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水发兴业能源(0750.HK)打造千亿资产平台的成长逻辑

格隆汇 2021-12-23 00:01

日前,水发兴业能源(0750.HK)与中国电力(2380.HK)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未来将在光伏、风电、综合智慧能源及节能低碳建筑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计划合作项目装机规模达到5GW。

据详细规划,双方其中一个合作的方向选定在风光大基地建设项目,具体来说就是选择一个集中式光伏电站为切入点,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开展基地式风电、光伏项目的开发建设。

近期的“风光大基地”概念,再次成为了新能源产业发展共同关注的热点,第二批风光大基地项目的申报已然启动。

第二批风光大基地项目申报启动,产业链景气度持续提升

12月上旬,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组织拟纳入国家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省在12月15日前上报第二批新能源大基地的名单。《通知》要求,单体项目规模不小于100万千瓦;坚持先进高效开发,鼓励采用设备技术先进、发电效率高的风电机组和光伏组件;鼓励建设集中式、共享式储能,最大化发挥储能效益。

据统计,目前,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规模约100GW已有序开工,截至10月底,第一批大基地总计开工约51.7GW,按此推算的开工率已逾50%。此时,第二批风光大基地项目申报接踵而至,乃正当其时。

此前有相关的市场传闻报道表示,中国正在规划风电光伏大基地项目,预计整体总量为400GW,预计有一半的规模将在“十四五”期间建成。第二批风光大基地项目申报事件,或许能让市场进一步看清整盘计划的“全貌”。

若然成行,这将是继整县推进政策之后,在新能源方面国家又一重大规划,将推动中国新能源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另从本次下发的《通知》内容可看到,第二批风光大基地项目对于项目的单体规模、储能配套、市场消纳、并网利用率以及并网后利用率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反映了政府对于新能源的发展决心,以及政策连续性。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未来趋势,将逐渐从“量”过渡到“质”的追求,或将更加重视对社会电力需求的实际贡献。

回想起今年10月份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我国提出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启动风光大基地项目,在给新能源行业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彰显我国大力推进碳中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担当。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为何现阶段要加快规划建设风光大基地?

与上述分析是同出一辙的,首要原因是新能源建设规模仍无法满足能源转型对清洁能源的巨大的、长期的需求,而且目前只有风光大基地等集中运营的模式,才能形成较强的规模效应。风光逐步迈入平价时代,规模效应在项目开发中已展现出重要性,而风光大基地的建设,也意味着单体项目装机规模将从MW级别逐渐向GW级别进行转换,分散的“游击战”也将转为集中的“兵团站”和“阵地战”,对应的,具备雄厚实力背景的企业集团或在未来竞争中取得更大优势。

而随着相关政策和规划的积极推动,风光储一体化需求逐步形成共振,新能源产业链的景气度有望得到持续提升。

长期景气的赛道,往往能不断跑出大牛股。在港股市场,能够在行业景气度维持的大背景下,以及在风光大基地项目加速发展浪潮中,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实现持续高速成长的上市企业并不多见,笔者长期关注的水发兴业能源(港股代码00750)正是风光大基地项目的首批参与者和受益者之一。

早在今年8月份,水发兴业能源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当地建设风光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预计项目规模达2GW;同月,集团与内蒙古签约5GW风光储一体新能源基地项目。另有报道显示,山东省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已开工,项目总量达2GW,这部分山东省内的资源也将作为水发兴业能源在“十四五”期间的EPC项目储备。

结合水发兴业能源的自身规划和定位来看,未来或存在较大的发展机遇,值得深入探讨。

“量身定做”的千亿级资产规模的清洁能源国有上市公司,稳步推进业务的加速发展

中国乃至全球“碳中和”进程为清洁能源、绿色和低碳建筑等赛道提供了历史性发展机遇,紧紧捉住时代最强音且横跨两大核心领域的水发兴业能源,相信其未来的业务潜力和市场前景都是相当广阔的。

