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失利,西北白酒龙头净利暴跌超70%,连“根据地”营收都在萎缩……
业绩阴霾持续笼罩着青青稞酒。
8月25日晚间,青青稞酒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营收下降超过20%,净利润同比暴跌超七成。
4个月前,在谈及并不靓丽的2019年一季度财报时,青青稞酒董事长李银会曾对媒体感慨道:“说实话,我们受到的打击很大。一季度是抢销量的时期,但青青稞酒的一季报数据并不理想。”
作为区域性白酒企业,青青稞酒近年来一直在产品品类及拓展市场方面寻求突围之路。
而在灼识咨询执行董事朱悦看来,随着茅台、五粮液等头部高端品牌的渠道下沉,并凭借在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日益挤占地方性品牌的市场空间,行业已呈现出现高端品牌“强者恒强”,中低端区域酒企发展愈加举步维艰的局面,因此,青青稞酒的突围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净利暴跌74.51%
财报显示,2019年1-6月,青青稞酒实现营收5.42亿元,同比减少22.46%,实现净利润0.22亿元,同比暴跌74.51%。
对于营收、净利下降的原因,青青稞酒方面称,2019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区域聚焦西北市场,重心持续保持在核心市场青海、甘肃,品类聚焦青稞白酒。此外,受白酒行业一、二线品牌冲击,及终端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消费者动销投入增加,营销推广费用有所增加。
资料显示,被誉为“中国青稞酒之源”的青青稞酒主要从事青稞酒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天佑德、互助、八大作坊、世义德”等多个系列青稞酒,以及“马克斯威”品牌葡萄酒,是全国最大的青稞酒生产企业,也是西北地区白酒行业龙头,2011年12月登陆深交所中小板。
从产品来看,2019年上半年,青青稞酒青稞酒、葡萄酒及其他品牌酒类产品的业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中高档青稞酒,该板块营业收入为3.81亿元,同比下降27.96%,而这一板块占据公司总营收的70.34%。
“外来品牌通过高知名度的品牌拉力和初期的高毛利,抢占了一部分终端资源和消费者,给青海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所致。”青青稞酒如是解释青稞酒营收下降的缘由。
财报的相关数据或可印证上述说法。2019年上半年,在主力营收地青海省内,青青稞酒的营收为3.8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7.42%。此外,其省外营收也在萎缩,青海省外营收1.42亿元,占营收26.17%,相比去年同期营收占比下滑将近8%。
对于如何扩张,青青稞酒曾在此前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青稞酒作为白酒的一个独特品类,在推进全国化的进程中,既有困难,也有机会。在全国化推进上,我们将实行稳扎稳打策略,把西北根据地市场稳固好,然后稳步推进。”
同时,在半年报中,青青稞酒表示,公司将甘肃定位为第二根据地市场,将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开拓发展。而拓展省外市场的王牌,则是依靠此前导入市场的小黑青稞酒,打造样板市场、建立区域据点,以点带面实现全面发展。
遭遇业绩天花板
近年来,面对白酒行业残酷的洗牌期,区域性白酒企业纷纷遭遇业绩天花板,青青稞酒也没能幸免。
根据财报数据,自2013年营收达到14.4亿元的顶峰后,青青稞酒近来年的营收便一直在14亿元附近徘徊,始终未能有所突破。同时,青青稞酒的盈利能力却在逐年下滑,排除2017年年报中青青稞酒对中酒时代计提的商誉减值影响,近五年来,青青稞酒的销售净利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均有明显下滑。
对于青青稞酒业绩的表现,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从内部看,该公司在2013年实现高速增长之后缺乏相应的核心主导产品,加之其收购中酒网试图通过互联网弯道超车战略上的失败,加重了企业包袱;从外部看,整体西北部市场一二线名酒渠道下沉精耕,外部销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青青稞酒由于品牌优势不足,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青青稞酒很显然已意识这一点。据介绍,2019年上半年,公司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完成了多达十多款新产品开发,例如“600ML新德天下、国之德G6”为青海省内高端市场主要推广产品;“52度出口型、岩窖35、红五星”为省内中高端市场主销产品;“老字号L3”为青海省内低端市场主销产品;“天佑德柔6、生态升级版”为青海省外区域专销产品等。
除了推出新品,2019年5月,青青稞酒还引入湖北正涵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涵投资”)作为战略股东,据记者了解,正涵投资的实控人正是“保健酒第一品牌”劲酒董事长及实控人吴少勋。因此,这一举动也被业内视为该公司为扭转业绩困局的“自救”之法。
不过,就目前这份引入新战略股东以来的首个成绩单来看,形势并不乐观。
“劲酒进入后,青青稞酒有部分原高管退居二线,目前双方可能还处于磨合期,具体合作效果如何,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
对于青青稞酒接下来的突围之路,蔡学飞称:“我个人认为,青青稞未来的主要机会点还是利用中国名酒升级态势加大高原生态品类的品质创新,利用企业所在区域的产区优势完成品牌差异化高价值形象的塑造,从品牌形象与产品品质两个角度来破局,稳扎稳打,逐渐突破。”
(国际金融报记者 马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