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糖≠戒糖!科学降糖破解误区,锚定大健康产业“新赛道”

柒财经 2021-11-23 00:01
“无糖”“低糖”“抗糖”……这些关键词正在逐步成为人们消费时更多考虑的因素,在百度搜索“抗糖”字眼,搜索结果有超过1亿个,小红书中有明星、网红、各类博主分享的笔记超过22万条、商品有1700多个。今年以来,“抗糖”更是多次冲击热搜,甚至还有网络流行语:“想要皮肤好,抗糖少不了”,商家也迎风口而上。

那么,这背后是真“抗糖”还是商家忽悠的“噱头”?是“生活新时尚”还是“健康伪科学”?怎样是“抗糖”的正确打开方式?“抗糖”产业健康发展还需迈过几道坎?为此,新华财经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专家、经济学家和厂商,并对京沪闽等多地的消费者进行了调研。

“抗糖”到底抗的是什么“糖”?

如今,“抗糖”不仅是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还成为很多爱美、时尚人士每日“打卡”的重要内容。为什么要“抗糖”?“抗糖”又到底是抗的什么“糖”呢?减少糖分摄入,真的可以美白和抗衰吗?

对此,来自福建福州的翁女士认为,糖是老和胖的元凶,自己平时会留意一些“抗糖”类产品信息,也会在日常护肤认真 “抗糖”,餐饮也会选择“无糖”或者“低糖”产品,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护肤减重、延缓衰老。

与翁女士严格执行“抗糖”不同,来自北京的杨先生则属于“佛系抗糖”,他表示,平时工作很忙,经常有应酬,饮食没有规律,生活中虽然没有刻意“抗糖”,但也会留意降低餐饮中的糖分摄入量,希望借此保持健康。

对于消费者的“抗糖”行为,国家中药现代化(上海)创新中心主任杨子荣表示,日常生活中,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用的淀粉类食品、白糖、水果等,经过消化转化成葡萄糖,通过新陈代谢可为全身提供营养和能量,而多余的葡萄糖则以糖原的形态储存在肝脏、肌肉等器官组织内,以供机体所需。其中,部分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后会产生一种不可还原之物质---糖化终产物AGEs(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在体内有两个来源,一是过量的糖和蛋白质在体内合成AGEs,二是通过进食将食物中存在的AGEs摄入体内。

“AGEs会改变和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功能,如与其他蛋白质连成大分子,则会降低蛋白质被代谢的机会;AGEs会使DNA发生移位,造成DNA损伤,影响DNA正常功能。”杨子荣说。

目前研究表明:AGEs会加速人体的衰老和导致诸多慢性退化型疾病的发生,比如与血管内壁蛋白结合形成血栓,与神经细胞蛋白结合会引起阿尔兹海默症,与晶体细胞蛋白结合会产生白内障,与表皮细胞蛋白结合会形成糖尿病足等。

茉雅糖白白是一款被小红书博主“种草”的产品,茉雅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表示,日常饮食中含有的多糖要转化成葡萄糖即单糖,才能成为人体需要的能量,但单糖过多会导致血糖升高,所以“抗糖”首先是要抑制多糖向单糖转化的时间,其次,因为单糖需要通过转运蛋白进入小肠才能被吸收,因此要抑制转运蛋白的运转效率,进而达到美白、抗衰的作用,这也是很多“抗糖”产品的运作机理。

抗糖≠戒糖,“成分党”应该注意什么?

来自上海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很少吃碳水化合物,基本上不吃糖类零食,会关注成分表,少糖、无糖才会购买,还曾吃了一段时间抗糖丸。不过,她也表示,长时间严格抗糖,会影响到心情愉悦度。

当下,和王女士一样的“成分党”越来越多,他们走进奶茶店、咖啡厅,点饮品的时候一定认真嘱咐,要少糖或三分甜,甚至无糖;走进超市、面包店,拿起产品的第一反应是看看配料表,含糖量的多少决定其是否购买该产品。那么,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如何做到科学控糖呢?

“抗糖≠戒糖,完全不吃糖,甚至不吃主食、不吃蔬菜水果、不吃米面,这是非常错误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国内内分泌代谢病学专家宁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食和新鲜蔬果中提供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能量来源,只有科学控糖,才能保证身心愉悦和健康。此外,他认为,“抗糖”这两个字不够通俗,他建议,讲降糖效果会更好。

宁光表示,要在生活中做到科学控糖,在挑选相关产品、食品时,首先要学会看食物成分表,其中宏营养素的三大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中,要降糖就要减少碳水化合物比重;在介于宏营养素和微营养素之间的营养成分中,要降糖就要降低纤维素、无机盐的成分含量,即钠、钾、磷、钙等离子的含量。简言之,要降糖,就要选择高纤维化、低糖或无糖、低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或饮品,同时减少钠离子的含量,少吃盐,并减少脂肪的摄入。

“其次,要降糖,还要多运动,提高能量消耗,促进代谢。不过,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不提倡进行急性的、快速的、剧烈的运动,而是要做持久的、有一定时间长度的、能够长期坚持的运动。”宁光说。要科学控糖,对于60岁以上的人来说,可以做一些身体能承受的慢走、游泳等;对于40岁到60岁的人,提倡做一些中等量、但不太损耗的运动,比如网球、乒乓球等;再年轻一些的人可以选择一些马拉松等剧烈性运动。

此外,宁光还建议,要科学控糖,还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简单地讲,就是迈开腿、管住嘴,还要减少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全方位去调整自身状态。

重研发、定标准,产业发展还需迈过几道坎?

目前,市面上带有“抗糖”标签的食品、饮品也越来越多。

其中,仅以饮料为例,根据2021年9月发布的《健康中国饮料食品减糖行动白皮书》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无糖饮料销售占比仅1.25%,2014年至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40%以上。2019年无糖饮料市场份额占比2.85%,2021年无糖饮料市场份额占比4.07%,无糖饮料占比增长明显。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水准的要求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会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抗糖产业发展或将迎来机遇期,“不过,由于市场对一些产品‘抗糖’效果的评价存在分歧,未来要实现发展还需不断夯实产业基础。”

宁光也表示,降糖产品最重要的是没有副作用。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降糖产品是要长期吃的,它不像是抗生素,吃三两天就会结束,降糖是一种持续十年左右的行为,所以,任何微小的副作用都会导致大的“恶”。

“能量代谢决定一个人的健康水平,所以,我认为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各种产品,比如抗糖类,或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但目前国内相关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要实现大的跨越,可能还需要多点发力。”宁光说,从长期看,在未来二十年左右时间里,当人类解决了一些显性疾病,比如肿瘤、心脑血管病时,会更追求健康生活方式,而制约健康最关键的问题是能否实现健康老龄化。

宁光表示,一方面要进行前瞻布局,加大对能量代谢的原创研究和技术突破,比如说相关的特医食品;另一方面国家尽快制定相关标准体系,目前这是一个“混沌”市场,缺乏产品效果的具体衡量体系,因此建议质监部门出台相关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茉雅生物科技总经理张毅也认为,降糖、抗糖产品琳琅满目,但距离真正形成产业还有一段距离,这有赖于科研的推进,和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在未来抗糖这个赛道上,茉雅更看好中国传统中医药这个细分领域的潜力。

“此外,细分市场培育也非常重要,比如消费者对‘抗糖’产品的消费意识、认可度再到忠诚度的不断提升,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产品角度来看,只要不断加大产业链下游的开发,特别是产品功效研发、使用的便捷度等方面得到改进,才能逐渐扩大市场容量。”陈雳说。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