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管理控股(9979.hk)CEO李军:地产的“变”与代建的“机”
5月27日,以“让世界变轻”为主题的中国首届代建价值峰会在珠海举行,绿城管理、当代管理、华润置地、金地管理、雅居乐房管、中原建业6家代建领军企业回顾了国内代建行业发展进程和内核价值,并宣布组建轻资产联盟,绿城管理CEO李军将担任首届轻资产联盟轮值主席。
作为国内代建行业第一人,李军在会上表达了对代建行业景气度和发展后劲的信心,除了既有的商品房板块,他强调非市场化领域将为代建行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借助轻资产联盟合力,代建公司将从单兵作战转向平台协同、供应链整合的发展新阶段,共同构建“共建、共享、共荣”的高成长性赛道,有望重新定义地产开发的未来。
在二级市场上,李军已经完成7轮增持,甚至将唯一的房产变现,押注绿城管理股票,足见李军的魄力,也从侧面彰显出其对推动代建行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会后,我们有幸与李军先生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对真实的代建行业生态、发展趋势,以及绿城管理在行业变革背景下的抉择和机遇进行了更深刻的阐释,也让我们了解到一个更加生动真实的代建一线领袖。
以下为访谈实录。
地产的“变”与代建的“机”
格隆汇:怎么理解宏观调控政策对代建行业来说是利好?
李军:目前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目标是防范金融风险,控制行业杠杆,推动投资和开发相分离,这其实就是我们当下的代建模式。
体现到经营数据上,绿城管理今年Q1新拓代建合约总建筑面积902万平方米,占去年全年完成指标的48.3%;新拓代建项目费预估23.4亿元,占去年全年完成指标的40.3%。而代建订单的转化周期约为三个月,这说明我们很多的新拓项目是去年十一月就开始洽谈,正是去年宏观政策调控时间点。远超历年规模的新增建筑面积和代建费用,足以证明政策调控对代建行业起到了正向的推动。
格隆汇:您认为地产行业的转型方向和新的市场运行逻辑会是什么?
李军: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大方向应该是更加细化的专业分工,会形成专业的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和服务商。
投资商遵守投资的底线,在法律法规和投资经营的限制下,不会无限的加杠杆。专业的开发商(就像绿城管理一样的代建企业)做这一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赚服务的钱,最终呈现出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这也符合供给侧改革的要义。
格隆汇:绿城管理的代建业务是从0到1难,还是从1到N难?
李军: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从0到1会更难一些。现在市场对轻资产模式很推崇,代建行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在绿城管理上市之前,地产行业是偏重投资逻辑的,代建的人均效能在此标准下并不是最优选择,加上行业契约精神的缺失、法律权责的不明确、业务认定标准的不完善等等,都对代建业务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但是现在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市场环境在向好,有更多的同行进入到代建领域,并且做的各有特色,都很不错!这是我们乐于看见的趋势。
格隆汇:如何看待资本市场当前对代建行业的看好?
李军:资本市场认为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有机会向物业股的估值去靠拢。这中间的思想转变在于,以前投资人认为我们属于地产行业,受政策宏观调控影响,但事实上的业绩证明,宏观调控对代建行业形成了利好。
另一方面,以前的投资者认为代建的长续性偏弱,但深入研究之下,市场发现政府的采购服务、城市更新等,广阔的存量市场可以让代建需求持续存在。与纯粹的物业公司相比,代建的业务量更大,利润水平也明显更高。
格隆汇:轻资产分拆会成为地产行业的趋势吗?
李军:分拆趋势是客观存在的。大背景上,这次的宏观调控标志着行业不可逆的变革性调整,是地产行业游戏规则的改变。从商业发展逻辑和风控的角度讲,房企分拆轻资产业务能够有效隔离风险、释放价值。
之前的物业,现在的代建,未来包括商业运营、单独的销售服务等,都存在被分拆的可能。绿城目前走在了行业的前面。
代建前路究竟如何?
格隆汇:国内地产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与转型,中小房企遭遇生存威胁,会对代建的发展造成影响吗?
李军:我来分享一组数据:在中国城镇建设用地规划中,通常只有30%左右用于住宅开发,这其中真正进入商品房销售领域的占比不到60%,头部企业占去市场大头,中小房企所占的比例其实相当小;在这个范围内,代建业务的需求有所萎缩。但在占比40%的政府保障物业里,代建服务的需求增长明显,完全可以覆盖中小房企需求的减少。同时,涉房类金融资本的代建服务需求增长也是行业趋势所在。
具体来看,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城投公司、国企央企,以及金融机构的涉房类资产配置需求、涉房类不良资产盘活项目等,这些都将成为代建行业的主要服务内容。总体来说,代建行业的市场空间将会保持持续增长。
中指院的预测是,国内代建市场规模占比将保持年均20%以上高增速,今年的行业渗透率在4.8%左右,到2025年这个数字会提升到12.5%。
格隆汇:作为国内代建业务的先行者,绿城管理承担着较重的市场教育压力,绿城通过哪些举措实现市场教育,让合作方和资本市场肯定代建的价值?
李军:目前市场对代建的价值认知是不够充分的,绿城管理也确实承担着“代建第一股”的荣誉和责任。目前我们主要用四个方面的表现来证明自身的价值。
首先是直接用财务和市值表现,自证价值,绿城管理的成长性是很强的;其次用新增业务规模向市场传递,宏观调控正是代建行业崛起窗口期的信号;同时,重申代建的行业空间并非局限于商品房开发,非市场化是更广阔的天地。最后凭借我们的专业开发优势,以及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形成政策层面的认可。
未来我们也希望有看到更多的代建企业出现、上市,让这个行业有更多的声音和更多元的表现,让市场有更多的观察样本,共同推动行业认知度和认可度的提升。
格隆汇:代建业务存在哪些经营风险,绿城如何有效把控经营风险?
