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会成为社区零售界的贝壳吗?
每日优鲜的故事不只停留在前置仓
在远未至终局的社区零售赛道长跑中,有的企业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活下来”这个问题上,也有企业思考的是,活下来,然后呢?
近日,将生鲜到家做成现象级业态的每日优鲜更新了公司战略,提出要将数字化能力向整个社区零售行业输出,让众多的商超、菜市场和社区小店都可以用AI来管理商品、物流、门店和用户。
战略更新凸显了每日优鲜在自我定位上的延伸。不再仅仅聚焦于生鲜品类,而是整个社区零售,不再“自己玩”,而是要向整个行业输出数字化的能力。这套被每日优鲜归纳为“(超市+菜场)x云”的战略,也给它的未来发展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间。
1
最巨大的市场,最碎片化的行业
每日优鲜的新方向很明确,在追求商品优质、方便快捷的一二线城市,继续发力以前置仓为代表的超市业务,在追求品类丰富、随挑随选的三线及以下城市布局以数字化能力改造传统菜市场,未来还会面向整个行业输出它基于技术的数字化核心能力。
鉴于每日优鲜创始人兼CEO徐正曾多次提到,零售是一个至少需要以十年为维度来观察的行业,这次的新战略,更像是每日优鲜展望了社区零售的长期发展路径后得出的结论。
毋庸置疑,社区零售是一个十万亿级的市场。
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了40万亿元,实现了从15-19年年均11.16%的年复合增长。而根据行业研究给出的2019-2023年间9.45%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在2023年超过60万亿。
按照徐正的推算,在目前的40万亿社会零售总额中,社区商业大概占到了20亿,分散在超市、菜场、小店、餐饮和其他服务5个板块。其中占比60%,即12万亿元的,便是超市、菜场、小店所构社区零售。
然而,最大的零售市场,也拥有着最多元且碎片化的格局。
由于中国广域的地理环境、多元的城市结构,社区零售企业在不同城市级别往往呈现不同的主流业态,具体经营上,也散布着个体企业、连锁企业、初步实现标准化管理的企业,以及数字化运营的企业等。
这进一步导致了,即使以大卖场为代表的现代零售业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进入了中国市场,但整个行业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跑出绝对的巨头,行业集中程度极低。根据来自中金公司的报告,相比于德国、英国、法国超市行业超50%的CR5状况,中国连锁商超按零售额排名的前5位,市占率还不及10%。超市尚且如此,菜场的碎片化可想而知。
徐正表示,正是基于对行业大规模、多元化、碎片化的判断,公司决定面向行业做数字化输出。“每日优鲜的改造逻辑就是,当行业结构分散,应该选择赋能。”“每日优鲜的社区零售数字化,就是对‘超市+菜场+小店’进行深度数字化赋能,通过自身核心能力的输出,帮助并和大家一同快速成长。”
2
潜入最需被改善的大赛道
就像众多颇为成功的创业企业选择了“市场潜力大、行业需改善”的领域一样,每日优鲜锁定的社区零售行业,也是一个需要被深度改良的赛道。
当下,社区零售行业内的诸多玩家依然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如果不在短期内引入线上流量,在互联网公司的夹击中恐怕难以生存;另一个则是如果不能对全流程进行数字化该改造从而降本增效,也将逐渐失去竞争力。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超市在传统的工作管理中,经营者惧怕损耗,因此在促销活动中容易备货不足。通过算法管理库存,通过智能化提高预测精度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就能抓住更多的销售机会。
整个社区零售行业并不是没有能够做出上述精准决策的人,痛点在于,中国市场有800万家小店、15至16万家商超,还有四万家菜场,并不是每一个经营者都具备这种能力。
大规模、碎片化、亟待改善,这些特点也同样出现在了近些年的房产经纪行业。作为另一种“社区经济”——小型房产经纪门店一直广泛且零散的分布在各个社区之中。
由于房源供需两端相对分散,而单一经纪门店又对经纪人的主观能动性依赖度极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房产经纪行业都无法高效匹配资源。在用户体验端,由于没有对众多房产经纪门店进行标准化管理,也造成了用户在房源真假、服务流程等方面的体验痛点。
帮助房产经纪行业冲破体验和经营瓶颈的,是贝壳推出的“ACN合作网络”。它并没有选择在市场里单打独斗,而是基于由链家升级而来的住房中介交易平台,以平台化的方式拓宽了自己的边界。
值得注意的是,贝壳的成功并非仅仅基于链家原本的业务规模,更是因为链家长期在数据上的积累。从2001年成立、2010年左右启动数字化战略的链家,到2018年问世、开始平台化发展贝壳,它已经拥有了极强的数据系统,几乎掌握着国内每栋楼、每套待交易房屋的信息。
而贝壳所做的,正是把链家累积的全面、精准的海量数据开发成系统,让接入平台的其他房产经纪有标准化可依、有数据可参考,极大提升行业的体验和效率。甚至有人把贝壳这套先垂直运营、后平台化输出的数字化打法,视作是国内产业互联网的标杆企业。
3
社区零售领域的“贝壳”?
