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退伍老兵牛了,在老挝创业赚了第一桶金后,如今准备港股上市了……
夜幕降临后的上海,Helen’s小酒馆人来人往。周末的夜晚,在营业后的半个小时内,三三两两的人群将这家并不算大的小酒馆“填充”起来。略带嘈杂的音乐搭配着钨丝灯昏暗且发烫的灯光,大家在这里喝酒、畅谈天南地北。
不过,聚集在这里的人们或许并未意识到,他们身处的这个小酒馆,如今或要迎来发展阶段的重要转折点。
近日,海伦司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海伦司”)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正式向上市发起冲刺,中金公司担任其独家保荐机构。
在现今国内庞大的小酒馆市场中,作为海伦司的运营实体,Helen’s小酒馆是如何做到不断发展,并最终将走向上市的?
杨紫薇 摄
“再就业”
故事的开端,要从海伦司的创始人徐炳忠说起。
据坊间资料,徐炳忠小时候比较调皮,学习并不好。稍大些,他去参军当了侦察兵,退伍之后做了3年的保安。后面徐炳忠想折腾点事,问身边朋友可以做什么,朋友开玩笑说可以去开酒吧,结果他还真开了,不过地点选在了老挝。这是在2005年。
在老挝开了几年的酒馆,徐炳忠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尝到了创业的甜头,便开始规划着回国创业,继续经营小酒馆的业务。
他随即回到了北京。选址的时候,徐炳忠想开在北大清华附近的五道口附近,但无奈租金太贵,辗转后发现一个很偏的地方——东升园小区,其中有个店铺正进行铺面转让,以前也是开酒吧的,房租只要20万元,仅有周边房租的十分之一。就这样,他将地点定在了这里,第一家Helen’s小酒馆由此“诞生”,这一年是2009年。
一开始,因为地点比较偏,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徐炳忠便想了个办法——雇了一群外国人去发广告。加上主打“亲民”的价格,Helen’s很快便在留学生中流传开来。小有名气后,徐炳忠开始了进一步思考,小酒馆这种文化,受众不能仅局限于留学生群体,中国的年轻人未必不会喜欢。他决定继续开店,将Helen’s发展成为一个国内连锁的小酒馆品牌。
小酒馆发展的“脚步”很快。
几年后,Helen’s小酒馆开到了上海、天津、厦门、武汉等多个城市,酒馆数量超过了300家。徐炳忠把自己的小酒馆定义为“年轻人自在的聚会空间”,目前酒馆主要的消费群体是20岁-30岁的年轻人,且因为提供了一个小圈子聚会的场所,其还拥有了“夜间星巴克”的称呼。
IPO前夕突击入股
公开信息显示,Helen’s小酒馆目前为中国最大的线下连锁酒馆。
2018年-2020年(下称“报告期”),海伦司控股旗下的酒馆数量分别为162家、252家及351家。可以看出,2020年同比新增了99家小酒馆。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这个数量进一步上升至372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酒馆数量计,在中国酒馆行业中,公司近三年均是规模最大。
记者于一周六晚上来到了位于上海的一家Helen’s小酒馆。放眼望去,来到这里的消费群体大多系年轻人;一页纸的菜单上列着一些小食,但主要以酒水类饮品居多,且价格多集中在20元-60元之间。其中,普通类的瓶装啤酒的售价10元/瓶以内,而作为对比,同行业的售价多集中在15-30元/瓶。
杨紫薇 摄
那么,一直保持着较低的价格,这家连锁小酒馆又是如何实现盈利的呢?
实际上,Helen’s小酒馆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以自有产品为主,外部产品为辅,其自有酒饮主要包括海伦司扎啤、海伦司精酿、海伦司果啤以及海伦司奶啤等。报告期内,公司从自有酒饮获取的销售收益占总酒饮收益的比例分别为68.4%、64.2%、69.8%;另一边,其自有酒饮的毛利率分别为71.4%、75.3%、78.4%,远高于其他第三方酒饮。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5.65亿元、8.18亿元,收入在短时间内有了较大的增长;对应净利润分别为973.4万元、7913.6万元、7007.2万元。
2021年3月,海伦司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正式开启了上市之旅。
需要指出的是,就在递交招股书的前一个月,公司刚刚完成了一轮融资,这也是其自2009年成立以来唯一的一轮融资。天眼查信息显示,2021年2月,海伦司得到了3300万美元的融资,黑蚁资本领投、中金公司跟投,其中中金公司还系公司本次上市的独家保荐机构。
此次赴港上市,海伦司计划募集资金用于持续扩张酒馆网络、持续投入基础能力建设、及强化品牌形象及客户认知等的建设。
快速扩张
需要指出的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海伦司却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以2020年为例,公司的总收入在增长了44.78%的同时,净利润却下滑了11.45%。
《国际金融报》记者翻阅财报后注意到,海伦司当年的各项费用均有所增加,尤其是人力成本这一项,由2019年的9227.1万元上升至2020年的1.79亿元。这一原因主要系公司近年来保持着较快的开店速度,员工数量、相应的雇员福利及人力成本支出也随之上升。
不过,虽净利有所下滑,海伦司似乎依然不改扩张的态势。
招股书透露,在目前已开店近400家的情况下,公司表示“预计于2021年全年实现新开酒馆约400家,至2023年底将酒馆总数量增加至约2200家”。在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后,其制定此策略主要是出于什么考量?
酒类营销专家蔡学飞表示,从计划上看,海伦司未来的两三年要开2000多家店,实际上还是有比较大的压力。而且随着店面数量增加,成本必然也会随之上涨,所以它只有不断地扩大规模,通过规模来冲抵人力资源成本、培训成本、以及其他一些运营成本。
对此,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这是公司凸显其品牌化、规模化的方式。品牌化、规模化可以对公司营业收入带来积极的影响,在有了一定的营收规模后,会获得资本的加持,帮助其上市。
“这也是为什么海伦司在这样的情况下,仍选择重资产去加大投入。我觉得它这个方向是没错的,但有一个先决条件,即一定要保证资金链的稳定性。”朱丹蓬表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酒馆行业的总收入由2015年的约84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的约1179亿元,并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1839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的酒馆行业则呈现高度分散化的特点,主要由大量独立酒馆(指少于3间场所的酒馆)及少数连锁酒馆网络组成。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约有3.5万家酒馆,其中95%以上为独立酒馆;按2020年的收入计,中国酒馆行业前五大酒馆经营者的合计市场额占比约2.2%。
那么,在行业已有许多小酒馆存在的情况下,身处其中的海伦司又该如何做来提出自身的竞争力和优势?
“酒馆是一个全新的业态,其主要消费人群是新生代、白领小资,以及一些外国群体。从整个场景的创新、到出品的品质、再到品牌的调性、包括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客户粘性的提升,我觉得这五个方面决定了这种酒馆这种模式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朱丹蓬说。
海伦司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年轻潮文化,而且其也是一种新兴的夜间年轻消费文化的领导者,蔡学飞认为。
蔡学飞表示,“它现在主打的是超高性价比,以及年轻人社交,我觉得这两个方向是它的优势,也是其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强化的一个方面。只要把这两点做好了,即把这个消费场景目标消费人群与自营产品做好,那么这种模式实际上还是有很大优势。”
记者:杨紫薇
编辑:吴鸣洲
责任编辑: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