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RNA赛道的稀缺标的,通过港股聆讯的Sirnaomics是否会成为核酸药物第一股?

格隆汇 2021-12-18 00:01

12月6日,专注RNA疗法的国际领先生物制药公司Sirnaomics Ltd.-B (以下简称“Sirnaomics”)在港交所网站上公布了聆讯后资料集,宣布即将启动公开发售。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本文注意到,早在IPO前Sirnaomics就已经获得了5轮融资,现有股东包括旋石资本、仙瞳资本、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沃森生物、阳光融汇资本、越秀产业基金等知名的专业投资人。招股书显示,公司在今年7月完成pre-IPO轮融资后的估值为6.57亿美元,约等于42亿元人民币。

随着今年瑞博生物科创板IPO的终止,作为国内RNA赛道第一股的Sirnaomics,此时成功通过聆讯、即将赴港上市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或将成为RNA领域又一次重要的资本突破。

那么,从资本市场角度看,全球RNA药物研发领头羊Sirnaomics究竟优势在哪里?在RNA赛道的发展前景如何?又具备怎样的投资逻辑呢?

一、创新的双重靶点RNAi疗法赛道前景可观

以市场发展潜力的角度而言,Sirnaomics深耕了十数年的RNA干扰(RNAi)赛道无疑是一条相当火爆的赛道。纵观目前RNA疗法的三大热门方向,mRNA、RNAi和ASO疗法,可以让致病基因“沉默”的RNAi技术是当今生物医药开发领域中最有前景、发展最快的前沿领域之一。

简单理解,RNAi是一种基因沉默现象,由小干扰RNA(siRNA)通过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ISC)而介导靶标mRNA的降解,抑制其翻译。利用这一机制,RNAi可用来沉默特定基因的表达来治疗疾病。

从RNAi疗法的发展趋势看,RNAi自2006年获得诺贝尔奖后,经过近20年的持续开发和技术进步,目前已有50多项在研的RNAi药物开发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临床试验,其中约三分之一处于临床后期。

与其他小分子药物相比,RNAi疗法具备五大核心优势:广泛的可成药靶点、精准及个性化的疗法、安全性高、效果持久、开发成功率高且成本低。

注意到,目前用于全部适应症的RNAi疗法的全球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0.12亿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3.6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已达到449.2%,估计于203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截至2030年,RNAi疗法应用于常见病及肿瘤学的市场规模将占总市场规模的54%;同时中国RNAi疗法的市场规模将由2022年的约0.04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3亿美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估计于2030年将达到约30亿美元。由此看来,RNAi疗法的市场具备极强的成长性和极大的想象空间。

(来源:公司招股书,灼识咨询报告)

二、多重核心竞争优势奠定Sirnaomics RNAi药物研发创制领头羊地位

如今RNAi重新获得资本青睐,越来越多境内外药企巨头纷纷入局RNAi疗法,而在资本市场抢占先机的Sirnaomics是在中国及美国均占有重要市场地位的、全球首家运用RNAi技术在抗肿瘤领域取得IIa期积极临床数据的国际RNA药物研发企业,是迅速发展及具变革性的RNA治疗市场的领先创新者。笔者相信拥有优秀基因和发展潜力的企业最终可在资本市场站稳脚跟,此番赴港上市,公司颇具看点,接下来将就此揭示Sirnaomics的竞争优势和核心投资逻辑。

1)极具竞争力的两款重磅产品,搭载丰富产品管线

根据招股书所述,Sirnaomics专注于探索RNAi和mRNA药物和疫苗研发及产业化,目前已搭建了一个包含十余款在研产品的丰富管线,涵盖抗肿瘤、抗纤维化、抗病毒和抗肝脏类代谢疾病等多种治疗领域。其中,临床进展最快的核心产品STP705和STP707,均为针对TGF-β1和COX-2的双靶向siRNA疗法。

据悉, STP705是一种双重TGF-β1/COX-2抑制剂,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肿瘤学I/II期临床试验中已被证实有效性及安全性。公司正在进一步推进STP705针对鳞状细胞原位癌(isSCC)的IIb期临床试验、针对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的II期临床试验以及针对瘢痕疙瘩的II期临床试验。此外,公司也已启动应用STP705经局部注射给药治疗肝癌(篮式)的I期临床试验。Sirnaomics还就原发硬化性胆管炎(PSC)、肝胆管癌(CCA)和肝细胞癌(HCC)三项临床指症取得了美国FDA颁发的孤儿药认证。

