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开发者大会今日下午揭幕 这些重要科技值得关注
《科创板日报》 (上海,记者陈夏怡)讯,今日(8月9日)下午,一年一度的华为开发者大会将在东莞松山湖揭幕。据悉,会上将揭晓华为EMUI10.0系统、搭载了海思鸿鹄818智慧芯片的“荣耀智慧屏”以及基于虚实融合的全新“数字现实”的黑科技。
接下来,哪些行业将受益,市场对此保持着高度关注,中信建投、国盛证券、民生证券等机构对此进行了前瞻分析,《科创板日报》记者进行了梳理。
Mini LED:
中信建投认为,“智慧屏”重新定义产业链,Mini LED 有望作为显示领域最先落地的“黑科技” ,Mini LED 具有轻薄、画质高、量产能力强等优势,随着各厂商产能释放,Mini LED 有望迎来广阔增长前景。
Mini LED 将逐步导入产业应用并开始加速,尤其是高阶显示器应用,车用屏幕将成为成长最快且最大的应用领域。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未来 2-3 年 Mini LED 的市场前景。
华为智慧屏主要提供四大功能:智慧交互中心、跨屏体验中心、IoT 控制中心、影音娱乐中心。在 AI 技术、光线传感技术、IoT 技术的支持下,家庭大屏将真正拓展至除提供影音娱乐内容以外的更多应用场景。
在超高清视频、云游戏应用以及 IoT 技术赋能下,家庭大屏的差异化体验有望伴随创新应用的推出而得以凸显。
汽车电子:
国盛证券认为,汽车电子Tier1市场空间巨大,但中国缺少本土汽车电子供应链,华为雄心勃勃进军汽车电子,定位汽车智能网联,华为云自动驾驶云服务Octopus、5G车载模组、T-BOX以及HUAWEIHiCar解决方案都将为其保驾护航
中信建投认为,华为在智能联网汽车领域提供了包括云服务(Outopus基于华为云的自动驾驶云服务),智能网联(4G/5G车载移动通信模块,T-BOX,车载网络),智能互联(HiCar人-车-家全场景无缝互联解决方案,mPower多形态电池电驱管理系统),自动驾驶(MDC车载计算平台和智能驾驶子系统解决方案)等多种解决方案。
5G时代,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正在成为人类社会新的革命性发展引擎。汽车产业正在把ICT技术定位为新的主导性汽车技术。随着汽车产业与ICT产业的深度融合,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正在成为人类社会新的革命性发展引擎,其影响远远超出两个行业本身。预计华为在智能汽车电子零部件的销售有望在未来十来年的时间内达到500亿美金的量级,成为和博世比肩的汽车电子巨头。
AI:
中信建投认为,HiAI 为华为面向移动终端的 AI 能力开放平台,基于“芯端-云”,构建 HiAI Foundation 芯片能力、HiAI Engine 应用能力与 HiAI Service 服务能力的三层平台。 HiAI Foundation 提供芯侧能力开放,主要是多框架、多算子 的支持以及强大的计算能力。HiAI Engine 提供 AI 能力与 App 的 集成应用程序接口,使开发者快速集成开发 AI 应用。
目前,华为 HiAI 生态已经集成了超过 1400 家合作伙伴,集成了超过 56 万名开发者,利用 HiAI 开放能力的应用覆盖了 3 亿 用户并已经与 BAT、抖音、快手、搜狐新闻、WPS、携程、苏宁 易购、汽车之家、新华字典、高铁管家等展开合作,打造 HiAI 平台生态。华为正在去掉 AI 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壁垒,打通技术 从模型到落地的最短路径,构建智慧生态聚合的开发者平台。
IoT:
天风证券认为,“鸿蒙”是面向下一代技术而设计的操作系统,将打通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汽车、智能穿戴等产品,并将其统一成一个操作系统。
从应用角度,”鸿蒙“可以说是为物联网而生,能够精确控制时延在五毫秒以下,甚至达到毫秒级到亚毫秒级,在5G时代下,能够精准应用于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IoT领域。
中信建投认为,当前物联网领域操作系统仍以安卓为主,但认为鸿蒙系统更加适合未来物联网场景。首先,因为物联网的终端类别众多且对响应速度要求较高,所以面向单一硬件类别的IOS系统以及处理速度较慢的安卓系统都不适合物联网环境,鸿蒙系统既能满足多终端对接又能在速度上优于安卓;其次,物联网终端并不像手机承载大量功能,因此微内核架构就能满足;最后,物联网领域还未形成成熟生态,因此不存在后进入者颠覆先进入者的可能,各厂商属于同一起跑线。
云计算:
华创证券认为,5G推进给基础设施及应用场景带来的机遇。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三个领域,随着5G推进,数据量将呈现新一轮快速增长,连接的终端也将迎来海量爆发。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云计算渗透率处于极低水平,市场整体规模较小,潜在空间广阔,产业趋势明确。且随着云计算接受度提升,及功能进一步完善,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在国内市场,中国公司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已经奠定较好先发优势,后续国内产业链公司将充分分享行业发展红利。参考美国云计算发展路径,及云服务公司资本支出节奏,短期资本支出增速可能有一些波动,但长期成长趋势不改。中国云计算正处在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产业链优质公司理应享受一定溢价。除了云服务提供商,在芯片、服务器、IDC、应用软件云化等环节的产业机遇亦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