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维持超宽松政策 输入型通胀等溢出效应或引发国内央行持续关注
财联社(北京,记者 张晓翀 )讯,周四早间美联储公布12月议息会议结果称,将基准利率维持在零附近,并上调对美国经济预期。分析人士表示,会议结果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但美联储超宽松政策导致的输入型通胀等溢出效应,或将引发国内央行持续关注。
分析人士并称,近年来我国央行与美联储之间货币政策“脱钩”倾向愈加明显,两者相对独立。原因是两家央行的关注点开始分化,国内央行把"稳金融“作为核心目标,宽松方面很慎重;美联储仍旧关注就业、经济增长和通胀。因此美联储决议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相对有限。
不过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11月曾在《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一文中指出,当前美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无限量化宽松政策,新兴经济体可能面临输入性通胀、外币资产缩水、汇率和资本市场震荡等多重压力。
西部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育浩认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一旦美国经济失速,美联储就会加码宽松,这意味着其已放弃了宏观杠杠率指标,明年美国经济有过热可能,包括资产价格尤其是美股不断上涨。
他并对财联社表示,“对于国内央行来说,如何防止境外输入的通胀,以及应对全球资产价格的上涨,会是很重要的问题。”
美联储最新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区间不变,将超额准备金率维持在0.1%不变,将贴现利率维持在0.25%不变,委员们一致同意此次的利率决定。
美联储表示,继续以每个月不低于800亿和不低于400亿美元美元的速度购买国债和MBS(抵押支持债券),并根据需要购买CMB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继续进行定期和隔夜回购协议操作。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对财联社表示,美国M2增速正常水平是3%-6%,2009年最高达10%,而美联储本轮放水导致11月已达25%。欧盟和日本也有这种趋势,因此市场担心明年海外通胀会起来。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汪惠青认为,目前导致我国面临输入型通胀的主要原因一是中美息差较大,二是我国经济恢复较快。为有效对冲外部宽松货币政策溢出风险,需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项目的双向开放。
美联储称,新冠疫情对中期经济前景构成相当大的风险,将致力于使用所有工具支撑美国经济。直到在实现委员会的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目标方面取得实质性进一步进展为止。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近几个月美国经济复苏有所放缓,未来4-6个月仍需政策支撑。
市场预期,美国经济将在明年下半年表现强劲。针对疫情的财政刺激将逐步退出、美联储购债政策也迎来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