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开张在即,“专精特新”企业你会玩吗?

格隆汇 2021-11-08 00:01

编者按:

北交所开市在即,许多二级市场投资者正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合格的投资者在正式投资之前,必须要尽可能地做严谨周密的调查研究。这种研究不但包括新市场的定位、规则,以及具体标的公司的基本面情况,而且还要包括一级市场投资人的视角和观点。

本文为格隆汇会员特约稿件,作者是一位一级市场投资人,他目前手上正好有一些早期参与的公司在冲刺北交所上市。今天我们请这位作者来给大家做一次分享,希望能对大家的投资之路有所帮助。

正文

各位会员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能够借格隆汇宝地来和大家分享交流,非常荣幸!我参投的那些公司目前属于敏感期,企业的具体内容就不谈了,今天只和大家聊一聊对于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投资的一些个人心得。

1、“专精特新”企业该怎么选?

2015年初,我因为一些机缘开始接触创投,没想到这番误打误撞,就在这个圈子里折腾至今。这几年恰好是中国创投风起云涌的阶段,各种新产业、新项目层出不穷,这其中诞生了很多大机会,当然也出现过不少天坑,其中甘苦,一言难尽。

做创投的人都希望自己投的项目有一天能够成为巨无霸,就像刘元生投万科,孙正义投阿里那样,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案例可遇不可求。这其中不单需要企业的商业模式基因强大,还需要许多的资源,更需要机缘和运气。二级市场投资者往往只关注最后成功上市获利退出的那一部分创投资金,但那些未能退出,甚至直接血本无归的创投资金通常都直接被无视了。

能够成为巨无霸的公司任何时候都是少数派,所以早年就有不少创投在布局“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那么什么是“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呢?官方有官方的定义,但创投圈对它们的定义不外乎以下两点:

1、 其所在行业在整个大产业链条中有其固有的一席之地,不可或缺;

2、 该企业具有某种独特的能力让其保持领先地位,且这一能力是其他企业难以效仿的。

这两点都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护城河,是它们的优势所在。但是,大多数“专精特新”企业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难题,就是很难做大。

这里面也有几种情况:

1、 其所处市场的总体量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微小,导致它没法做大;

2、 凝练“独门绝技”需要时间沉淀,而这个时间周期太长。

第一种情况其实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只能等着未来某一天因为某种因素来改变整个产业生态,但这个我就没法预判了,在我看来这属于“天道茫茫不可知”的范畴。第二种情况看起来似乎很简单,无非是需要耐心而已,但实际上这种漫长的等待很容易让投资者崩溃。二级市场上,持股一年后股价腰斩,投资者们早就在论坛里炸锅了,而一级市场里,投完三年没动静都算运气不错,毕竟还有投完不到一年就破产的呢。

所以,从单纯的投资角度来说,“专精特新”只是个产业定位而已,而投资人要对自己的钱负责,那么就只能选择“专精特新”中的一小部分来投。这一小部分得具备一种特殊能力,就是规模复制的能力,因为唯有如此,未来才有真正的成长性可言。

什么样的“专精特新”具备规模复制能力呢?我觉得,某些以科技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值得重点关注,特别是科技应用范围具有延展性的公司。这类公司前期漫长的等待都是为了之后的技术绽放,所以才具备规模复制带来指数级增长的可能性。

相应的,另一类公司我就建议尽量规避,就是那种“匠人之神”型的公司。

匠人精神近年来从日本渡海而来,经过各类营销组织的精心包装之后,可谓备受国人推崇。我认为,这种精神用于个人技术的提升和产品品质的提高方面固然很好,但用在企业经营上 是作茧自缚,故步自封。君不见,那些被营销号津津乐道的“寿司之神”们,实际上不过就是一间矮小店面里的父子两人而已。我们所处的是工业化时代,对于这种传统手工业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批判地继承,“犟人精神”还是没有的好。

本人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投资教训,反正我后来遇到这类企业我都是绕着走了。现在有不少“匠人之神”型企业正在想方设法往“专精特新”上靠,我建议大家要警惕。

2、北交所是创投的利好

北交所具体开市的日子还没有定,但这一天越来越近倒是个事实。北交所开市意味着什么,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里我只说说它对于一级市场投资人的一些意义。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北交所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利好消息。

以往“专精特新”企业最大的难点就是资金退出难,所以这些企业是不受待见的,很多公司创业十年都未必融得到钱。以前这类公司只能等机会,有时候机缘巧合,某上市公司业绩烂到要退市的时候,没准就会定增融资把“专精特新”给并购了,然后拿到二级市场上去讲故事,但是后来这条路越来越难走,现在是非主流退出方式了。

将来有了北交所,“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投资人们多了一条退出通道,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情。

对于中小企业创始人来说,其实北交所也是个利好,能上尽量上吧。

我昨天看到一篇关于北交所的报道,里面有一位软体机器人公司的管理层说,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谨慎,甚至有点担心。我觉得他这个表达有点过于矫情了,以这公司目前的条件,主板、创业板科创板都达不到标准,再努力十年也不知道能不能达成。本来他们是绝对与上市无缘的,但现在能上北交所,居然还表示谨慎和担心,真是令人哑然失笑。好在他们公司的股东里还是有些明白人的,现在他们已经在北交所门口排队了。

在中国做企业,能上市尽量上市,毕竟像华为、老干妈这样的企业全国也就那么两三家,农夫山泉当年矫情一把,后来想明白了还是要赶紧转舵,只可惜再回首已物是人非。

以往中国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盈利指标有硬性规定,但也正由于这种刚性标准,导致中国互联网巨头们几乎全部流失到海外市场。科创板允许上市公司可以在未盈利状态下上市,而这次北交所把上市门槛定为2亿市值,其包容性甚至超越科创板,这也是一个新的创举。用专家们的话来说,就是“投资人能更早退出、有更明确的预期,同时将促进更多社会资金加大对专精特新等行业隐形冠军企业的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作为投资者,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想清楚利好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做决定。

3、结语

从北交所到专精特新,政策的导向越来越明确,而政策的确定性对一级市场来说,就是最重要利好。

过去三年里,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整体处在向上通道中,但今年到目前为止,这两项指标比2020年下半年的历史最高点都有所回落。这说明,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在经历了一轮爆发期之后,目前正处于临时修整阶段,而短期内出现的投资节奏放缓,主要是由于投资机构面对一些市场不确定性采取的谨慎态度。

当政策确定性进一步明朗之后,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有望再次走高。

实际上自去年设立精选层的时候,专精特新们的估值就已经在涨了,现在一级市场里的这些公司估值已经不低,而普通投资者要想从中捡漏,不但要有过硬的分析能力,还要有很好的运气才行。

北交所开市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利好,但此事最核心的关键点是未来该市场的流动性究竟如何。如果流动性很好,交投活跃,则一切的资本溢价都好商量,而如果流动性很低,则即便是早期介入的创投股东也很难顺利出手。

那么,北交所的流动性究竟会如何,这个事现在谁也不知道,毕竟它得靠每一个参与者用真金白银投票投出来。

这一票,投还是不投呢?这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只能说“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