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事件——特斯拉的“局中局”

格隆汇 2021-05-04 00:02

1

“火星总督”不在乎

因为特斯拉“维权”事件,中国新能源汽车圈如今一地鸡毛。随着事件不断发酵,更多料被扒了出来,另一些车企被卷了进来。

最开始,人们怀疑华为参与了“维权”事件。先是在4月16日,在上海车展上,华为放出了与北汽极狐阿尔法S合作的HI版车辆,其自动驾驶演示视频,被许多人看做“碾压”特斯拉。紧接着,同样是在上海车展上,4月19日“维权”事件爆发,网友开始狂喷特斯拉。

后来,蔚来也卷了进来。人们扒出网名为“七姐”的蔚来车主,称她就是车顶女主角。另一些人则翻到了女主角社交媒体,发现维权之前,她曾乘坐蔚来车辆前往车展现场,并且其参展凭证来自蔚来供应商之一伟巴斯特。

瓜越滚越大,一时间猜疑四起。至于事件有没有幕后黑手,在拿出实锤之前谁也说不清楚,能看见的只有各大车企头顶上,满天的锅在飞来飞去。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鲨鱼”的存在,势必在池塘当中造成生存焦虑。

特斯拉之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是拓荒者。但谁也不能保证特斯拉不会从“鲶鱼”变成“鲨鱼”。

大小眼睛都在盯着,哪怕一点破绽、一次公关失误,都有可能成为行业老大的小辫子。至于打垮了行业老大之后,谁能够继续做“鲶鱼”,推着整个产业技术进步,谁能继续教育消费者——兵荒马乱之中,who cares?

而如果说特斯拉处在风暴中心,那么“特斯拉电音之王兼CEO、火星最高统治者(Imperator of Mars,来自马斯克社交媒体上的自我介绍,Imperator是凯撒称帝前的头衔)”埃隆·马斯克,更是中心的中心。

不过身处太平洋彼岸的马斯克,似乎更不care大战结果。

从4月23~28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连续转载了十多个关于火星、宇航的帖子,前言不搭后语地发了许多自己的感想,仿佛运筹帷幄的山中道人,对尘世纷扰、结局成败早已成竹在胸。

2

马斯克的星辰大海

马斯克这个站在科技之巅的男人,被称作现实版“钢铁侠”。

他早在20年前就立下了梦想:互联网、太空探索、人工智能、人类遗传和神经学。

我们都知道,马斯克的火星探索不仅是他个人梦想,也意味着人类在太空探索、开发宇宙资源方面将迈出“一大步”。马斯克一直为火星探索努力,此外,成立的SpaceX发射多颗卫星,而且还推出星链计划,借助卫星来布局太空互联网,为偏远地区的农村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备受关注,因为太空互联网一旦布局完成,那么不仅意味着美国将在这一领域抢占优势,而且也很有可能让5G技术受到挑战。

在造车上,马斯克野心也一脉相承。

特斯拉似乎很早意识到,只要技术到位,智能驾驶就可以具有无限商业前景。而在具体技术路径的选择上,透露着特斯拉的野心。从很久以前,马斯克就否决了激光雷达方案,转而选择“视觉为主+毫米波雷达为辅+AI算法兜底”的技术路线。目前,特斯拉是极少数选择这条路线的车企之一。

最显而易见的一层原因,在于激光雷达在欧美市场价格昂贵,且需要向外不断发射激光线束以主动感知环境变化,能耗感人;而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可以有效节约成本、提升设备续航。

更重要的是,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在感知能力上尽管存在缺陷,但可以通过AI算法来弥补。这种方案的逻辑,与人脑一模一样,即通过眼睛接收可见光,将信号传输给大脑,经由大脑计算处理后,人就可以作出相应行动决策。

AI技术路线一旦跑通,意味着设备在缺少能源补给的宇宙深空,能够拥有更长久的续航,同时特斯拉能够掌握模仿人脑逻辑的强大运算能力(思细级恐),那些在智能驾驶早期阶段“偷懒”选择激光雷达的新能源汽车玩家,届时将遭遇“降维打击”。

