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直击」AI金融科技与数字货币论坛分享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近代人类社会,金融的力量一度登峰造极,直至计算机科技的到来。
8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简称:高金)联合凤凰网财经举办了“AI时代的金融科技与数字货币”主题论坛,现场产学研界大咖们在金融科技的监管、AI会否取代人类工作等展开了激烈讨论。不少嘉宾对Facebook的稳定币Libra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嘉宾们的犀利观点紧贴现实,同时又令现场听众脑洞大开。
财华社奔赴现场采访记录,此将各位重量级嘉宾的真实观点还原,把金融科技与数字货币行业最前沿的认知和思考分享给各位读者。
一、“金融创新的特征就是加杠杆”何杰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
身为监管层的何杰对P2P态度谨慎。他认为衡量金融创新成功与否有三个标准。第一是看创新有没有降低成本,第二是看有没有提高效率,第三是看模式能不能持久?目前坊间有将P2P戏称为“骗骗他”,他提出P2P行业中也不乏成功的企业,有几家已经海外上市,甚至盈利颇丰。但是从金融能力的角度思考,他认为这刺激了年轻人的超前消费,更多的是以汽车贷、现金贷、信用卡分期这些形式。这种模式很成功,但是这种超前消费是否值得鼓励,需要大家仔细思考。
何杰认为几十年来,一切金融创新的特征就是加杠杆。但是加完杠杆后,它的复杂性、透明性和风险的承担性这三点难以解决。据其个人的研究得出的看法是创新要慎重,监管机构要加强监管,相关机制要继续完善。
凤凰网财经研究院院长刘杉在与何杰互动时笑言监管也不仅仅聚焦在减杠杆上。
二、“全球可能出现几个超主权的数字货币”李礼辉 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
曾在中国银行任行长,现任我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的李礼辉对货币的关注性更强,并且对Facebook计划推出的稳定币Libra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李礼辉开场抛出了一个思考,数字货币会不会是全球货币体系的又一次重构?
他首先将数字货币分为三种:
1.法定数字货币,或称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2.虚拟数字货币,例如比特币、以太币。
3.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如Libra等。
就法定数字货币来说,其发行模式是依然采用传统的“中央央行”——“商业行业”——“个人”的间接发行机制,还是构建以“中央银行”到“个人”的直接发行机制?李礼辉认为若采用直接的发行机制,中央银行将拥有货币市场调控的绝对地位和权利。在那个时候,中央银行将可以直接吸收存款,这将限制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贷比例。
这样构建的区块链法定货币的优点将包括:实现点对点的直接支付;中央银行拥有实时完整的数据;方便资金流的高效追踪。但即便如此,李礼辉也不认为法定的数字货币就一定成为最重要的支付工具或货币手段。例如在零售支付市场,他的看法就是法定数字货币可能并不能取代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新兴支付方式。
就虚拟货币来说,他认为虚拟货币难以管控,投机严重。据估算40%的比特币由约1000个账户持有,这些食物链链顶端的账户有可能会操纵市场。
同时,他认为虚拟货币有两大缺陷。
1.虚拟货币的技术性缺陷:在去中心化的公有区块链架构下,全网的验证需要超大的数据同步,各个节点运行能力需要均衡。所以无论是比特币还是以太坊,至今仍然没有解决交易效率和规模化的问题。
2.经济性缺陷:缺乏足够的资产做支撑令其价格不稳定。如果这些缺陷不解决,李礼辉认为极少数虚拟货币可能会扩张领地,但大多数的虚拟货币只能在小范围内蜗居。
最后,他谈了自己对可信任机构发行的数字货币的看法,这主要围绕着市场高度关注的Libra展开。
他认为可信任机构发行的数字货币需要具备一些品质,包括:具备公众信任机构的信任背书;具有商业价值的客户规模;有高效可靠的金融交易和支付平台;具有可审计的金融市场做支撑。
李礼辉认为如果Libra能得到监管的许可,它似乎具备了成为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的全部特征。这更像是一个企图挑战中央银行威权,也有可能颠覆现有货币体系的数字化金融系统。
他谈到未来全球可能出现几个超主权数字货币,它们也许不再有明确的国别的标签,最为重要的是有公众认可的全球性的商业信任和数字信任。人民币如果没有纳入全球性的数字货币体系,将会削弱人民币国际化的地位。
三、AI会对就业岗位的冲击
在最后的圆桌会议的讨论中,当中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金融行业首席戴志锋被主持人问到“AI是否会令证券行业中的分析工作和数据处理岗位消失?”时,戴志锋坦言这种消失已经开始,即使是他自己也感受到了AI的压力,目前他自己也在学习计算机编程。但就阶段性来讲,他认为目前是AI向证券业中渗透,还谈不是颠覆,因为目前的数据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好。
在被主持人问及目前AI行业是否有泡沫时,戴志锋认为若从VC的角度来看的话,AI行业在一、二市场中已经出现了价格倒挂。
来自香港大学的中国商业学院教授、哈佛大学BPSY(商业心理学)客座教授陆晨谈及AI工作岗位的影响时联系到了个人的经历。其早先在华尔街做交易工作,他将交易的发展阶段分为四层。第一层是K线交易、第二层是基本面交易、第三层是量化交易。他认为量化交易目前在中国风头正盛,这个领域是AI的强项。到了第四层才是情绪化交易,到了这一层时会发现“人机协同”胜过了单一的人或者AI。他说到目前投行已经重新考虑召回交易员了。
他谈到在911前,交易员是投行最最珍贵的资产,所以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将交易员放在大楼的第二层,预防不测时可以让交易员先走。如今AI进入交易领域,交易员数量大减。但最近很有趣的他从《金融时报》中看到趋势似乎又反过来了,因为对AI交易盈利的不满意,有交易员重新得到雇佣,将人类的决策与机器的决策结合,找出最佳投资策略。
陆晨认为AI还有瓶颈的。但他认为离金融越近,人的情绪化和心理特征都是AI不擅长分析的领域。他总结自己的观点,在目前如果被问及能否造出一个比人类更适合交易的AI机器人,他的答案是“NO”。
作者:金博
编辑:彭尚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