Sirnaomics另一款核心产品 STP707则是使用公司全球独有的PNP递送平台,同时靶向TGF-β1和COX-2,通过静脉给药治疗肝癌、多发性实体瘤肝纤维化肺癌等疾病。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进行的GLP临床前研究表明,STP707在令靶基因沉默方面具有明显的功效,并证明了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已于2021年11月在美国启动STP707治疗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并计划于2022年向中国药监局提交IND申请,作为全球多中心试验之部分。同时招股书亦提到,Sirnaomics接下来将陆续开展针对多种肿瘤类型开展I期临床试验及II期临床试验,包括转移性皮肤鳞状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HCC及CCA等。

此外,Sirnaomics有两款值得重点关注的临床前候选药物,分别是使用GalAhead™导入系统并靶向因子XI的STP122G,以及由Sirnaomics子公司—— 专注于mRNA药物和疫苗研发的达冕生物(RNAimmune)开发的RIM730。其中,STP122G用于抗血栓,计划于2022年上半年向美国FDA递交IND申请;RIM730则是作为预防性mRNA的候选疫苗,利用LNP技术靶向,使用Delta变体刺突蛋白编码mRNA作为抗原来推行mRNA SARS-CoV-2疫苗的研发(该项目现正与美国FDA进行IND前讨论)。同时,RNAimmune也在推行mRNA肿瘤疫苗及药物的研发。

截至招股书披露的日期,Sirnaomics拥有合共六项已发行专利,包括欧洲一项及美国五项以及涵盖该等16个候选产品的40项待批专利申请(包括中国7项、美国21项、欧洲1项及专利合作条约下2项及其他司法权区9项)。

(来源:公司招股书)

此外,公司还拥有至少13种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的其他产品管线,涵盖广泛的适应症,包括流感、乙肝、HPV、胰腺癌、结肠癌等诸多癌症、心血管代谢疾病,以及医美脂肪塑性治疗。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4月,Sirnaomics与国内知名疫苗企业沃森生物建立了研发合作。此次合作将结合Sirnaomics的RNAi药物研发专业和沃森的生产、营销能力,共同开发新型抗流感RNAi药物STP702。Sirnaomics将获得约4150万元人民币首付款,并将在后期获得该候选药物1亿元人民币的的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基于产品销售的分成。由此可见,Sirnaomics产品适应症拓展潜力大,产品空间仍在不断提升

2)破解掣肘难题,创新递送平台助力产品创新

现阶段下,成功开发RNAi/mRNA疗法及疫苗的关键在于找到安全有效的递送载体,能将相应RNA递送至目标细胞类型及该细胞内的作用位点,并保护RNA在到达目标细胞之前不被降解。

Sirnaomics经过十多年的辛勤耕耘,已建立起多个创新及专有核酸药物给药平台,包括其全球独有的多肽纳米颗粒(PNP)药物递送平台、新型GalNAc RNAi递送平台以及PLNP递送平台等。相比于核酸药行业所谓的主流递送技术,如GalNac(三触角型N-乙酰半乳糖胺)和脂质纳米颗粒(LNP)导入技术,Sirnaomics的给药系统具备明显的递送平台技术优势,并已建立起了较高的竞争壁垒,有望成为未来商业化的核心竞争力。

其中,Sirnaomics的多肽纳米颗粒(PNP)药物递送平台具有全球范围内的专利保护,可以通过局部或全身给药,毒性低、易制造、可触达多种靶向器官和细胞类型,且既可以递送siRNA,也可以递送mRNA。

Sirnaomics已取得的IIa期肿瘤学的积极临床试验结果成功验证了PNP递送平台的有效性。公司现正进一步扩大产品管线,运用PNP技术同步推进若干项针对不同指症的临床试验的执行。

(来源:公司招股书)

