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南洋商业银行(中国)副总裁韩秀珍:释放跨境金融服务“热能”|进博会时间
“作为进博会的四届‘忠粉’,南商收获颇丰,不仅与一些地方性商务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也进一步加深了与存量客户的合作深度。”11月7日,在第四届进博会展台现场,南洋商业银行(中国)副总裁韩秀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今年,南洋商业银行(中国)在展区设计中融入“小型金融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和“红色金融”的主题元素,陈列了南商从1949年成立至今一系列重要历史资料,展示南商多年来贸易金融服务和跨境资金服务的特色。
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同时也是《国际金融报》的“熟面孔”,韩秀珍与记者畅谈近年来南商在跨境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多个业务层面的探索创新路径,也对党建与经营的融合,以及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思考予以回应。
(王媛媛 摄)
精心设计特色展台
2021年,南洋商业银行(中国)(简称“南商”)作为服务贸易展区的参展商,连续第四年“驶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作为进博会的四届“忠粉”,南商收获颇丰。韩秀珍表示,南洋商业银行(中国)充分发挥跨境区位优势和业务协同禀赋,在往届进博会上举办了“银政企合力,共促大湾区发展”、“精致苏州、精品南商”、“潮起海之南,扬帆自贸港”、“活力浙江、魅力南商”等精彩活动,促进了银、政、企三方的交流。
藉此机会,南商与一些地方性商务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如苏州市贸易促进会、江苏省贸易促进会等,拓展了来客渠道。同时也以参展进博会为契机,与武汉江夏农业、安徽新华控股、怡亚通集团等一批重点客户签订战略合作意向、项目合作协议等,进一步加深了与存量客户的合作深度。
今年是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南商是一家与生俱来携有红色基因的港资银行。因此,“红色金融”也成为南商筹备展会的考量主题之一。
谈及此次进博会参展亮点,韩秀珍介绍称,我们在展区设计中融入“小型金融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和“红色金融”的主题元素,陈列了南商从1949年成立至今一系列重要历史资料,展示南商多年来贸易金融服务和跨境资金服务的特色之余,更将南商70余年与新中国发展同向同行的奋斗历程,以可视化的实物展方式呈现给观众。
(王媛媛 摄)
除了精心设计的特色展台,南商此次还依托自身跨境禀赋和中国信达的平台优势,围绕跨境金融服务、另类投行业务的热点话题,准备了多场专题沙龙和小型圆桌论坛;也借鉴了过往三年累积的进博会参展经验,针对境内采购商、境外参展商提供国际结算、贸易融资、跨境担保等一体化金融服务方案,力求满足各行各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做好客商、展商的跨境投融资对接服务。
多措协同创新业务模式
今年,也是南商加入中国信达五周年。五年以来,南商发挥自身优势,多措与集团实现协同发展。
中国信达未增设银行板块时,主要服务于客户生命周期的早期投资及不良资产处置两端。在韩秀珍看来,南商的加入,使得信达补全了银行基础业务“一角”,结合证券、信托、租赁等多项金融业务手段,覆盖企业整个生命周期,扩大对客户的金融服务维度,更好地履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
“南商也以商业银行业务,带动信达投行板块的债券承销等低资本消耗业务,对信达传统业务链起到补链、强链作用。”韩秀珍说。南商亦在此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穿透服务能力,咬准“获客”和“维客”两个着力点,联动集团分子公司,着力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协同特色和南商自身跨境特色的创新业务模式,最终达成“1+1>2”的效果。
除了对公业务,在零售业务方面,南商亦立足于正反双向协同,深入探索不同场景营销、平台搭建的共享可能性。韩秀珍向记者举例称,建设第三方存管实现与信达证券对接,共建了“信达财富俱乐部”;2020年的进博会上,南商也推出了线上展厅,同步开展信达财富投资沙龙,为零售客户提供多元化投顾服务。
生意火爆的瑞士巧克力柜台前。(国际金融报记者 张力 摄)
数字化破解普惠信贷困局
南商自2019年完成新一代信息系统自主建设工作后,探索了多渠道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向“开放银行、数据银行”的目标转型。
据韩秀珍介绍,在此期间,南商尝试了基于“1+N”的线上小微信贷平台;围绕物业缴费场景,对社区金融进行尝试;或以账户管理为切入点,融入货运生态,提供融资与支付服务。从底层数字产品创新、大数据应用、流程重塑、场景对接开始,保持战略定力,向着目标渐进式转型。
数字化理念亦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逐渐实现融合。近年来,南商坚持以科技之“薪”燃普惠之“火”,将“数字化”作为破解中小行普惠信贷困局的有力抓手。
“我们引入RPA机器人及OCR识别技术,重点拓展了‘1+N’批量授信业务,推出‘南商普惠宝’支小助农线上融资平台,切实做到了将金融活水精准地‘云’滴灌到实体经济领域。”韩秀珍说。
南商独特的背景,令其有别于普通外资银行,对国家支小助农的政策导向响应更快,步履更实。早在2017年,南商(中国)便联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正邦集团推出“助农贷——正邦模式”,为饲料板块经销商、养殖户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个人经营性贷款服务。
