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9年,230万注册用户,红杉迷上这个医生平台
有一份职业,必须要做到老学到老。
没错,那就是医生。医学院的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不仅要从工作中实践经验,同时还要不断跟踪最新学术研究进展,继续医学教育。
过去,医生们从杂志、期刊上捕获信息。到后来,传统的纸媒已然跟不上时代步伐,大家通过PC互联网更容易获得医学信息来源,也由此催生出一批新兴公司,譬如丁香医生等,摆脱了印刷和投递成本,医生社区也初露头角。
毕竟电脑过于笨重,不易携带,从PC端向移动端的转变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越来越多资本关注到这一领域,医生社区这个本来很狭小的细分赛道也拿到了不少投资,包括丁香医生、医脉通等等。
近期,头部医生平台“医学界”完成了C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独家投资。此前A、B轮曾分别获得道彤资本和爱康国宾及其董事长张黎刚近2000万元的投资、亚东星辰1.5亿元投资。
资本为何青睐医学界?医生社区这一跑道是否是个好生意?
1
医学界的进化之路
什么是社区?一群人聚在一起聊相关话题的,这就是社区。
医生的共同话题很多,交流学术、开设医学讲座、病例讨论等等。做医生社区,医学界主要是通过医学讲座和资讯把医生聚集起来。目前,上线6年的APP产品“医学界医生站”注册用户数已达230万以上。
虽然医学界吸引了国内半数的医生注册,但医学界最早并不是做互联网医生社区起家的。
2012年,医学界项目正式启动创业。同年,“医学界”网站、“医学界”手机报、“医学界网站”微博、《医学界》杂志等媒体平台相继诞生。正巧碰上社交媒体发展的红利期,加上医疗健康这一独特赛道,各大平台均有不错的增长态势。
之后2013年,微信号“医学界”开始运营,并注册“医学界内分泌频道”等一系列订阅号,组成微信订阅号矩阵。在微信订阅号这一风口上,很快,微信号粉丝在2014年就突破300万,“医学界”也进入新榜全领域年度订阅号500强,排名第23名。
截至目前,“医学界”拥有近30个微信公众号,超过1000万关注用户,汇集了超250万的主流医生与医务工作者用户。
医学界订阅号矩阵,来源:网络
直到2015年,公司正式上线“医生站”APP,半年后成为日活最高的医生APP。创始人陈奇锐曾表示,“专家讲座是中国大量医生知识更新的主要手段,而传统的CME(继续医学教育)需要医生请假出差,成本太高,所以我们把线下的专家讲座搬到了线上,并打造了一些课程体系。”
仅靠专家讲座吸粉是不够的,医学界也意识到这一点。其在社区里引入内容评论、讨论病例、社交聊天等工具,同时还推出与临床相关的医学资讯,新药信息、用药查询、职称考试等服务。
医生站APP,来源:官网
事实上,医学界的前瞻性探路是走对了。在当前新药上市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不少药业需要加大市场营销投入,拥有大量医生用户群体的医学界成为药业的合作的对象。医学界也对此,提出了主数据库管理、场景化SaaS软件、运营服务等,推动其数字化营销业务的开展。
公开资料显示,预计到2025年,数字医疗营销市场规模将达到1133亿元,渗透率提升至11.4%。
从传统杂志到社交媒体,再到医生学习与服务平台,到创新药数字化营销,尽管医学界速度不算快,但一直不断扩充其业务边界。
2
高黏性是难题
但看似红火的医学界,却也面临着不少难题。
首当其冲,就是医生覆盖率。放眼到全球,日本的M3,美国的Doximity,他们的医生覆盖率都超过了60%。国内,也有丁香医生,医脉通等。以医脉通为例,其约有350注册用户,其中约240万用户为执业医生,约占中国所有执业医生的58%,与医学界不相上下,丁香医生的用户基数则更大。
就目前来说,在医生社区领域,国内尚未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相较于国外市场,国内企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医生社区领域的竞争才刚开始。
来源:网络
其次,拥有一定基数的用户规模后,如何增强粘性,提高日活又是另一个难题。
医生社区,是一个以职业划分的社区,不如游戏、音乐社区的用户,他们的共鸣和兴趣是自然而然的产生,医学交流带有功利性、研究性,相较起来,略带枯燥和乏味。
而且,如果当做学习平台的话,很多时候学会了东西就离开。对于用户而言,不是非必要以同一职业在社区里面进行社交聊天。换而言之,高水平的医生参与社区交流的可能性比较小,兴趣与学习热情不大。这也导致了医生社区的粘性难以形成。
不过,这也不是无法攻破的。国外成功的例子,以M3来说,依靠绑定药企数字营销和调研,还有媒体、医院,增强用户粘性。还有全球最大的医学APP Medcsape,主要提供是医生必需的知识更新相关的服务,还提供了CME、有医学工具,容易获得较高的粘性。
3
小结
一直以来,医疗资源不平衡是困扰国内医疗体系的难题。互联网医疗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现状。长远来看,无论是医生端还是医患端,能存活下来的企业都将会获得红利。
但是成功的医生社区,不仅要考虑广覆盖,还要具备高日活,高黏性特征,这样的产品,才会有更长的生命力。而就目前来说,基于医生这一独特性质,加上国内竞争对手产品差异性不大,医学界恐怕还要医生社区上面多下功夫。
陈奇锐曾表示,医学界在中短期目标上制定了“311规划”,即3年实现上市,达到100亿市值,10年的经营达到1000亿市值。
提出千亿市值,医学界的口气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