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在AI算法上下了重注,一副要在这条道路上走到黑的架势。

ARKK基金经理“木头姐”Catherine Wood曾为特斯拉背书,认为之所以给特斯拉智能驾驶业务以高估值,是因为特斯拉与其他多数公司相比,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经营时间较长,言下之意是特斯拉有大量数据积累。

而大量数据可以推动特斯拉智能驾驶进步,关键在于庞大用户基数,和神经网超级训练计算机Dojo。前者能够采集大量实际路况数据,后者能够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市值产生化学反应,帮助智能驾驶软件不断“迭代进化”。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需要通过不断降价,扩大用户基数——用户越多,数据越多。

3

攀登产业链顶端

特斯拉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因而对于造车势力之间相互攻伐的“鸡零狗碎”,马斯克可能不那么在乎。

人们常常把新能源汽车电子化,比作在手机上安装轮子。新能源汽车如今踩在多个风口之上,既拥有汽车这种复杂工业品在多国工业支柱的地位,其智能化也能够套用AI、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故事。

可如今,下游主机厂直接面向C端,玩家数量众多,竞争激烈且毛利率低,面对上游发动机、变速箱、各种电子电控核心部件厂商,主机厂只能附身做个弟弟。

中国汽车汽车制造业起步较晚,21世纪后为了引进这一产业,采取“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引进了一批汽车厂商,与中国车企合资造车。但要得到技术谈何容易?首先,技术是这些车企的核心竞争壁垒,不可能说让就让;其次,大众、丰田这些老牌车企,以及博世、大陆、采埃孚这些解决方案供应商,已经建立坚固的专利壁垒。

所以来到汽车电气化、电子化时代,中国汽车厂商希望通过“电池+电机”的简单结构,绕开技术和专利壁垒,直接完成“弯道超车”。

但在核心零部件上游,还有硬茬。英飞凌、NXP等等芯片制造商在汽车芯片市场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EB,VECTOR也在软件开发领域拥有控制权。

这也是为什么英伟达收购ARM这件事,能够在国际社会引起剧烈反响。ARM是芯片架构专利贩子,处于芯片产业链上游,苹果、高通、华为海思等大厂都需要基于ARM芯片架构进行芯片设计。即便在中国市场,ARM也拥有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一旦落入美帝手里,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现代全球价值链的“技术—市场”依附关系决定的。

“技术—市场”依附关系模型中,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凭借对核心技术和市场终端的垄断优势,成为生产链的主导者并获得最大一部分的附加值。而发展中国家则依附于跨国公司之上,从事核心技术和市场之外的低附加值环节。

站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金字塔上层,更容易形成垄断,也越容易收割产业链最大蛋糕。在上游,玩家少利润高,技术壁垒足够坚固;而在下游,海外的大众、丰田、福特以及中国一众老牌传统车企……众多势力都在对转型新能源汽车赛道虎视眈眈——大局未定,技术、市场同时掌握在上游手中。

这也是为什么苹果、谷歌、百度、华为等科技企业不打算造车,而是为车企提供技术。北汽极狐阿尔法S告诉我们,这些大品牌一旦入局,人们关注的不在是你车企的品牌,而是它背后赋能的技术。

今天的特斯拉,尽管在技术领域还拥有诸多对手,而且这些对手无论在市值、研发费用还是盈利能力上都略胜一筹。

但特斯拉不一样,它拥有太空。

4

结语

围棋之局,大势也。在布局阶段,局部亏了也无妨,果断舍离开辟新战场,忌讳一条道走到黑——尽量把棋走在外面,走在宽阔处,路不要走窄。

随着局势的发展,到某一时刻,忽然惊诧,那乱局之外远方一子,正是定盘妙手。这种走法有个学名,叫“脱先”。

地球上造车势力还在鸡零狗碎中相互攻伐,咬得一地鸡毛,也许在马斯克看来无非“菜鸡”互啄耳。打开特斯拉官网,除了征服汽车市场的愿景,还在一直倡导“清洁能源主导世界”,而在这之外,还有那些未写上台面的星河宇宙。

纵观新能源车赛道,除了马斯克,似乎还没有人将棋子落到这里。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