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中和(1372.HK)推出“气候商店”,提供减排关联“气候产品”的一站式综合平台

格隆汇 2021-08-24 00:03

提起“气候商店”、“气候产品”,最先会想到什么?或会是全球第一家实体经营的零售气候商店。去年北欧食品巨头Orkla旗下的瑞典菲力斯(Felix)食品在斯德哥尔摩的开设的全球第一家气候商店klimat butiken。这家颇为特别的零售食品商店,售卖的商品(即气候产品)全都根据对气候的影响定价。

作为瑞典最知名的品牌之一,Felix提供从素食即食到果酱和沙拉酱等各种产品,它希望新带有新理念klimat butiken品牌将鼓励更多的购物者选择低碳的植物性食品。另外,该商店还倡导消费者在购物的当下就立刻实行“减碳”,贡献减少碳排放的力量——为减少一半的排碳量,Felix建议每人遵守一星期18.9公斤二氧化碳当量的消费原则。

据此数据,接着来大致还原一下,每年52周来推算,每一个人一年在食品的碳排放约为1.97吨;根据权威研究报告指出,粮食生产约占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约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全球每一个人每年碳排放量约7-8吨左右。请记住这一数据,也许这是地球居民减排意识开始觉醒的依据之一,当个体开始自我意识到的自身碳排放量,则其下一步行动就会变得顺理成章了。

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气候环境变化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只排放而不管责任的时代已经彻底告别。在碳中和新时代下,权利与必定挂钩义务和责任,承担减排甚至零排放的义务、责任,是地球上每一个享有碳排放权利的基础。

作为这一话题的延伸,作为个人如何能够响应减排甚至零排放的行动?

试想一下,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和家庭,一旦在这一层面之上实行碳中和,自下而上的,那么整个国家便能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我们与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要开始意识到,中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间少任务紧迫,要实现起来,是离不开在这里面每一个个体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匹夫有责”这句话不应成为空谈。

然而,推动历史不断往前迈进的往往是那些极小数的先行者。

在不久前,国内的碳中和、碳资产管理行业领先的海外上市平台中国碳中和(1372.HK)发布公告,由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指导、中国碳中和主办的“零碳公民行动”正式推出。

据官方资料介绍,率先上线的微信“零碳公民行动”小程序,旨在以市场化的碳排放调节机制为基础,以宣传提高公民碳中和意识,激活公民参与减排的内在动因,以实际行动支持自愿减排企业持续提升技术、增效减排,助力国家碳中和目标实现。据公开资料所示,“零碳公民行动”一经上线后,已有超过千人响应了该行动倡议,并积极参与了项目,声势日益浩大。

“零碳公民行动”推出,有着非凡意义。首先是推动公民“碳意识”的觉醒,激活用户树立碳中和的正确理念和行动,其次是让“低碳生活”、“零碳生活”真正成为了一种更美好的生活方追求。

很显然,这种对于低碳、零碳美好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已逐渐成为了一种引领时代的新潮流。

对于公民来说,实现“减碳”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不同形式来参与。

最为直接的参与方式,就是保护自然资源,改善地球健康环境,这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零碳生活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其中,植树造林,增加碳汇是其中一个触手可及的简单办法。通过种树,种竹,让森林植物吸收并固定我们排放的二氧化碳,根据研究,那么一亩新造林生长40年可以固定25吨的二氧化碳。使得“植树造林,利国利民”这句老标语有了新的含义,新的解读和新的价值。

此外,我们每一个人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身边小事做起,把“低碳”融入生活方式中去,在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比如说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减少资源浪费;减少实用塑料袋或一次性餐具;节约用水用电,坚持生活垃圾分类;提倡绿色出行,尽量骑自行车或搭乘公共交通等。

另外一个好办法就是采取间接的方式来进行“减碳”——购买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

按照中国总人口算,平均下来每个人每年约排放7吨二氧化碳,如果这7吨二氧化碳我们实在减不掉,要成为“零碳公民”,就需要去抵消掉。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实现路径之一,通过购买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那如何能够购买到呢?这些核证自愿减排量的来自于哪里?首先想到的是国内自愿减排的大量企业项目。

