布会。
随着闻伟的这次回应,这场闹剧已经开始变味,同为造车企业的CEO“撕破脸皮”互骂的背后又会是一场营销吗?
李想炮轰团车“骗子”?
该件事情的始末要从两天前闻伟的一篇受访内容说起。
1月16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转载了一篇有关团车造车的采访,在采访中,闻伟对于自家造车团队等做出了详细介绍。
其称,团车造车团队有100多人,可以承担产品规划、工程开发等十多项造车内容,范围涵盖所有造车流程。而目前“技术路线首选纯电,选择余地比较大。这个团队做过太阳能、氢能”。
同时,团车造车周期能缩小到18-24个月,相比燃油车时代国际大厂48个月和国内厂家36个月至少缩短一年。因此,闻伟表示,“第一款车失败了也没关系,3个月能再做一款。”
而关于第一款车的上市时间,闻伟称最早可于2022年9月预售,而首车也并不需要研发与设计,可以“从团队带来的半成品中进行选择”。
在造车资金方面,闻伟也表示,其测算之后的量产所用资金是造车新势力的几分之一,“牛创拿到5亿美元,我们可能是他的1/10。”
闻伟直言,对这个团队非常有信心——“我觉得至少有五成以上的胜算。”而其打算全力以赴(All in)造车。
1月16日下午,李想转载了上述团车造车的文章,并评论称:“那些指望找到超级救世主的创业者......最后找到的普遍都是骗子,或者大概率自己也是骗子。”同时其还用到了“毫无廉耻”“刷新创业者的底线”等词汇,最后李想还指出,“创业的本质是:有节奏有耐心的长期成长。”
被业内戏称“大嘴”的李想此番言论一出,果然引来了不少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关注,该事件也很快席卷了汽车圈。
在李想炮轰的两个小时后,闻伟也回“怼”道:“没想到万里长征的迎面第一枪来自李想先生。除了节奏和耐心您是不是忘了眼光和判断?冯思翰(大众中国CEO)被反怼不就是当初看走了眼喷得太早?所以谁也别把自己当先知,也别成为自己最记恨的那拨人。”
闻伟说出此番话是源自于李想和冯思翰的一场“私人恩怨”。2020年9月,冯思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评论称,增程式电动车是一项过时的技术,可能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环保,其还指出,这是一种“糟糕的解决方案”。
作为仅有一款增程式车辆在售的理想汽车,无疑有被“内涵”到,何况李想还经常在公开场合维护该技术,事后一天,李想在社交渠道回应称,“非常愿意邀请北上广三大地区的专业媒体,测试理想ONE和大众旗下最相近的七座版奥迪Q7 PHEV车型,进行节能环保的对比测试,用数据说话。”
团车到底是不是PPT造车?
李想对团车发出“大概率是骗子”的评论显然是对其造车实力有所质疑。众所周知,造车并不容易,不少造车新势力已经纷纷倒下,李想的评价是否空穴来风?
公开资料显示,团车成立于2012年5月16日,2018年11月其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挂牌交易。目前旗下公司业务范围涉及互联网汽车销售、二手汽车交易、汽车租赁等。
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冲击,团车2021年第三季度净收入6110万元,同比减少38.9%;三季度新车销售总额从2020年同期的70亿元下降到22亿元,降幅为68.6%;而毛利润从2020年同期的7210万元下降到4680万元,降幅为35.1%。
对于造车所需资金储备,此前,蔚来CEO李斌曾直言“现在没有400亿可能都干不了”,而小鹏汽车何小鹏也曾表示“200亿都不够花”。因此,即使闻伟声称测算之后的量产所用资金是牛创的1/10,即5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17亿元),但就团车目前盈利状况来看,其造车风险不容小觑。
而事实上,李想“开怼”闻伟也并不只是仅仅因为资金问题。显然,闻伟所提到的“100人团队走完全流程”“3个月能再做一款车”等内容,听起来也有些诚意不足。
毕竟同为“新手”的牛创自游家NV在当初仅上市就酝酿了4年之久,而其团队规模更是多达1000人。至于相对成熟的理想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其核心研发团队更是超过2000余人。
同时闻伟表示,团车造车主要依靠这个团队,而团车负责产品定位、营销、渠道网络。有媒体称“简单说就是一方负责造车,一方负责卖车”。这意味着,如果团车本身不参与车辆研发制造,那其也并不算真正入局造车赛道。
而李想质疑团车“摒弃节奏”和“缺乏耐心”的主要依据或许还有其尚不明确的目标规划的原因。
虽已决定进行造车,但闻伟透露,“团车目前具体如何差异化还没想好”,“品牌定位、品牌理念也还没有确定”,因为“这些都跟目标市场有关,但品牌的目标市场也还没有确定”。
记者:肖逸思 实习生:高秀秀
编辑:左宇
责任编辑:毕丹丹
封面供图:图虫创意
—— / 好文推荐 / ——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