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攻眼科创新药 亿胜生物科技(1061.HK)蓄势待发

香港智远 2021-08-24 00:04

来源:iMONEY 智富杂志

撰文:谢克迪CFA

近期市场对中央监管有忧虑,不过亿胜生物科技1061.HK)自成立以来即以创新药为宗旨,致力开发原创新药品(First in Class),符合国家的政策方向。内地疫情降温令医院眼科门诊活动恢复正常,集团上半年亦成功实现业绩增长。

亿胜公布今年上半年收入按年升1.3倍至7.4亿元,盈利按年升2.3倍至1.6亿元。公司录得大幅增长,公司执行董事兼副董事总经理严贤龙解释指,去年疫情令医疗资源集中于对抗新冠肺炎,相对眼科病人的治疗往往需要延期,令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不过即使现时疫情未言完结,但预计行业最坏情况已过:「眼科病人已陆续返回医疗系统,市场逐步恢复正常。去年疫情对行业是一种冲击,但政府、医疗机构及公众均已能更好地应对疫情。」

政策推动创新研发

亿胜在生物医药市场立足近30年,严贤龙形容公司已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团队成熟有经验,对科技发展及市场需求都有触觉,并从中找到平衡点。「公司市场与销售团队伍有近1,300人,覆盖逾9,760间医院及2,100间药店,能更好的打入市场,才能顺利应对疫情等挑战。」

他补充指,创新能力是公司重要竞争优势,例如率先进军干眼症市场,SKQ1在抗氧化的医疗效果不单优异,而且相对传统治疗更安全,对视网膜及眼角等炎症症状均有效,其后不少药厂亦跟随加入干眼症的研究,但公司仍维持领先的优势。至于另一产品线贝伐珠单抗,本身药物并非用于眼科,但创新用于眼科后效果甚佳。另外,公司正在研发的肿瘤科治疗,采取多靶向、多靶点的方式,期待有更好的疗效。

中央提出药物研发要Me Better,意思是研发的药物需要较现有的有优点,并逐步淘汰派生药(Me Too)。严贤龙分析指:「创新有很多类型,可以是药物靶点的创新、药物的创新,老药新用亦是创新之一。」他补充指,亿胜自成立以来,便是以创新为主,研发定位都是First in Class。严贤龙强调亿胜一直支持政策、符合政策,开发药品的目标都是对市场及社会有利,因此能适应新政策、新监管。

多项产品进入临床

现时公司合共有多条产品线,其中以眼科为主,部分已进入临床甚至申请新药许可(NDA)的阶段,未来预计陆续有肿瘤科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含SKQ1滴眼液已准备下一个三期临床测试,公司团队已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开会,正等待对方回复,严贤龙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将有数多数据出炉。

至于另一项目EB11-15120P阿奇霉素滴眼液则等待第三方机构分析数据,EB12-20145P贝伐珠单抗-wAMD在内地亦进入第一期临床测试。严贤龙分享指,公司在眼科属领跑者,因此偏向眼科项目,等研发项目陆续成熟后,将进一步带动眼科的收入。

新基地数年后投产

集团今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占整体收入11.7%,较去年全年的22%回落,与2019年的12%接近,严贤龙表示并不担心研发会影响盈利:「研发开支中临床阶段属较高,我们多条产品研发日趋成熟,陆续进入临床,因此相关开支增加,即使对短期盈利有一定影响,但对公司是好事。」

现时公司生产基地于2014年投产,产能已不够满足需求,因此亿胜于2020年开始建设新基地Future One,占地1.5万平方米,严贤龙预计项目将于2024年投产:「医药研发三大核心在于人才、科技及经验,Future One不单提高产能,同时将设立多个新项目的孵化器,目标在Future One聚集不同公司及项目,吸引研发人才及推动交流,最终提高整体的研发水平。」公司上半年多次回购股份,严贤龙指由于当时股价低于估值,因此回购回馈股东,未来不排除会在合适时机再进行回购。另外,他透露公司目前未有回A股或分拆业务上市的计划。

未来或在港设研发中心

严贤龙分享指,研发中人才、科技及经验都非常重要,而全球不同地区,在这三方面各具优势,因此亿胜在中国、美国、英国及新加坡设有研发中心,各地侧重点有不同,美国及英国主要集中于药物发现及转化研究,而中国除了药物发现及临床开发外,亦重视产品商业化;至于新加坡中心同样专注于转化研究及商业化,但更多是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不同中心都需要有团队管理,内地有公司的核心团队,公司首席科学家薛琦身处美国,英国有合作伙伴Antikor Biopharma协助,而严贤龙自己则负责新加坡项目,4个研发中心均与当地大学有密切联系。他又形容,香港科技发展很好,大学有不少吸引的项目,未来若有好项目或好团队,将考虑在香港设立新研发中心。

相关证券
    亿胜生物科技(01061)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