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成立部级工作组,加强金融领域务实|专访瑞士驻华大使馆金融事务参赞苏安兰
中国加速金融业对外开放创造的机会不断促成具体的合作项目,而金融业素来卓越的瑞士乐于持续强化与中国的金融市场关系。
从高层对话到项目落地,中瑞两国加强和扩大金融市场领域的合作努力成果丰富。
近日,瑞士驻华大使馆金融事务参赞苏安兰(Suzanne Streit)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瑞士十分赞赏中方过去几年在开放方面采取的措施,扩大和深化中瑞金融市场合作潜力巨大。
拟开创更多“第一”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去年,中瑞两国持续举行高质量金融合作领域对话。
2021年3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应约以视频形式与瑞士联邦委员兼财政部部长毛雷尔举行会谈,双方就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深入交流。
2021年12月20日,刘鹤再次应约以视频形式与毛雷尔举行会谈,这次会谈,双方同意成立部级金融工作组,聚焦可持续金融、股市互联互通、财富管理、保险业监管合作等。
在12月的会谈期间,刘鹤表示,希望双方在金融领域合作中开创更多“第一”。
根据苏安兰的介绍,两国分别委托了中国人民银行和瑞士国际金融秘书处成立上述金融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双边在金融领域,尤其是一些具体项目上的交流和探讨。
“我们认为,扩大和深化中瑞金融市场合作潜力巨大。在财富和资产管理方面,瑞士的专业知识得到国际认可。例如,我们密切关注大湾区财富管理互联互通项目。瑞士银行业有兴趣进一步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持续开放做出贡献。另一个例子是保险业,中方似乎有兴趣与瑞方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知识分享和最佳实践交流。新的工作小组将为此提供一个理想的框架。”
沪伦通适用范围拟拓至瑞、德
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渐入佳境,作为代表之一的重要举措就是沪伦通扩容,将进一步便利跨境投融资、促进要素资源的全球化配置。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去年10月下旬就曾表示,要落实好合格境外投资者新规,完善和拓展沪深港通、沪伦通和中日ETF互通机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期货市场开放范围和路径,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和风险管理工具。
中国证监会在去年12月就修订《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的监管规定(试行)》公开征求意见,拟拓宽沪伦通适用范围,境内将深交所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纳入,境外则拓展到瑞士、德国。
中国开放资本市场的努力受到关注。苏安兰表示,由于瑞士的一些金融机构已经进入中国,其中一些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瑞士正密切关注中国的开放措施。
“瑞士十分赞赏中方过去几年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并鼓励中方进一步推进。毫无疑问,这些努力将使中国受益:国际公司在全球金融市场拥有重要的全球专业经验,它们更多参与将有助于开拓中国资本市场,提高市场标准,并将其与国际最佳实践联系起来。”
瑞士拟对外资收购设限
长期以来,中瑞两国经济合作特别是产业合作互补性较强,而自2014年7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瑞自贸协定,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和全球经济前20强国家达成的首个自贸协定。该协定对深化两国在多领域的合作,促进全球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7年,中瑞两国宣布启动自贸协定升级联合研究,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瑞士联邦经济、教育和科研部关于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的谅解备忘录》。
中瑞双方就自由贸易协定升级问题达成初步共识。对此,苏安兰表示,中瑞自贸协定是两国双边经济关系的基石。瑞士仍然致力于2017年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承认自贸协定值得现代化。特别关注的领域包括关税减让以及多边框架下已逐渐形成的贸易和可持续发展。
在投资领域,瑞士长期是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中心。安永会计事务所去年6月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海外投资目的地排行中,瑞士位居欧洲国家第14位(2019年的排名为第17位)。
苏安兰表示,与大多数其他国家一样,国际投资是瑞士经济增长和繁荣的重要因素。传统上,瑞士企业不仅出口工业品和服务,还以直接投资的形式出口资本。与此同时,瑞士凭借其可预测的监管框架和高技能的劳动力,成功将自己定位为外国直接投资的市场。
不过,去年下半年以来,瑞士拟收紧有关外国收购本国企业的规则引发关注。
苏安兰表示,瑞士政府目前正在起草投资控制立法议案,以供协商,而这样的行动,旨在“为预防国外政府投资者以及与政府有着密切关系的投资者通过收购对瑞士公共秩序与安全产生威胁以及严重扭曲的竞争”。
记者 袁源
编辑 程慧
责任编辑 孙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