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上市!资本市场或向“去投行化”变革
作者 有鱼
来源 格隆汇新股
数据支持 勾股大数据
上市前夕无承销的神秘DPO
上个月,美国一家硅谷大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赴美上市。首次交易中开盘价为10美元,上市首日直接上涨31%,其市值高达220亿美元,超过很多所谓的纳斯达克独角兽。
“分析大数据”,看似平淡无奇的主营业务,实际却是神秘莫测。Palantir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美国情报机构构建软件系统,协助美政府反恐调查。创始人Joe Lonsdale和Stephen Cohen均毕业于斯坦福计算系,Nathan Gettings则是paypal的超级码农。该公司的创立起源可以追溯至911事件,由于当时美政府遭遇巨大恐怖威胁,创始人试图利用技术攻克,建立反恐信息库。最后因成功协助美军方定位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而一举成名。
Palantir上市没有承销也没有投行,而是以神秘的DPO(直接上市)赴纽交所上市。
自助式网络“IPO”
1995年10月,SEC发布了一份报告《利用电子媒体传播信息》。此报告表示,在纸上发送的招股书也可以通过电子方式传播,这就是DPO。SEC在法律是认同DPO的存在。
DPO简单说就是借助互联网直接公开发行,发行人不借助或者不通过承销商以及投行发行。它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跨空间的优势,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直接联系起来。
传统的IPO中,企业上市之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审计,注册登记,申请,审批等等程序。这最快也需一年半载,时间成本消耗巨大,同时其上市费用也是一笔巨额开销。而DPO的发行,只要符合上市条件,公司可直接在网络上发布招股书,时间成本缩短将近二分之一。对于企业来说,省下的不光是时间,更重要的是一大笔上市费用。
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小企业的股票,大的机构投资者一般不会太注意,而个人投资者又会出于风险的考虑而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大企业,这些因素严重地制约的小企业IPO发行的顺利进行。而DPO可以助小企业打破这样的困局。通过DPO发行的公司,面向的投资者是所有互联网的使用者。也就是说,每一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通过互联网都有机会参与DPO新股的发行。发行受众面的拓宽使得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变得通畅。
值得注意的是,在DPO股票的二级市场上,当在线的所有投资者共同参与竞价时,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获知企业的信息和股票价格的涨跌。另一方面,对于上市企业来说,它们可以更快捷地得到投资者的信息反馈和股票市场的波动信息,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企业决策。在传统IPO中享受不到的快捷便利,DPO都能一一实现。
什么企业适合DPO?
以DPO发行的公司流媒体音乐播放平台SpotifyDPO上市为例,Spotify的首席财务官Barry Mccarthy事后曾在《金融时报》撰文披露,选择DPO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避免IPO抑价。
IPO抑价是指首次公开发行定价明显低于上市初始的市场价格。IPO中发行人和投行合理定价一直是一个核心问题。合理的IPO定价体系能为市场价格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但是在定价过程中,难免出现定价过高、基石投资者和锚定投资者不买单、认购不足难以成功上市的情况,同时,定价过低对于发行方利益受损,投行也会直接减少佣金收入。正如Spotify所顾虑的,IPO的过程中的定价因而可能出现抑价。而DPO则是委托了第三方的独立评价公司出具评价报告,向证交所提出一个参考价,供上市当天的外部投资人参考,股票价格的涨跌幅多来自企业的热度。也就意味着,创始人对于定价掌握着集中定价权,控制权。
同时手中持股的股东、只要愿意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即可“转手”,对于不想被上市流程困住,想短时间内上市的企业,同时保证了股东的利益,似乎DPO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DPO没有承销商自然无法融资,这也是DPO上市基本条件之一。从1994年颁布条例至今,共有28家企业采用DPO。值得关注的是,目前采取直接上市方式的几家企业,均是科技独角兽企业。这也不难理解。由于独角兽初创前已有7.8轮募资,在公开市场上募资也不再必要。
但值得注意的是,优势的背后往往也并存一些缺陷。
采用DPO的方式发行股票,因为绕开了承销商,故此没有锁定期和机构投资者维持股价稳定上市后,股东可以一次性卖出所有股票,造成股价波动较大。确实很好的保证了股东利益,但是投资者就需要一定的慧眼了。
不过,单纯从募资角度来说,海外资本近些年对科技类企业一直青睐有加。DPO或许是一条更快捷的上市途径。从目前DPO的发展规模来看,未来独角兽,很大可能会采用DPO的方式发行上市。这就意味着,更多的独角兽企业以更低的成本上市,一二级市场的价差进一步消失。DPO会为美股带来多大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蚂蚁打新进入倒计时!扫码入群,解锁打新直播间,获取20倍孖展额度。