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家基金公司年报数据已出炉,工银瑞信19.73亿净利暂居榜首,交银施罗德翻倍,更有下滑与亏损者
财联社(上海,记者 韩理)讯,随着一批上市银行年报的披露,其参股控股的基金公司的营收情况也随之揭开面纱。
记者不完全统计,有18家公募基金2020年的财务数据披露,其中既有华夏基金、工银瑞信、招商基金等头部基金公司,也有浙商基金、南华基金、中海基金等小基金公司。
综合来看,工银瑞信以19.73亿元的净利润暂时位列榜首,交银施罗德净利润实现了翻倍,南方基金和华安基金的净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而建信基金和浦银安盛则出现了小幅下滑。此外,截至目前,已有2家基金公司2020年出现亏损。
工银瑞信暂居榜首
3月26日晚间,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了2020年年报,这些银行所控股的基金公司在2020年的营收情况也随之曝光。
与去年一样,工商银行的年报中并未透露工银瑞信的营业收入,仅公布了工银瑞信的净利润。截至2020年末,工银瑞信实现净利润19.73亿元,同比增长28.45%。这一净利润超过了净利润15.98亿元的华夏基金,在目前已公布业绩的基金公司暂居第一。
建信基金和交银施罗德也同样未公布营业收入,不过从净利润来看,交银施罗德在2020年大放异彩。截至2020年末,交银施罗德实现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114%。而建信基金则没恰恰相反,2020年建信基金净利润为11.19亿元,而去年净利润为12.38亿元。
此外,浦银安盛也公布了年报,截至2020年末,全年营业收入为9.7亿元,同比增长11.49%;净利润3.03%,同比下降6.77%。博时基金的财务数据也随着招商证券的年报而公布。2020年博时基金营业收入42.26亿元,同比增长21.23%;净利润12.47亿元,同比增长36.6%。
除了上述几家基金公司,此前包括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华泰柏瑞、国海富兰克林、中海基金、大成基金、华安基金等公司的数据也相继被披露。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共有18家基金公司业绩被披露。
从目前已经公布数据的基金公司营业收入来看,排名最高的是南方基金(56.3亿元),排名居于前十的还有华夏基金(55.39亿元)、博时基金(42.26亿元)、招商基金(32.35亿元)、华安基金(26.71亿元)、大成基金(14.01亿元)、华泰柏瑞(11.24亿元)、浦银安盛(9.7亿元)、光大保德信(6.23元)、国海富兰克林(4.85亿元)。
而从净利润排名来看,最高的是工银瑞信(19.73亿元)。排在前十的还有华夏基金(15.98亿)、南方基金(14.84亿元)、交银施罗德(12.6亿元)、博时基金(12.47亿元)、建信基金(11.19亿元)、招商基金(9.04亿元)、华安基金(7.11亿元)、大成基金(3.25亿元)、华泰柏瑞基金(2.72亿元)。
首尾进一步分化
记者注意到,净利润增幅最大的交银施罗德,2020年该公司净利润实现了翻倍。根据记者此前统计的数据,在2020年发行的爆款基金中,有5只来自交银施罗德。包括楼慧源管理的交银启汇、杨浩和田彧龙共同管理的交银科锐科技创新、杨浩掌舵的交银内核驱动、郭斐掌舵的交银创新领航。
其中交银内核驱动吸金超过500亿元,该基金也是2020年首只爆款基金;交银创新领航获得超过400亿元资金的认购。
南方基金和华安基金净利润在2020年也实现了大幅增长,分别增长了65.47%和58%。2020年南方基金也诞生了多只爆款基金,其中南方创新驱动、南方核心成长均获得超过300亿元资金的认购。旗下基金经理茅炜也凭借管理规模的暴涨跻身于“500亿基金经理”阵营。
有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的,也有出现下滑的。建信基金和浦银安盛的净利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分别下滑了9.61%和6.77%。这两家基金公司均为银行系公募,净利润出现下滑或与其公司策略有关,在权益基金大力发展之际,这两家基金公司依然主打固收。根据天天基金网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建信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规模占比超过90%。
此外还有两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告负,分别是中海基金和南华基金,其中中海基金是由盈转亏,而南华基金则是目前公布年报的基金公司中亏损最多的,亏损达1168.56万元。
近年来,关于基金行业“马太效应”加剧的说法不断,尤其是头部公募爆款频频出现,而部分中小公司旗下新基金发行延期、失败屡屡发生。大基金公司积累了高质量品牌、优秀的投研团队、丰富的渠道等优势,而中小基金公司的发展空间面临被压缩的困境。华南某公募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现在公募行业的竞争加剧,每个公司都在奋力向前赶,稍有不慎就会掉队。
不过,上海某公募董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基金行业的格局还没有出现定格,尽管头部已经发展迅速,但是依然有弯道超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