回到社区零售领域,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赋能也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在每日优鲜的平台化计划里,它基于过去6年在前置仓业务中积累的行业认知和技术能力,提炼出了一套端到端的智能系统,涉及到人、店、货、仓、配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它会将这套系统输出给行业里包括超市、菜场、小店在内的其他玩家。
根据徐正的描述,这个系统宛如L5级自动驾驶,不仅可以帮助商家做好线上化,更能帮助他们实现全流程的,涉及选品、定价、陈列、促销、备货、出清等环节的智能经营决策。
问题是,这套数字化能力对社区零售领域的诸多玩家来说足够有效么?每日优鲜似乎给出了颇具信服力的答案。
徐正在采访中提到,“产业互联网一定是行业运营者数字化能力的外溢,光有IT、有DT,做不好产业互联网,还需要有行业实践,反过来也一样。”
每日优鲜已经在行业实践上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过去两年,其超市业务(即其前置仓业务)在维持商品价格竞争力的前提下,年均复合毛利额增长率约100%——要知道在如今众多生鲜到家企业中,能实现这种经营质量的,每日优鲜似乎还是唯一一家。前置仓业务也因此成为了每日优鲜做平台化输出的“原型机”。
另一方面,每日优鲜通过“四步走”的数字化路径,在技术能力上积累颇多。所谓的“四步走”指的是:第一,运营标准化,为作业的全流程建立行业标准;第二,标准数字化,用IT系统连接各个流程和体系,建立立体化管理系统;第三,借助在数字化阶段沉淀下来的数据,通过AI算法做经营智能决策;第四,将整个系统面向全行业开放,进一步赋能生态里的其他角色。
一个行业共识在于,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谁拥有的数据越精准、越全面,谁就更可能拥有强大的深度数字化能力。而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则在采访中透露,在过往6年的自营实践中,公司已经“了解了行业从端到端的要素,累积了最多、最完整的数据”。
目前,每日优鲜已经对生鲜选品、订货、质检、运输、库存、配送、营销等全环节300多个模块,做出了A1-A5的智能化分级,供需匹配、配货管理、周转管理的系统决策率均在90%以上。
“我们的算法可以把超市的经营决策全部管起来,包括商品的选品、定价、陈列、促销、备货、出清等,我们管这个叫data as a service,就是数据即服务。”王珺说道。
4
结语
在徐正宣布更新公司战略的采访中,他提到了商业的“多元性”思维:“你做一门买卖,要有一个对买卖最底层的哲学理解,如果你有一个多元的思维模式,可能解题思路就比人家多,不会死在第一步。”
一个新进展是,每日优鲜计划用数字化改造的传统菜市场,已经在江苏、安徽相继落地,它也刚刚在山东青岛完成了四家菜场的升级改造签约。
要知道,由于过往的业态创新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传统菜市场一度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不太受到企业、特别是互联网公司的重视。但每日优鲜对菜市场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它不仅会对菜市场进行业态的升级,还会帮助商户做线下流量向线上的迁移,并把前文所述的诸多数字化能力向他们输出,帮助商户实现降本增效。
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表示,下沉市场的用户依然依赖自提、依赖线下交易,菜市场会是下沉市场真正的流量大入口,其本身也有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需求。“我们签下大量的菜市场做标准化和数字化的改造,帮助里面的商家具备更科学的运营能力,帮他们嫁接电商业务。”王珺说到。
更新战略、下沉进入菜场,只是每日优鲜拓展边界的开始。至于上一个勇于拓展边界,从自身垂直业务延伸到行业平台业务的贝壳,它过去三年的业务规模已经翻了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