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思创:聚焦碳中和解决方案|进博会时间

国际金融报 2021-11-11 00:01

本次进博会上,德国材料制造商科思创迎来了它的首次亮相,主题紧抓当下的热点话题“低碳”“减排”。

聚氨酯、二氧化碳转化为替代性原材料......这一个个名词,听起来离消费者的生活似乎很遥远,却吸引了大量关注碳中和前沿动向的观展者驻足凝望。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感知“低碳技术”是如何在生活中应用的,在进博会现场,科思创还展示了一系列围绕碳中和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例如聚氨酯床垫泡棉化学回收工艺,可取代化石原材料的生物基原材料等,借着进博会的契机,该公司也宣布将在上海新建聚氨酯弹性体工厂。

“这一投资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承诺。相信弹性体及其他高科技材料解决方案将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向记者表示,新工厂投产后将主要应对亚太市场对聚氨酯弹性体不断增长的需求,该工厂选址于科思创上海一体化基地,预计将于2023年投入运营。

雷焕丽在进博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与中国学术界合作紧密

扎根中国市场,科思创与中国学术界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进博会上,科思创还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SIOC)签署合作伙伴协议,同时深化与同济大学的战略合作,达成了新的五年合作协议。

“通过与上海有机所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延续和同济大学在创新研究院的成功合作,我们将围绕循环经济,继续推动开放式创新。”科思创全球创新管理及亚太区创新负责人施马可(Dr.Michael Schmidt)说。

据悉,同济大学与科思创合作已有十年的时间,回顾过往,二者最初将合作重心放在了生态建筑和材料领域。“目前我们增加了一些新领域的研发,比如说新能源车,尤其是安全性和轻量化方面,围绕着电池的轻量化和电池的安全性等开展了一些科研攻关。与此同时,我们在数字化技术以及循环经济领域也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同济大学的合作是一种真正双赢。”科思创首席执行官施乐文(Dr.Markus Steilemann)对记者说道。

坚定推进碳中和目标实现

“中国将在向循环经济的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科思创所拥有的技术应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施乐文表示,“我们致力于实现全面循环的愿景与中国发展的大趋势相符。”

施乐文表示,科思创目前在上海漕泾打造的一体化生产基地已经是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生产基地,到2020年底之前,公司已投入35亿欧元的总额。

雷焕丽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科思创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63年,虽然从2015年独立运营至今只有6年,但围绕着“为循环不息而创”愿景,致力于实现“全循环”,目前该公司已经推出了不少低碳节能解决方案。

“科思创的经营活动全部围绕循环经济,这其中包括研发,并在未来十年里,围绕循环经济,该公司会投入十亿欧元。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快更远。”雷焕丽说。

记者 周秭沫

编辑 程慧

责任编辑 孙霄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