而Sirnaomics的新型GalNAc RNAi递送平台则能够实现对肝细胞的高效能特定递送。目前,Sirnaomics还在进一步设计和优化其他的核酸药物递送平台,包括siRNA/化学药物偶联物的不同方法、肽配体肿瘤靶向以及通过气道递送进行呼吸道感染治疗等。

笔者认为,Sirnaomics持续投入药物递送系统,不断扩大及完善其产品管线,有望将RNAi药物推向肿瘤治疗、纤维化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等领域构筑公司在未来竞争中的绝对优势。

3)拥有经验丰富且富有远见的全球化管理团队

除了以上两大核心竞争力,Sirnaomics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背后,还有一只经验丰富且富有远见的全球化管理团队颇具看点。

据招股书所示,Sirnaomics的高层管理团队在研发、临床及商业化RNA疗法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及能力。Sirnaomics管理团队及科学顾问委员会在中国及美国世界领先制药公司及研究机构拥有平均超过20年的药物研发经验。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陆阳博士在核酸干扰新药研发创制领域深耕多年,亦是国际上最早进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创业者之一。陆博士目前的著作已超过55期科学书刊,发明53项专利且因其创新研究及企业精神于中国及美国获认可及授予多个奖项。

陆博士在中国及美国生物医药研发方面拥有逾28年经验,在开始创业前,陆博士在诺华基因治疗分部任职,随后于2001年在美国创立Intradigm Corp.,担任该公司执行副总裁并领导该公司siRNA疗法研发直至2007年初为止。于Intradigm离任后,陆博士于2007年春天创立美国Sirnaomics,并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分别建立苏州Sirnaomics及广州Sirnaomics,带领团队搭建扎实的技术平台并丰富RNA治疗产品管线。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Sirnaomics的研发团队由115名雇员及顾问组成,其中27名持有博士学位,30名持有硕士学位。且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不惜重金,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5个月,Sirnaomics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21.3万美元、1489.4万美元与976.6万美元。

三、商业化提速,打开价值天花板

与众多未盈利生物技术公司一样,Sirnaomics目前尚无获准用于商业销售的产品,因此并未产生任何产品销售收益。

据招股书所示,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5月31日止五个月,Sirnaomics录得的净亏损总额分别为1712.7万美元、4642.8万美元及2333.9万美元,这主要是因为主攻治疗领域高昂的前期研发费用以及部分必要的行政开支。

(来源:公司招股书)

但值得注意的是,Sirnaomics的在研管线产品将在未来两年内陆续推出市场,尤其是与STP705及STP707相关的适应症产品推出带来的盈利机会和空间,将加速商业化进程,进而实现营收的增长。

此外,作为一家同时在中国及美国深耕多年的临床阶段RNA药企,Sirnaomics采用了“优势互补”的临床开发策略,基于中美两个市场不同的医疗需求和监管体系,最大化地实现两地市场互补的监管政策所带来的政策红利,加速临床开发,快速积攒市场优势。

当前,Sirnaomics已在广州建设了自有的核酸药物生产车间,计划于2022年第一季度开始运营,届时将进一步强化其在中国的产能,逐步完成医药研发企业向医药制药企业的转型。

笔者认为,Sirnaomics在中美都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其战略性的临床开发策略和产业化布局,最大化发挥了“中美双市场”的优势。此其多重竞争力必会给其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可期的收益。

另据招股书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情况显示,Sirnaomics此轮上市后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核心候选药物STP705的研发和商业化、PNP-STP707的开发、如STP122G、STP133G及STP144G 等GalNAc计划产品以及其他mRNA临床前候选药物的研发等。整体来看,上述方向与Sirnaomics的战略发展方向相吻合,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公司行业地位,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先机。

结尾

如今生物制药企业纷纷加速资本化上市速度,而RNA赛道的大门正在大开,可以肯定的是,具备真正创新能力的、有足够高的行业壁垒的领头企业方能脱颖而出。从这点来说,拥有硬核研发能力及突出的综合实力的Sirnaomics,抢占了“国内核酸药物第一股”的先机,具备绝对的稀缺属性。其成长过程中陆续完成了5轮共计2.7亿美金的股权投资,也印证了资本对其未来发展空间和成长性的持续看好,或能在不久的未来成长为一家全面整合的国际生物制药企业,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