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内企业自愿投资减排项目,有新能源、植树造林、碳封存和碳捕捉(即CCUS)等,这些项目可申请国际核证自愿减排平台的认证(比如GS和VCS等)。

这也就意味着,目前满足这一诉求的解决办法是需要一个能连通两者的专业一站式综合平台,同样来自于中国碳中和本月的另一大手笔——“气候商店”从而应运而生。

8月19日,中国碳中和(1372.HK)发布公告,是其继“零碳公民行动”后随之而推出的“气候产品”相关开发、推广和销售的一站式综合平台——“气候商店”。

该综合平台由于创新性的把碳核查、碳咨询、碳信用开发和销售、碳信用购买和使用集于一体,因此成为全国首个能够连通B端和C端,线上和线下结合的综合平台。其将为用户或企业提供专业的全面的一站式碳中和解决方案,实现碳中和赋能。

平台化与轻资产运营的“气候商店”,将以碳信用资产开发(包括林业碳汇、CCUS及核定自愿减排CCER)、碳资产管理和交易与核定自愿减排注销或查询等服务为基础,不断推陈出新的开发出多种“气候产品”。如无意外,它将成为全球首家提供直接减排关联“气候产品”的非实体“气候商店”。

特别强调的一点,由中国碳中和全新推出的“气候商店”平台,属于创新的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综合平台,除了刻下“业内首创”,“国内或全球第一”等标签之外,笔者认为至少可从三个角度来认识该平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1)“气候商店”能有效解决“买碳难,不会买”的的难题,打造协助企业和个人能够更直接参与到减排的核心环节中来,实际推动有效减排。

2)它将促进企业和个人发现自身减排所创造的价值,拥有更多参与感。更重要的是在“碳核查”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碳规划”和“碳行动”,并且能够获得直接收益。

3)这一线上与线下结合综合平台未来仍有机会不断迭代进化,或将进一步延伸,促进成一种有效的鼓励机制,让减碳行为成为“做好事有好报”的普遍形式,让参与者与共建者不仅能获得精神鼓励,还有足够的物质奖励。比如说最后或许会演变为类似社会信用评分体系或各行业广泛应用的积分计划,力争让每个零碳公民、零碳家庭和零碳企业都从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受益。这一社会化应用场景的落实,也让“气候商店”和中国碳中和,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诚如公告所言,中国碳中和依托自身团队、知识和渠道优势,积极建立连接“气候产品”相关需求与供给两端的渠道,使得包括碳信用在内的各种“气候产品”能够获得更广泛使用,满足企业和个人为落实碳中和而在生产与消费领域产生的巨大气候行动等相关需求。

据公司方面表示,其将会逐步建立一个零碳公民、零碳家庭和零碳企业的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或联盟,让不同主体在“气候商店”的购物过程中分享“气候消费”的乐趣和心得,愉快地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共同为实现碳中和做贡献。这意味着,当前我们看到的“气候商店”平台只是一个最初的功能版本,后续将有机会完善和升级,一切或许才刚刚开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气候产品”的广泛使用,中国碳中和的“三位一体”商业模式与核心优势得到持续加强,企业和个人对于其相关业务比如碳核查和碳咨询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提升,更使得公司打造“知识密集型”业务模式和优势继续得到巩固,进而在ToC和ToB两端加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能够在实现良好的商业回报之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双碳”战略落地做出更大的贡献。

透过推出“零碳公民行动”和“气候商店”线上线下结合的综合平台,中国碳中和将力争为推动自愿减排做出更大贡献,也和所有自愿减排的参与者一起把握碳中和背景下的巨大机会。

因此,中国碳中和强烈的ESG投资属性在接连推出“零碳公民行动”和“气候商店”之后得到大大提升,这或决定了身处资本市场的中国碳中和,将能通过各种不同举措和战略布局不断增强公司与国家、时代同频共振的契合度,进而可持续释放或体现出自身强大的投资价值和长期价值。而对于这种或能够逐步成为未来行情主流的价值实现或价值创造路径,投资者远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再有公司日前已公告其将于8月30日发布中期业绩,届时或可进一步检验公司转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相信任何关于超预期的表现和增长的态势的证据出现,都有机会成为公司估值重估的重要依据,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证券
    中国碳中和(01372)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