韩秀珍表示,南商深知,外资银行相较于国有行和城商行并不具备资金成本优势,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切入点,结合自身的有利禀赋开展“差异化”普惠。对此,我们紧抓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国内外贸产业的重塑机遇,紧跟行业动向,依托跨境禀赋,通过进口信用证、出口保理等手段,为具备外贸背景的中小企提供国际贸易项下丰富多样的普惠金融服务。
参观者在苏富比展台驻足拍摄。(国际金融报记者 张力 摄)
多维赋能绿色金融发展
近年来,南商持续加大绿色信贷项目投放力度,投放产业涉及清洁能源、高效储能、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领域。
“南商紧密围绕绿色信贷业务深耕制度建设和数据治理,明确将绿色信贷投放纳入分行年度KPI,以考核指挥棒手段引导分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韩秀珍强调。
同时,南商上线绿色贷款统计模块,有效提升绿色信贷数据提取和统计工作,并持续进行适应性改进,如在产品打标模块中添加绿色信贷标识,进一步将标识功能下沉到底层数据环境中,提高统计精度。
除了绿色信贷投放,南商(中国)也积极尝试绿色债券、绿色ABS投资、排放权及排污权质押贷款等新兴绿色金融业务品种;零售业务上,与基金公司开展绿色主题基金代销合作,为光伏等绿色产业提供惠农分期服务等。
此外,南商亦积极对接同济大学工程与产业研究院、绿色技术银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在韩秀珍看来,这为企业客户实现绿色赋能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自身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实现银行、企业和社会的三赢,多措并举、多维合力赋能绿色业务发展。
合力传承红色基因
2019年,新中国迎来70周岁华诞,南商中国党委亦在这一年正式成立,南商自此成为了内地四十余家法人银行中第一家,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家设立党委的外资银行。
早在2016年,作为外资银行的南商加入国有资管中国信达,这一“合体”亦属业内首例,为日后南商的党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南商中国党委在荆楚大地上设立武汉分行,成为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首家落户武汉的金融机构。韩秀珍指出,“选择在这一特殊时期设立武汉分行,亦是南商秉承初心,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例证。”
近年来,围绕中国信达党委“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思路,南商深化统筹,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与经营发展有机统一。
韩秀珍表示,南商一方面不断强化银行“金融为民”责任担当的落实情况,一方面也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切实防范各类风险,确保稳健发展。相较于2019年前党总支的组织形式,设立党委让南商(中国)更好发挥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她进一步分享经验称,基层党支部从业务层面助推经营发展,党委则可从宣传教育、文化浸染层面,可持续地引领经营发展,从中国信达党委到南商中国党委,再到南商中国基层党组织,上下形成的“红色”合力,令党建与经营的融合更实、更密。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级
南商的业务版图,始终在根据中国的发展战略不断更迭扩容。
近年来,南商持续依托跨境区位优势,抓住海外收购、股市私有化等不同业务机会,向“一带一路”沿线企业提供短期贸易融资、中长期项目融资、并购贷款、银团贷款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支持其开拓国际市场,为架设“一带一路”的合作桥梁增砖加瓦。
数据显示,南商(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融资方面提供授信额已累计超百亿人民币。
作为一家总行位于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南商近年来加大对自贸区内集成电路、生命科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高端服务等行业的支持力度,积极介入政府产业基金项目,灵活运用投贷联动等业务,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有机融合。
同时,通过对接区内产业规划和投资贸易制度体系,为区内企业提供各类跨境结算、贸易融资、跨境直贷、境外债券承销、跨境并购融资、跨境银团贷款和财务顾问等多项跨境金融服务。
跨境远景依然大有作为。韩秀珍表示,“南商将以上海自贸区和国际金融建设为契机,加大在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转让平台、人民币离岸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期货业务、自贸区资金交易平台等跨境金融业务产品线的投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级。”
记者:王媛媛
编辑:潘晟
责任编辑: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