公开资料所示,水发兴业能源在2019年由山东省属国资平台水发集团所控股,是水发集团旗下清洁能源产业唯一的(海外)上市平台。水发集团布局水利开发、现代农业、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四大产业,因此在项目资源方面给予了水发兴业能源大力支持。

据悉,目前,水发兴业能源业务布局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和新材料三大产业,同时也在培育氢能等新兴产业

今年9月份,水发兴业能源以“引领绿色产业,共创零碳未来”为主题举行了首场双碳战略交流会。会议期间,公司董事会主席郑清涛发布水发兴业能源双碳宣言:到“十四五”末,公司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20GW,累计减碳总量将超过6000万吨。随后更提出拟打造千亿资产规模的清洁能源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目标。

随后在11月份电话交流会上,公司进一步明确了未来5年打造千亿级资产规模的清洁能源国有上市公司的决心,表示今后控股股东的资产注入将会常态化进行,预计未来约有12GW清洁能源资产以并购形式进入上市公司。值得关注的一点,水发兴业能源管理层在交流会上表示,公司计划未来向港交所提出申请,将自持的风电项目、光伏项目资产分拆到A股上市,并计划在2到3年内完成A、B轮融资,来最终推动这一过程的实现。

由此可看出,打造成为千亿资产规模的清洁能源国有平台,这一计划无疑是水发集团对水发兴业能源“量身定做”的宏伟计划。公司管理层曾明确指出,水发集团将会在业务拓展、资产注入、金融支持等多个方面为上市公司赋能,从而为该计划与目标的达成全力保驾护航。

据公开资料所示,截至2020年底,水发兴业能源总资产规模约为133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在“十四五”期间,公司对应新目标的总资产年复合增长速度约为50%,对水发兴业能源来说,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增长。

按照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水发兴业能源正向综合型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运营商转型,同时致力于成为低碳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的领跑者。

为配合千亿资产规模目标和未来发展规划的落地达成,在清洁能源业务上,公司的清洁能源业务将从目前的由EPC建设为主,快速转型为EPC建设和清洁能源资产运营持有并重。对应的,未来公司的发电收入,以及包括运营服务在内的EPC收入,均有机会获得快速的持续增长的机会。

而公司的绿色建筑业务,将以推广近零能耗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项目为着力点,充分整合“国企平台+上市公司”的核心优势,在“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节能环保的低碳建筑、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推广。

依托珠海产业园研发楼的实践技术优势,水发兴业能源曾深度参与了国家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制定。截止2021上半年,水发兴业能源参与在编的相关行业标准42项,累计参编各类标准122项,已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

可以说,水发兴业能源在绿色建筑领域或许已经到了“厚积薄发”新时期,同时笔者亦相信在绿色建筑深耕多年,并拥有核心技术和独特竞争力等多维领先优势的水发兴业能源,乘着政策红利的东风,即将驶入“快车道”。

11月初,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该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指导,包括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以及零碳建筑在内的绿色建筑,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近日,生态环境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政策红利和暖风信号不断,如水发兴业能源这一类潜心发展、倾力奉献“追风者”们,势必走上潮头浪尖。

最后,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公司绿色建筑业务可以与其清洁能源业务,产生互为驱动的协同效应,发挥相互支持、相互结合的业务交叉渗透作用,比如公司计划以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为切入点,将BIPV、BAPV与建筑节能结合,提供“光伏+建筑节能”的高效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水发兴业能源清洁能源业务的跨越式发展,有机会带动绿色建筑业务齐头并进,有利于两大业务板块形成螺旋上涨的正向循环,这或可理解为水发兴业能源独有的“飞轮效应”。而“飞轮效应”的存在与不断旋转扩大,便成为了公司长期价值不断提升的底层密码。

因此,公司打造成为千亿资产规模的清洁能源国有上市公司,也是水发凝聚内生性成长优势,通过外延式扩张,内外联动,多势能共同配合的特殊成长过程,这决定了其在市场的演绎方式也将与众不同,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