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协会副秘书长陈有棠:适度放开黄金、大宗商品等投资利于提升养老金配置效能

财联社 2020-12-22 23:16

财联社(上海,记者 丁艳)讯,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10月21日召开的2020金融论坛年会上指出,“当前我国居民金融总资产已达到160万亿元,其中90多万亿元为银行存款,而且绝大多数低于一年期限。可转换为终身养老财务资源的金融资产,规模十分庞大,优势非常明显。”

“如何将这些短期存款转换成为终身养老财务资源的金融资产,在当前着力推进养老第三支柱建设中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保险资管协会副秘书长陈有棠在近日“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论坛上如是说。

陈有棠认为资本市场是养老金投资重要领域,对养老金发展至关重要。其建议要从业务规范、业务创新、制度创新三个方面来促进养老资金保值增值,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平滑经济和市场波动对收益的影响、适度放开黄金、大宗商品等投资政策等提升养老金配置效能。

财政税收是讨论重点

陈有棠指出,“在完善养老制度建设中,财政税收是讨论重点,希望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发挥激励引导作用,推动自愿性个人养老金发展。但从国外一些实践来看,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作用往往不达预期。”

据其举例,美国为了鼓励人们参加私人养老金计划,在制度设计时提供了特别慷慨的税收优惠,但从个人退休账户中占比最大的传统IRAs看,缴费收入占资金流入的比例很少超过5%,通过职业年金计划资产转换过来的资金基本在95%以上。有关数据表明,美国个人退休账户虽然发展了很多年,但对扩大覆盖面却收效甚微,边际贡献率只有6%。

因此陈有棠认为,“在建设养老三支柱过程中,除了财政税收激励外,更重要的是要从财富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提供适合长期资金投资的产品和服务,使养老金投资能够获得长期稳健收益,才能不断吸引短期资金转换成为中长期养老保险资金。”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有10家保险资管机构(含养老险公司)通过账户及产品形式管理基本养老金超过1500亿元,而此数据在2018年时还不到1000亿,增速超过50%。同时,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已经起步,截至2020年9月底,共有23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提供了66款产品,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72亿元,参保人数4.85万人。

试点发行保本型个人养老产品

陈有棠建议从业务规范、业务创新、制度创新三个方面来促进养老资金保值增值。从业务规范促进养老资金保值增值方面来看,其认为养老金是长期资金,适合长期股权投资,通过长期股权投资也有利于平滑经济和市场波动对收益的影响,在资管新规之前,由于理财业务不规范,挤占了不少本应属于保险资金和理财资金的权益投资空间。

其以银行资本工具为例,银行理财资金大量互相持有对方资本工具,一方面导致风险仍然积聚在银行体系,另一方面资本工具价格较低,偏离市场定价,大大影响了保险资金和养老金投资参与的积极性,也导致资本贵、资本稀缺的属性难以体现,弱化了资本对信贷扩张的约束作用。

陈有棠指出,目前银行资本补充面临较大的缺口,从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看,均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2024年底要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达标要求,在银行理财新老产品投资资本工具约束越来越大的政策环境下,四家大行资本补充面临压力也越来越大,其他银行金融机构也面临类似情况。但从另一角度看,随着理财落实资本新规逐步规范,养老保险资金面临着较好的资本工具配置机会。

从以业务创新促进养老资金保值增值角度看,陈有棠认为养老金的多元化配置是实现其保值增值的重要基础,当前在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国际形势变幻及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的背景下,黄金、大宗商品等避险资产的投资价值日益凸显。

其指出,在黄金研究方面,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保险行业协会牵头会同上海黄金交易所、世界黄金协会以及业内部分保险资管公司等机构成立黄金业务研究小组,连续三年对黄金业务进行深入持续研究,黄金在低利率和负利率的环境下表现良好,同时其具有商品属性也是抵抗长期通胀的有效工具。因此,适度放开黄金、大宗商品等投资政策,以多样化的工具对冲系统性风险,有利于提升养老金配置效能。

同时,从以制度创新促进养老资金保值增值角度来看,其认为目前市场对个人养老金产品与一般理财产品的认知差异不大,个人养老金积累意识不强,还未完全建立起“通过长期化投资对未来进行长期储蓄、稳健增值”的投资理念。

《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0)》数据显示,63.29%的调查对象在养老理财或投资中将“确保本金安全第一位”作为长期目标。因此,考虑报目前市场状况和个人投资理念,在制度或产品设计上,陈有棠建议可以试点发行保本型个人养老产品。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