李军:不可否认的是,过去在代建模式的探索中我们踩过一些坑。比如绿城管理曾经在江苏启东做过一个玫瑰园的住宅项目,项目开发非常顺利,产品溢价比同地区同类型的项目高20%左右,销售一套不剩。
由于回款情况很好,委托方就将资金投入到其他领域,结果经营失败导致项目在最终交付时,施工单位的工程款没有了着落。最后,绿城管理与当地政府通力合作,也是在施工单位的支持下,才把项目最终交付。这个过程中,购房业主最终拿到了房子,但我们却没有拿到最后的代建费。
吸取教训,目前我们从源头、过程和外部资金引进三个环节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第一层在入口端挑好项目做,绿城管理的项目准入门槛是很高的,我们有专门的团队对委托方进行法律尽调、财务尽调,确保投资方的资金充足、信誉可靠。
第二层是在运营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动态监控体系,把控销售节奏,匹配项目的现金流,进行资金合理安排,以保证项目的完成度。
第三层面是上市之后,绿城管理现在有能力整合金融资源,万一代建项目发生流动性问题时,可以整合外部资金进行流动性支持,帮助投资方渡过难关。
格隆汇:代建行业的天花板在哪里?
李军:代建行业没有天花板,干好了可以成为未来房地产开发的主流。但是对于具体的代建企业来说,团队管理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每一个代建公司天花板的高低。
要解决这个瓶颈问题,最好的方案是通过组织变革,最直接的手段是向一线授权,让下沉的二级机构贴近服务端。但授权过程是审慎的,通过对二级市场分类,对应不同的授权等级和资源倾斜,并根据区域大小和能力差异,逐步实现管理权限下放。
当然,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同委托方的差异化需求,这也是我们区别于传统开发商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我们的业务遵从按需定制的逻辑,管理界面的精细度和颗粒度要求要高于传统开发商。
轻资产联盟的初心和未来
格隆汇:国内目前尚无适应于项目代建制的法律、法规及操作细则等,法律环境尚不完善是否会对代建业务的发展造成影响?
李军: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我们希望能够在法律或者政策层面得到更大的支持。
假设一个代建项目,因为资金的问题造成项目违约,无法向消费者交付。从法律主体上看,责任在于投资方,但很大一部分业主又是被绿城的品牌吸引而来,一旦项目变成烂尾楼,谁应该对消费者负责?责任的承担比例是多少?目前这些都还是空白。
所以,推动代建商业模式的法律权责更加清晰,争取法律层面的更大支持,也是我们组建轻资产联盟的初衷之一。
格隆汇:为什么要推进轻资产联盟的建立?
李军:联盟是国内代建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未来我们回顾的时候,它应该会是行业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这其中,贝壳的模式对我们是有启示作用的。以往的地产行业“鄙视链”里,做金融的鄙视做开发的,做开发的鄙视做物业的,做物业的鄙视做中介的。因为中介是产业链条最末端,物业保安经常把中介拦在门外。
但贝壳用一套标准化的工具和作业流程,让所有的房源真实化,工作界面透明化,每个环节可视化,行业服务标准化,把行业里的大小中介都整合起来,这一系列的动作之后,这个产业的末端诞生出了一个千亿级的企业。
绿城管理推进行业联盟的初心就是想解决代建行业的标准化问题,在联盟企业之间建立“竞合关系”,推动行业标准和制度建设,打造代建服务口碑,增强行业输出能力,驱动行业良性竞争发展,进而提升代建在整个行业的渗透率,合力把蛋糕做大,甚至驱动代建成为国内主流的开发模式。
格隆汇:行业头部企业下场会对绿城管理形成威胁吗?联盟会欢迎这类后来者的加入吗?
李军:头部企业进入代建行业当然会带来竞争,但我们对这种情况比较坦然。因为未来所有的头部企业都会做代建,区别只是谁来的早一点谁来的晚一点。更多参与者的加入,意味着我们可以加快做大行业蛋糕。
代建联盟将是一个开放的组织,欢迎志同道合的新成员加入,将来甚至可能把优质的供应链纳入体系,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把代建企业聚集在一起,还要把产业链的上下游打通,用更广阔的角度去看,它未来有可能成长为社会化的联盟,在管理标准化和信任体系基础上建立起的产业协同,可以帮助所有的参与方做到交易成本最低、产出效益最大化。
格隆汇:今年以来,您在二级市场一直增持绿城管理的股票,主要原因是什么?
李军:这其实是一个很私人的选择,却变成了一个很公开的话题(笑)。
从最初的角度出发,我认为任何的投资都不如投自己熟悉的领域、熟悉的公司。所以我把自己的房子卖掉,成为了地产从业20年的“无房户”,我心里非常明白这个投资的确定性。
另外的考虑是,绿城管理是一家管理驱动型的公司,作为管理者我有信心,增持并承诺三年不减持,是希望传递出公司的良好发展预期和投资价值,也希望能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以帮助绿城管理实现更好的发展。
最后,我期望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推动行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在绿城管理内部我们一直倡导“信任是第一生产力”,只有让委托方、购房者、投资人、供应商、以及我们的员工相互信任,认同我们的标准,信任我们的工作,通过行业的分工协作、共创共赢,才能构建起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体现代建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